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商家的逻辑,他们的标语确实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他们的确没有说免费赠送洗衣机。送有多层含义,赠送是送,运送也是送。其次,买一送一的对象也不是固定的,买一台冰箱送一个鸡蛋,也是买一送一,商家们就是这样钻了空子,让消费者们无计可施。
那么,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地任由他人欺骗吗?当然不是,CIA探员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防止被文字弄晕的招数,下面本文就和读者们共享。
兵来将挡,CIA教你防止落入文字陷阱——不可不留意的文字细节
因为骗子们总不会赤裸裸地喊出他们的真正意图,因此,他们常常在枝节上下工夫,让粗心的人们防不胜防。因此CIA探员们提醒,一定要听清或者看清每一个字词,推断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列举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才能让骗子们无计可施。
就好比上文提到的例子,买一送一的可能情况有很多,可以买你想要的产品送一个同样的产品,但也可以是其他的产品,反正数量也是一个就对了。如果不注意看,不细细分析,即便是和对方对质也会干吃哑巴亏。
一、一词多义要注意
词语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汉语就更是如此。CIA探员们在听到有歧义的供词的时候,往往会多留一个心眼,直接逼问对方这个词在此时到底是什么意思。而在汉语的使用环境中,多义词比比皆是,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对方的遣词造句中是否含有一词多义的词语,辨识出来,质问对方,以免造成误解。
正如前面提到的“买×××送×××”,“送”字就含有多种意思,但绝不是消费者所理解的免费赠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问清楚售货员,这个“送”,是不是免费“赠送”的意思,得到确认之后我们才能有所行动,不能冲动行事,否则将吃更大的亏。
二、话语使用的语境要具体分析
炎热的夏天,你穿着一条性感的迷你裙走在街上,一个外国友人过来,对你说“You are so hot”,由于“hot”在英语中“热”的意思,你听了以后,不好意思地擦了擦汗水,但是在这个语境中,“hot”却是指你很性感火辣的意思。如果你没有分辨出来,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对方了。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同一个词语的理解可能就会不同。因此在调查的时候,CIA探员们都会结合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分析语境。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可能理解不了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了。
让别人的言语变成你的论据
让你的言语变成别人的结论
学会话语逻辑的“拿来主义”
CIA探员们在分析案件的时候,从来就不会放过对方的一言一语。因为言语是内心的反映,通过话语,CIA探员可以循着语言的线索,发现话语背后隐藏的信息,从而为侦查带来方便。每一句话,都是逻辑推断的论据。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下面的事例。
A君死在了一间出租房里。这间房很小,只有一门一窗。探员们进入的时候,发觉门是内锁的,A君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床上都是血。
这时候探员杰森已经作了一定的调查,他给上头打电话报告说:“是街角卖蓝色玫瑰的老板给的情报。他说,每逢周日的晚上,A君都会到店里选上一朵当日开得最好看的蓝玫瑰,这一年来风雨无阻,但是A君已经连续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来了。毕竟是老主顾了,老板想亲自给他送一朵,没有想到门里面反锁了,敲门也没有人回答。”
“现在是什么情况?”电话里面问。
“目前初步判断,A君像是先锁了家里的门与窗,然后往心口插上了匕首,然后倒在了床上,钥匙丢在了床上。”
“家里的蓝玫瑰放在哪里?”
“在小窗户上面放着,有一大束,不过都凋谢了,A君死了起码有一个星期。”
“地上有血迹吗?”
“没有,地毯的灰尘很多,血只在床上有,把被单都染红了。”
“地毯?”
“是的,地毯离墙角有几厘米,边缘似乎有切割的痕迹。”
电话里的声音沉吟了一下,然后说:“你去检测一下地毯上的血迹,凶手有房间的钥匙,他将正在窗户上放花的A君刺死,然后抹干了鲜血,然后制造自杀的假象。”
电话里的上司是怎么推断出A君不是自杀而是他杀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根据杰森提供的信息,上司将它们作为论据,推断出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论据如下:
“(花)在小窗户上面放着,有一大束,不过都谢掉了。”
“没有,地毯的灰尘很多,血只在床上有,把被单都染红了。”
既然窗户小,花又多而且凋谢了,那么花应该掉在地上,地面上不可能只有灰尘。这说明有人清理过现场。而“地毯离墙角有几厘米,边缘似乎有切割的痕迹”这句话却非常奇怪,照理地毯不应该这样,说明凶手在窗户旁杀掉A君后为了避免沾上血迹的地毯被人发现,于是连掉在地上的玫瑰花瓣也处理掉了,伪造自杀的痕迹。
在CIA探员们推断的时候,他们不会放过每一句话,将所有有用的话集结成论据,最后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话语更有逻辑。
先听后归纳,让别人的言语变成你的论据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发表意见之前,不妨先听听别人的看法,根据里面的合理部分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反而使得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按照CIA探员的逻辑,这就是要让对方的言语成为自己的依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我们先来看以下的例子:
在会议室,某公司正在开产品总结大会,各位新老员工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员工甲:我认为这次的业绩之所以会下滑,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定位不对,这次的产品针对的是早教儿童,但是这个市场对象似乎对产品并不接受。
员工乙:在我看来,价格定位才是最大原因,一开始我们其实不必把价格定得那么高。
员工丙:我觉得是宣传和包装的问题,导致了产品的销路不好。
员工丁:我们的产品之所以卖得不好,有市场定位不准确,价格定位过高、产品宣传不到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只是影响的外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本身的技术跟不上时代。
最后,员工丁的回答得到了老板的赞同。
在四位员工的回答中,最后发言的丁归纳了前面发表意见的甲乙丙的看法,并且很清楚甲乙丙所列举的原因都是外界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的回答作铺垫,得出根本的内在原因,如此一来,令人信服。
要让自己的观点更有逻辑性,论据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围绕观点进行证明。而这一点用在话语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论据,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公信力,空穴来风只会令人生疑。
需要注意的是,让别人的语言变成你的论据,并不意味着把别人的话通通拿过来用,必须要分析话语中的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知道它们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能不能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这些都是关键的要素。
言简意赅,让你的话语变成别人的结论
如果在日常说话中,我们不注重言简意赅,说话啰啰唆唆,不仅会使人厌烦,还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在电影电视中,CIA探员们之间的对话往往很简洁,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实际上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在谈话中也能像CIA探员们一样一语中的,那么交流就会简单得多。
中国古代有一个酒鬼,他是个落第的乡间秀才,仗着肚子里有几点墨水,常常大发诗兴,吟诗作对。
有一天酒鬼晚上深夜归来,开门的声音惊醒了妻子,于是妻子起身给酒鬼开门。第二天醒过来,酒鬼回忆昨晚的情形,就赋诗一首道:
三更半夜子时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老婆爱人妻子问,
你是哪个何人谁?
邻居们看了酒鬼的诗后,不由得都笑了。
其实,酒鬼的诗可以简化成“半夜归,掩柴扉,老婆问,你是谁”这样一句话。他把一个简单的事实弄得如此复杂,不仅酸腐,而且费解,怪不得邻居们要纷纷嘲笑他了。
因此,我们在话语中一定要谨记,把最重要的事实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千万不要拖泥带水,含混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