老师生气地把布斯叫起来斥责道:“太调皮了,布斯你怎么能够偷吃巧克力呢?”
布斯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老师,如果袋子旁边放着谁的铅笔就说明谁偷吃了巧克力的话,那么如果放了老师的铅笔,是不是说明老师就是偷吃的那个人呢?”
老师愣了,觉得布斯说得好像挺有道理。
布斯继续说道:“袋子旁边放着铅笔,说明是有人留在那里的,可能是铅笔的所有者,也可能是其他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偷吃巧克力,那个人一定来不及到比较远的厕所洗手,所以只要检查手,就可以知道谁是偷吃巧克力的人了。”
布斯的话刚刚说完,坐在角落的琼斯赶紧把手放在了背后,布斯立刻指着琼斯说:“偷吃巧克力的人就是他。”
最后琼斯不得不承认的确是自己偷吃的,而老师和同学们不禁为布斯的逻辑推理而鼓掌。
在上面的例子中,布斯就是通过先分析老师话语中的推理,再根据事实提出自己的推理而为自己洗脱嫌疑的。老师的话语逻辑是“放了谁的铅笔,谁就是偷吃者”,而布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逻辑错误,因为从放了谁的铅笔并不能必然推出谁就是凶手。而是在时间不足的条件下,谁的手上沾有巧克力才是偷吃巧克力的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因此我们在现实中,可以根据对方的话语整理出观点和论据,再来分析从论据是否必然能推出观点,最后再判断对方的论证是否正确。
拐弯抹角的中国说话艺术
中国人就不直接告诉你他要想说什么
在中国人的眼中,一个具有高明说话技巧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直接把想法和意见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能通过三言两语,旁敲侧击,声东击西引出对方的真实想法,或者将自己的意思巧妙地转达给另一方的人,才是真正的“说话高手”,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太会讲话”的人。从古至今,一些巧舌善辩、雄论滔滔的人总是运用这种拐弯抹角的说话艺术博得众人的赞赏,比如下面的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赵太后在赵国把持政权,那时候恰好碰上秦国攻打赵国,于是赵太后就到齐国搬救兵。齐国要求赵太后的爱子长安君当人质才肯出手相救,赵太后不依从,朝中大臣们纷纷劝谏,但是赵太后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并且狠狠地说:“谁再来劝,我就往他脸上吐口水!”
在朝中担任左师的触龙知道,如果事情再拖下去赵国就危险了,于是他想了想,便前去拜见太后,赵太后怒气未消,触龙就慢腾腾地走到赵太后的面前,躬了躬身说:
“太后见谅,老臣身体不好,很久都没有来看太后了,但是心里一直记挂着你的。太后身体可好?”
“我不必走路,都是坐车的。”赵太后绷着脸说。
“太后最近胃口可好?”触龙关切地问。
“还不是那样,喝粥,吃清淡的食物。”赵太后回答,语气开始稍稍缓和了。
“我的胃口也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坚持自己走路,现在慢慢好了。”
“我可不能做到这样。”赵太后看了看触龙,语气开始变得温柔。
“太后啊,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一事相求的。我的小儿子,是我最疼爱的了,希望你能给他一官半职的,那么我即使老死也安心了。”
“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你的小儿子多大了?”
“他今年十五,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是在我老死之前能够将他托付给你,我也就放心了。”
“原来你们做父亲的,也一样疼爱自己的儿子啊。”赵太后笑着说。
“我们做父亲的,一点也没有比母亲少担心。但是我斗胆说一句,太后你疼爱女儿多于儿子啊。”触龙认真地说。
“何出此言?我疼长安君,要胜于女儿啊。”
“您看,在女儿出嫁到别国的时候,太后你哭着送她出城,但是每天拜神的时候,你都会说,女儿你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你这是为她想远了,希望她能够在别的国家开枝散叶,自己的儿孙一代接着一代享受一国之主的荣耀,可见你真的很疼爱女儿啊。”
“我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
“敢问太后,以前赵国国君子孙被封侯加爵的,现在他们的后代还有继承封位的吗?”
