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77

第377章 节庆日舞狮的由来

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我国不少地方都有舞狮的习俗。在锣鼓的伴奏下,头顶狮子面具的人们,三个一组两个一队,蹿腾跳跃,把狮子既勇猛又爱嬉戏的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舞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明朝末年,广东佛山出现了一头大眼睛、口宽鼻阔长须独角的怪兽。每年春节前后怪兽就现身,糟蹋庄稼,残害百姓。由于怪兽凶猛异常,人们既不敢得罪它,又希望把它赶走,于是就想出了一个驱赶它的办法:人们用竹子扎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野兽,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吓唬这头怪兽。怪兽从未见过这么多怪模怪样、不时发出各种“吼声”的“怪兽”,果然被吓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出现了。从此,人们便形成了在春节前舞狮庆贺的习俗。

另有一个传说: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刘义隆派军讨伐林邑王范阳,范阳派兵骑在象背上,借助大象的威风和居高临下的优势,打得宋军大败。宋军先锋官宗悫命令部下连夜用布、麻等物赶制了许多狮子面具,涂上颜色,然后由一些武艺高强的军士戴着,事先埋伏起来,并在战场周围挖了许多又深又大的陷阱。第二天,范阳又派“象军”来攻,宋军的假狮子突然一跃而出,张牙舞爪直朝敌方奔去,吓得象群四处乱窜。宗悫乘势指挥士兵万弩齐发,并击鼓呐喊助威,受惊的大象和骑在象背上的敌人完全乱了阵脚,有不少人跌进陷阱,被宋军活捉。从此,舞狮开始在军队中流行,后来又传到了民间,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活动之一。

现在,舞狮已成为人们在喜庆的日子娱乐助兴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