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要知道,讨厌一个人、恨一个人远远比接纳一个人、爱一个人要付出更多的感情和精力。而如果这份怨恨是源于自己非要将个人喜恶强加在他人身上,那是自己的****与自私;如果一切确实是别人的过错,那生气岂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吗?
自然的走开,世界依然美好
不同的两个人相处当然不可能完全和谐,所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让人际关系多一些和谐而少一些烦恼与纠结,是一门大学问。尤其在生活里,我们会碰到那些投缘的、相看两不厌的朋友,也会碰到一些互相看不顺眼的人,遇到一些不合心缘的人与事。这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就很有可能破坏原本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为自己树立敌人。
对于生命中重要的人,我们当然要设法沟通、努力建立美好的关系,可为了一个不合拍的人就放弃自己喜欢的好工作,为了一个不喜欢的人宁愿离开10个自己喜欢的同学,这样的买卖实在不很划算。直到某一天、某一刻,若忽然意识到了原来那个人一点也不重要,自己却冲动地为了他放弃许多更宝贵的东西,那时岂不是要悔恨交加?再说,谁又能保证换一个公司、换一个组,就不会出现另一个某君让自己寝食难安呢?
该转身时转身,该默摒时默摒吧,无须争执,也不必探究,“不妨忍着他、谦让他、避开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世界瞬息万变,今日的仇敌明日都可能成为朋友,更何况那些鸡毛蒜皮、不必较真的矛盾呢。
月船禅师非常善于绘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作画前,都坚持购买者必须先付款,否则绝不动笔,当时有许多人对此感到不满,认为他这种做法是重利轻艺术。
有一次,一女子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并承诺禅师要多少钱就付多少,但坚持要禅师到他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前往。女子家中正在举行宴会,月船禅师画成之后正欲离开,女子忽然对来客们说:“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好,但心地肮脏;这种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女子说完,竟然真的脱下了自己穿的一条外裙子,要求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这时已明白,此女子今日的邀请就是为了当众羞辱他,他不知道自己何时开罪过她,但他没有追问,也没有愤怒,而是淡淡地问她会付多少酬劳。女子依然回答:“随便你要多少。”月船禅师于是开了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按要求画好了画,拿到酬劳后就离开了。
就这样,月船禅师用这两幅画所得的报酬加上募集的款项,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这是禅师师父生前的心愿,也是禅师为了救助周边的穷人而做的善举。此后,月船禅师抛弃了画笔隐居山林,对此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月船禅师在面对羞辱时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默摒。孔子曾说,对小人我们应“敬而远之”,像故事里这位女子一般的“小人”,“远之”就可以了,犯不着跟她较真。试想,若月船禅师没有选择退让,而是跟女子反唇相讥争执起来,甚至当众咆哮、怒吼,不是让在场的人看笑话吗?适时的沉默是一种风度,体现了禅师的胸怀,那些宾客里必定会有人为之产生敬意;而顺应要求、为救助穷人的善举积累资金,不仅有助于自己心愿的达成,更是对无礼女子最好的回赠。
古人云: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生活中,是是非非本来就是笔清官难断的账,一切在于自己去慎思辨别。别人说我们好,不用太高兴;别人说我们坏,更无须生气、难过。只要我们别去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言辞,自然能做到不生喜怒心,平静安然地做好自己,悠然自得地生活。
默摒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里,总会遇到一些意见的分歧、观念的迥异、处事方法的不同、无法沟通的时刻,那么在尽力而为后如果还不能达成一致或有所改变,与其强求,不如采取沉默疏离的态度。对人对事且顺其自然,就能避开一些无聊的纠缠,无谓的烦恼,这也是一种自我修炼,让自己的内心慢慢得到升华。
信他人就是信自己
人与人的相处,是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避开与他人打交道而完全孤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快乐的人生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这么说,一个人若不懂如何与他人交往,必会常常被烦恼所纠缠,做起事来也总会遇到阻碍,而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人,自然朋友多、路子广,做事顺利,心情舒畅。
与人相处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决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信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信任,其含义很好理解,是相信并加以任用,也是相信并敢于托付。苏霍姆斯基曾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信任的弥足珍贵由此可知。
曾经有人因为电台主持人的信任而决定投案自首,有人因为营业员的信任而放弃偷窃的念头,孩子们因为老师的信任而愿意改变恶习,浪子因为爱人的信任而决定回头,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因为信任而得到挽救……而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信任唤醒了人性里真善美的那一面,就如同一束阳光照进了人的心里,驱走阴霾,带来温暖。
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信任,而想赢得他人的信任,当然首先要信任他人。相信他人的人格,相信他人的真诚,相信他人的能力,相信信任本身的力量,往往能为生活开创出意想不到的局面:
有一个年轻人很难得才进入一家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所以他很用心地工作着,可是干了大半年,他都没什么出色表现,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销售部的其他同事都干得不错。这个人感到十分沮丧,于是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辞职,他惭愧地说:“可能我不适合这份工作……”但总经理没有接受他的辞职,而是鼓励他:“你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之道你成功为止。那时,如果你还想走,我不留你。”总经理的宽容让这个人非常感动,心想,总经理待我这么好,我就这么走太对不起他了,我总应该干出点像样的事来再走。自此,他更加卖力地工作,简直就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年时间很快过去,这个人又走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不过,这次他不是来辞职的,而是来弄清心中的疑问。因为现在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这让他恢复了自信,也发现这份工作很适合他。他想知道,为什么当初总经理会让当时失败的他留下来呢?听了他的疑问,总经理笑了笑,说:“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他顿了顿,解释道:“我记得在招聘时,公司收下了一百多份应聘材料,我面试了二十多人,最后却只录用了你一个。假如我接受你的辞职,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失败。而我相信,既然你能在应聘时得到我的认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与其说我对你仍有信心,倒不如说我对自己仍有信心。我相信我没有用错人。”总经理最后说道。因为总经理的信任,并因着这信任而给予的宽容和鼓励,被感动的年轻人才没有轻易放弃工作,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总经理最后所说的话也引人深思,他说他不仅信任年轻人,更是相信自己。