“这倒是没有。”
“这些被封侯加爵的人之中,如果不幸受难就会连累自己,如果死得早,那就连累子孙,这是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爵位,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功劳啊。现在你给了长安君很多荣华富贵,可是没有为国建功的长安君以后要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
赵太后点了点头,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后来,赵太后终于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而齐国也派出了救兵,解除了赵国之困。
触龙劝赵太后这个故事已经名传千古,触龙的说话艺术之所以得到历史的认可,是因为他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直接陈说利弊,因为正在气头上的太后是不会听进去的,以硬碰硬只能落得悲惨的下场,深深知道这一点的触龙则拐弯抹角地让太后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CIA探员们让你学会委婉说话术:绕着圈子说话,CIA也会
真正的说话高手总不会拘泥话语的单种形式。作为话语逻辑高手的CIA探员们深谙这一点。因此,当正面的询问起不了作用时,他们便会旁敲侧击,从侧面获取信息,达成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CIA探员们是怎么做到的。
CIA探员罗姆尼跟踪目标人到了一家酒店。摸清楚对方在哪个房间以后,罗姆尼打扮成酒店侍应敲开了目标人物的房门。
“先生不好意思,因为一点小事情,此房间刚刚退房不久,所以要进行一些清洁的工作,不过不会耽误你很长时间的。”罗姆尼充满歉意地说。
“哦,无所谓,尽快做好便是了。”眼前的目标人物优雅地答道。然后,他坐在旁边的大沙发上开始看报纸。
“先生也爱看报纸?我之前就是卖报纸的,不过赚不了多少钱,因为我只卖给我看着顺眼的邻居,也不会卖给外国人。”
“呵呵,看你这么年轻,像你这么做生意,是要赔本的。”对方笑着说,“只要有利可图,交易就会进行,外国人也好,本国人也好,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也都是顾客罢了。”
“先生一定是个会做大生意的人。我如果像你这样,早就发达了。”罗姆尼假装漫不经心地擦着桌子说。
“我只不过是个跑腿的,跟外国人做过那么几宗大生意而已。”对方扬扬得意地说。
“这么说,最近跟X国的几宗大型毒品交易,你也有参与了?”罗姆尼擦桌子的布掉落在地,露出了黑洞洞的枪口。
对方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只好乖乖供出了事实。
在这个例子中,CIA并没有直接提问人物是否参与了和他国的毒品交易,而是拐弯抹角,试探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话题,并且在让对方放松的情况下说出了相关的事实,再步步紧逼。
一、寻找话语的中介,让中介替你说话
正如上文中的CIA是通过“做生意”来引起相关话题从而引出对方话语,当直接的言说不方便或者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话语的中介来替代直接的说辞。这个中介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则故事,也可以是道理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大学刚刚毕业后,小李就进入了一家公司的网络技术部门。他满怀激情地工作着,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一直是他的梦想,可是一两年过去了,小李身边的同学慢慢地升职到了主管等职务,而小李还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于是他的心里很不痛快。
小李的上司老杜看出了他的不满,便在一个周日的饭后,带着小李和一众同事去了郊外散步。到了一个森林,恰好有一个分岔路,老杜便问小李:“走哪条路比较好?”小李说:“那就走左边的那一条吧。”老杜笑着说:“好,那我们就选定这一条路了。”
可是他们走了好久,还是没有走出森林,小李于是烦闷地说:“怎么走也走不到尽头呢?别的同事应该走了吧?”
