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妇人找到弘光法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她说:“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怀疑我丈夫有外遇,可是又始终找不到他外遇的证据,所以,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法师问她:“既然没有证据,你又为什么会怀疑你的丈夫呢?”妇人说:“当初我和他结婚的时候,他还是个穷光蛋,我是因为看中了他的人品和能力才嫁给他的。可是现在,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事业如日中天,而他为人又很有风度,肯定会成为众多女性追求的对象。而我呢,已经变老了,再也没有以前的魅力了。”法师沉思了一会儿,忽然从桌上的果盘里拿起一个苹果,他将苹果给女人看了看,接着拿起一把刀子开始给苹果削皮。“这是一个好苹果,”法师说,“但我现在怀疑这里面有虫子。”他一边说一边一圈圈地削皮,削完皮又开始削果肉,“你看,我花了这么大心思找虫子,越是找不到,心里越急躁,削苹果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妇人点头听着,最后整个苹果都被法师削完了,只剩下果核。法师拿着果核给妇人看,意味深长地说:“你再看,这本是一个完好的苹果,就因为我怀疑它有虫,便一圈圈削了下去,但最后呢,我们证实了这确实是一个好苹果。所谓虫子,只是我们的猜想而已。然而,等到我们明白的时候,苹果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果核。”
故事里妇人因猜疑而生的这种苦恼,大概我们都不觉得陌生吧,“她”可能就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或爱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她”根本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与其说“她”怀疑的是丈夫,毋宁说“她”是在怀疑自己。“她”是不懂活在当下,而是将注意力投注在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上,为了那一点点的可能性而纠结在无端的猜疑中,这样的做法于人于己实在一丁点好处也没有。
因为一条假想中的虫子而破坏一个完好的、甜美的苹果,这种低级错误我们大概都不会去犯,但因为那莫须有的猜疑,而伤害所爱的人、伤害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这样的错误我们是否总在不经意间犯下呢?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这个“知”就是对他人的了解。只要了解自己,了解所相处的人,信任自然会多一分,猜疑自然会少一分。
总之,打开思维,多想想事情的各种可能性,就可以避免“疑人偷斧”的郁闷;建立自信,及时沟通,就能澄清误会,消除猜疑。当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体会,放开心怀去理解他人、信任他人,猜疑的乌云就能消逝无痕,幸福的阳光就会洒遍生活的每个角落!
爱让我们脚步轻盈
在万丈红尘里,每一个人的追求和需要都不尽相同,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无论男女、无论富翁或穷人都渴求拥有、也万分需要的,那就是——爱。
人的一辈子,从某个角度看来,短暂而匆促,不过屈指可数的几十年时间,在这有限的光阴里,我们该追求什么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虚度的悔恨呢?也许有的人注重是否事业有成,有的人认为要青史留名,有的人关心财富的累积,等等,但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是哪一种人,都不可回避内心对爱的呼唤,都希望能从父母、子女、朋友、邻里等他人那儿感受到爱的温暖。
因此,爱是人生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唯有爱,让我们的内心充实,生活和谐,让我们总有动力去前进,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风雨起伏。一个心中有爱,并且能够对他人付出爱心的人,总是会感到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这样的人自然也能获得他人的喜爱与尊敬。
不仅平凡如我们需要爱,主张“万事皆空”的佛也教导我们要去爱:
有一年冬天,方丈大师在寺院门外发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孩子已经冻晕了,醒来后方丈得知他不仅是个孤儿还是个哑巴,便收了他做关门弟子,法号慧敏。慧敏虽然只是干些打水扫地的杂活,不能跟师兄弟们一起念佛,但他很勤奋好学,翌年夏天,就已经能独立默写整部《金刚经》了。
这天,慧敏正在干活,忽见几个师兄弟慌乱地从大殿里跑出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慧敏忙奔进大殿中,得知原来是一个进香少女中暑晕倒了。慧敏当即冲到少女跟前,旁若无人地给这个少女做起了人工呼吸。大约半个时辰后,少女的鼻孔里慢慢地有了些许微弱的气息,而慧敏的后背上也早已湿透了一大片。因为慧敏这一举动犯下了色戒,大师兄慧圆将慧敏杖责20下后,押到了方丈座前,要求师父按律将慧敏赶出山门。谁知方丈缓缓说道:“你们先把慧敏放开再说。慧圆啊,亏你也是出家人,你师弟心中只存救人之意。说到色戒,怕是你等心中不干不净吧,心中放不下的人才是犯戒。”半年后,寺院里要选一名主事,经过几轮辩经谈法,最后只剩下慧园和慧敏两个人。慧圆是大师兄,且声音洪亮,镇上做法事多是请他去的,多年来给寺里挣下了不少酬金。慧圆很自信,他盘腿打坐,有问必答,表现得无懈可击。慧敏因是哑巴,只能笔答。不过,他没有用墨,而是以针刺破食指,以血代墨,写出来的字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看的监考的几位长老心惊肉跳。一时间,两人难分高下,于是,方丈出了最后一题“参禅”,要求两人用最少的字写出最大的禅悟心得来。交卷后,所有人都在大殿等待着最后的结果。过了一个时辰,方丈和众长老走出来,宣布慧敏当选。慧圆不服气,请求查看试卷。只见方丈轻展袖口,抽出卷子摆在经案上:原来,慧圆写的是“空”,而慧敏写的是“爱”。是的,佛鼓励我们的不是“空”,而是“爱”。有的人以为剃度念经或躲进深山便是修行,其实这是对佛法宗义的一种误解。佛度化世人,教我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并不是要我们躲开尘世独善其身,而是要我们在心里种下大爱的种子,爱的慈悲,爱的普遍,并因爱而宽恕,因爱而包容,因爱而不计较,因爱而少执著。