是的,信他人其实就是信自己。因为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对人的直觉,所以敢于任用、敢于托付。而信任别人,是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感激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缘。
相反,生活里那些不敢信任、不懂得信任、不愿意信任的人,肯定会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弄得一团糟。他们成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总是怀疑他人有不良居心、不轨企图,一会儿觉得这个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一会儿觉得那个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即使是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子女、爱人、朋友,他们也不愿、不能交心。这样的人,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用猜疑心将自己的心封闭了起来,久而久之,便让自己陷入了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坏情绪中。
缺信任而多猜疑,是人际交往的大忌,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小到失去朋友、破坏家庭,大到国家的衰败、灭亡,古往今来,由猜疑造成的悲剧实在不胜枚举。《三国演义》里写到的曹操逃命至吕伯奢家,听到吕伯奢杀猪的磨刀声便大起疑心,结果拔剑误杀无辜是猜疑造成的;生活里那些因猜疑而造成爱人分道扬镳、婚姻破裂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头盔鱼和巨蟹虾的悲剧也是由猜疑造成的:头盔鱼和巨蟹虾是美国佛罗里达海域深处的两种动物,它们是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头盔鱼的头上长有像头盔一样的东西,有了它,一般小动物对之便构成不了威胁,却也给它的行动带来了不便。头盔鱼的体重只有 2公斤,头盔就占了一半,因此它游动几分钟就会感到十分吃力,一定要停下来歇息一阵后,才能继续游动。
巨蟹虾则既长得像蝎子又像虾,但比蝎子和虾大多了,它的体重足有 10公斤。它长有两把巨钳,动作敏捷,善于捕食。巨蟹虾感官迟钝,总是把握不准猎物所在的方位,而头盔鱼则感官灵敏,它的皮肤能感觉到几公里以外的猎物和敌害。所以,巨蟹虾和头盔鱼总是相互合作一起捕猎。 它们的分工很明确,各尽所长:头盔鱼负责指明方向,诱敌深入,巨蟹虾则负责追踪猎物,并将其捕获,然后它们一起进食。在食物丰盛的季节,它们合作得很好,可一旦食物匮乏,猜疑和矛盾也就产生了——如果巨蟹虾按照头盔鱼的指引一连数天都没有捕获到猎物,那么,它就会认为头盔鱼在玩弄自己,为了报复,它会趁头盔鱼不注意时向它发动攻击。出于本能,头盔鱼当然会躲避,可它的头盔实在太重了,想要躲开巨蟹虾的攻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为了保命头盔鱼只得奋力抵抗。当头盔鱼被追到了绝境的时候,它便会做出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那就是跟巨蟹虾同归于尽。头盔鱼会将巨蟹虾带到虎鲸聚集之地,然后毫不犹豫地钻入虎鲸之口,不明所以的巨蟹虾就这样跟头盔鱼一起葬送了性命。每一个人都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或者是一起创业,或者是完成工作上的某个项目,或者仅仅是一起搬一件东西,甚而往大了说,婚姻也是一种合作,维系一个家庭也是一种合作,生活本身就是不断与人合作的过程。
疑人毋用,用人不宜
生活里,无论上司下属、同事邻里、亲人朋友,或者有时与陌生人相处,都需要信任来奠定爱与温情的基础。任何一种关系,若缺乏了信任,都将难以持续、长久。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可以滋养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有时甚至能拯救灵魂、改变他人或自己。与人合作,需要以互相信任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比如搬桌子上楼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是因为有了信任,才会愿意、也敢于将一半的重量交付给别人,与对方一起维持桌子的平衡。如果没有信任,总是猜疑对方会不会故意卸力让自己摔跤,那么神经就会不自觉地紧绷起来,不仅要花更多的力气在桌子上,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无法掌握力度,最后真的导致两人都摔倒。
可见,猜疑实在是一种损人误己的不良心理。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就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在《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个“疑人偷斧”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便怀疑是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去,于是他开始暗暗观察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明,就是他偷了他的斧头!然而,没过多久,他在干活的时候意外找到了那把丢失的斧头,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而这时他再看邻居家的那个孩子,浑身上下再也没有一点偷过斧头的样子了。
猜疑就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喜欢猜疑的人总是这样,不对事情真相做出调查研究,就疑神疑鬼地瞎想,然后在心里捏造了许多莫须有的事实,以致眼里也产生了许多不客观的错觉,但事实上,一切可能与他猜想的完全相反。
喜欢猜疑的人通常思路封闭,对人对事看法单一、固定,又或是曾经受到伤害而不愿再去信人,他们很敏感,害怕失败,害怕受到伤害,最后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产生怀疑,在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男人和女人,都犯有猜疑病,他们不止对“外人”百般猜疑,就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如父母、丈夫或妻子等,也不相信。猜疑让他们感到烦恼、感到痛苦,性格冲动的人可能会因此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性格内敛的人可能会苦苦压抑却又无从解脱,结果便是不停地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