老杜笑着说:“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又何必去张望别人的路呢?不必在乎要走多久,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走出去的。”
小李看着老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让浮躁的小李明白“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必跟人争一时之长短”这个道理,老杜选择了用事实来说明自己想要说的道理。含义深远,也让人信服,这是CIA们推崇的说话之术。想要委婉地挑明想法,可以先找一个中介物。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中介必须和话题相关,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阐明道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二、一语不慎,拐弯抹角就变成了指桑骂槐
如果不注重话语“中介”的相关性和说话的对象场合,就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给人一种“小人”的感觉,因为对方觉得,你有话不好好说,拐着弯来,是一种小心眼的表现。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多人的场合,更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我们还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同事甲辞职以后,请了同事乙、丙到他家里吃饭。但由于公司事情特别多,被请的同事并没有准时到来,而是按照先后的顺序到了同事甲的家。
同事乙高兴地走进了甲的客厅,正在准备饭菜的甲看到同事乙,想到他们都没有准时到来,于是感叹地说:
“该来的就不早来。”
同事乙一听,那么我这个早来的人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脸色很不好看,也不帮同事甲摆放餐具,坐在沙发上无聊地玩着手机。
同事丙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抱歉地说自己来迟了。同事甲笑着说:
“没关系,该来的来了,便好了。”
同事乙一听,该来的已经来了,那我还留在这里干吗呢,于是气冲冲地夺门走了。
同事甲和丙目瞪口呆地看着乙离开的背影,过了一会儿甲叹着气说:
“不该走的却走了。”
同事丙听到这句话后,也拿起包包,绷着脸走了……
有时候我们想显得自己说话高明,但往往弄巧成拙,上述例子中的同事甲就是这样的例子。他想通过一句挺有道理的话语来说明自己的意思,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不注重话语的对象,不恰当地运用拐弯抹角的说话之术,是会适得其反的。
因此,想要学会委婉的说话艺术,就要学会看人说话,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否则对于一些悟性不高的人,再高超的含蓄之语都会成了对牛弹琴,甚至会给人指桑骂槐的感觉。
三、换个角度说话,让对方在自我启发中醒悟过来
事物是丰富多彩的,看人对事的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事情,往往会钻牛角尖。因此,当对方被眼前的事实蒙蔽了双眼的时候,CIA探员建议你,可以从其他角度引导对方去思考,让对方自己启发自己,从而明白你想要告诉他的道理。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
一个国王将要攻打邻国。这个国王雄心勃勃,仗着国库充足,准备发动全国的力量,拿下邻国。大臣们知道邻国易守难攻,长此以往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国家,于是纷纷劝谏,但是骄傲自大的国王一点都听不进去。
国王最宠信的一个大臣刚刚从偏远的地方考察回来,便求见国王。到了国王的住所,他笑着对国王说:
“大王,我在旅途中碰见了一个有意思的人,想和大王说说。”
“哦,那我倒是愿意听听。”国王最喜欢听趣闻了。
“我遇见了一个想要到西边去做生意的商人,但是他走向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我便好心跟他说,你走错了方向。那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的马车是整个县城最好的。我笑着又说,可是你走的是相反的方向啊。那人又笑了,告诉我他已经带了足够的钱,马夫又是千里挑一的人物。你说,这人好不好笑。”
国王笑了笑说:“这人的确好笑,即使钱财足够,马夫厉害,马车好使,也不会达到目的的。可见一开始的决定错了,继续做下去只会一错再错。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当大家都在从国家兴亡角度出发去劝谏国王的时候,这个聪明的大臣却另辟蹊径,从决定和决定所产生的后果这方面出发,拐弯抹角地阐明了国王的一个错误决定将祸国殃民,无论粮草多么充足都不能自救的道理,从而使得国王放弃了战争。
因此,当正面与人沟通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拐弯抹角的说话艺术,让对方自己领悟,从而避开锋芒,一方面又可以使得自己明哲保身,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自己的智慧,言语有限,智慧无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去启发别人引起相关的联想思考时,一定要确认自己所指的方向是正确的,否则只会像上述例子中的赶车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让对方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