所以,慧敏的境界终是比慧圆高了一层。
多一分慈悲,多一份爱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一个人能待人宽容,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才能活得坦荡无忧,而爱就是宽容的前提。只要心中有大爱,不仅爱自己,也爱他人,不仅爱亲人朋友,也爱所有的人,这样的人自然心胸宽大,待人处世真诚不计较,由此也就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与烦恼。
在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哥哥叫尼尔.波尔,弟弟叫哈洛.波尔。有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就是互相揭短,说出对方的缺点来。”弟弟哈洛回答道:“哥哥,这我可做不到。”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感到快乐吗?”弟弟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于是,哥哥尼尔开始指责弟弟哈洛:“你总是口齿不清,不会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因此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思,别人也不知道你对他们的态度……好了,现在轮到你说我的缺点了。”可是,弟弟哈洛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忽然,他看着哥哥,说道:“哥,你的衣领上有一根线头。”哈洛一边说一边帮尼尔把线头扯了下来。原来弟弟觉得哥哥没有短处,而现在的缺点只是这根线头而已。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想必都会为哈洛而感动吧。毋庸置疑,哥哥尼尔肯定也是爱弟弟哈洛的,但是他的爱终究不够纯粹。在他的爱里,仍有挑剔、指责的成分,他会看到弟弟的缺点,而且不指出来就不舒服,却忽略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哈洛不一样,他爱得很单纯,爱得很包容,他的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可以想象的是,弟弟哈洛一定比哥哥尼尔过的快乐得多,因为他所爱的人在他眼里是完美无缺的,那么他自是不必为所爱之人的短处而感到不知足,感到着急、烦恼和困惑。爱之于他,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令人欣羡,也令人汗颜。
我们在生活里有没有像哥哥那样爱得挑剔呢?在和父母、爱人、子女、朋友、同事的相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打着爱的旗帜去抱怨和指责?有很多人可能认为“求全责备”是源于爱和关心,这绝对是对爱的一种错误解读。这样的观点和行为不过是他们心中霸道的控制欲的一种折射而已。真正的爱是不求全、不责备的,真正的爱应该包含着宽容和欣赏,而他人的完美无缺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完美无缺。
爱,不仅能让我们变得宽容、变得慈悲,也会给予我们无限生命的力量,从而无惧生活的磨难,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前行。
有一位印度教徒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遥远的路途,坎坷的山路,再加上稀薄的空气,使得徒步行走的他疲累不已。尽管他的行李很少,但他还是感到身负重担一般,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一边喘着气,一边在心里迫切希望着能快点抵达目的地,早点结束旅程。
后来,他看到在他前面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她的身体很单薄,背上却背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她显然也很累,衣衫都已被汗水湿透,不过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印度教徒走上前去,满怀同情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一定很累吧,你背得那么重!”谁知,小女孩听了他的话,露出很不高兴的样子,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他是我弟弟。”连印度教徒这样一个成年人都感到疲累的旅程,年仅十岁且背着弟弟的小女孩又怎会觉得不累呢?但那只是身体上的累,她的心里仍是充满力量的,因为正如小女孩所说,她背的不是一个重量,而是她深爱的弟弟。正是有了内心深处对弟弟的爱,小女孩不会觉得累,即使身体累了,仍会快乐地继续前行。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小女孩”其实比比皆是。那些身体瘦小孱弱的母亲,却可以一边背着自己二三十斤重的孩子、一边提着十几斤重的菜爬上高楼回家;那些外表普通看上去并不能干的父亲,却可以为了给妻子和孩子创造幸福生活而几乎不眠不休地同时干好几份工作;那些平时羞怯胆小甚至有些怕事的人,却可以在保护家人时挺身而出去跟劫匪搏斗……
这些让我们惊讶的现象,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人,与其说他们有着伟大的人格或不凡的毅力,不如说他们心里有着一份伟大的爱。这爱让重量不再是重量,让负担不成为负担,他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充满喜悦的关怀与无求的付出。
西方有句谚语说,“爱比死更坚强”,是的,是爱激发出我们潜在的力量,并且为身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爱让许许多多人变得坚强,变得无惧无畏,很多人为了爱,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难以想象,没有爱的心灵是多么的可怕,没有爱的生活是多么的昏暗无光。可让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仍有太多人不懂得爱、不珍惜爱,结果错失了原本可以幸福美满的生活,甚至让生命里那些十分重要的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