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58

第358章 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则被称为“元夜”、“元夕”、“元宵”。

元宵节始于西汉。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登基,此时恰好是正月十五日,为示庆贺,汉文帝每年此夜都出宫与百姓同乐。因“夜”在古汉语中作“宵”,正月又称元月,因此汉文帝遂定此日为元宵节。从此,在正月十五日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挂灯,二是吃元宵,三是猜灯谜。

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示对佛教的尊重。这是元宵节挂灯的起源。

元宵节吃元宵这一风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元宵最早叫“糖圆子”、“浮圆子”,后改称“元宵”。

猜灯谜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南宋时,杭州文人在元宵节把谜语贴在绿纱灯上,称为灯谜。明清以后,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娱活动形式,至今仍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