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球奇观(中)
33540400000009

第9章 动物奇观(9)

非洲的沙鸡生活在沙漠地带,水对它们是个严重问题。小沙鸡的饮水问题全靠沙鸡爸爸解决。刚孵出的小沙鸡还不会飞,只得留在巢中,沙鸡爸爸就飞出去为它们取水。黄昏时分,天气已不太热了,雄沙鸡们出发去远至30千米外的地方取水。一到水边,雄沙鸡将身子浸入水中,15分钟后,带着饱浸水分的身子飞回巢穴。巢中的小沙鸡早已翘首以待了,迫不及待地把喙插入爸爸的胸部和腹部,美滋滋地吮吸羽毛上的水滴。雄沙鸡的羽毛有特殊的高吸水作用,据研究,鸽子般大小的沙鸡,其羽毛能吸入一小杯水。这是沙鸡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兽类的好爸爸

在哺乳动物中,绝大多数是由母兽照料幼仔的,雄兽能当好爸爸的机会较少,不过还是有两位——雄倭狨和雄狼。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倭狨,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成年时最高也只有15厘米。这种小东西可以在人的手掌心里嬉戏,长尾巴盘绕在人的手指上,很受人们喜爱。

倭狨怀孕150天后生崽,常常一胎两崽。狨同其他猴类不同,新生下来的小狨是由“爸爸”照应的。雄狨背着小崽整天在热带雨林中活动,陪它玩耍,不时地给小狨理毛,保护它不受任何伤害。小狨要吃奶了,狨爸爸才将小狨送到雌狨身边。一直到小狨能独立生活时,雄狨才让它们离开自己身边。

在所有哺乳类家庭中,就对家庭的贡献来说,雄狼也许是首屈一指的。雌狼生下狼崽以后,雄狼也在洞穴中陪伴妻儿,只有捕猎时才离开洞穴。为使雌狼恢复健康,雄狼为它猎取食物。当小狼断奶之后,雄狼要为它们喂食。捕到猎物后,雄狼常常先把猎物身上的肉咽下,回洞后吐出来喂给小狼吃。在雄狼的精心照料下,小狼茁壮成长起来。

与众不同的“母爱”

普天之下,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即使小孩长得再丑、再怪,母亲仍把他当成心肝宝贝。

在动物世界里同样如此,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称职的母亲,它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子女,呕心沥血地把下一代抚养长大。

兽类母子情深

河马长相令人生畏,但母河马对子女很温和,在育仔期间专心致志,时刻守卫在幼仔身边。母河马经常把小河马驮在背上或脖子上,这样母河马与小河马。

小河马既感到安全,又十分惬意。休息时,母河马让小河马躺在自己嘴边,如有蚊子叮咬,母河马用大嘴向小河马身上浇洒河水,把蚊子赶走。当要上岸活动时,小河马摔倒了,母河马用嘴把它推扶上岸。在路上如遇汽车,母河马会以身护卫孩子,甚至向汽车发起袭击。万一有谁胆敢侵犯小河马,母河马会变得十分凶狠,张开血盆大口,把对方吓得落荒而逃。

大熊猫爱独来独往,平时不做窝,等快要做妈妈的时候,母熊猫才找一个树洞或岩穴来作产房。刚生下来的小仔小得可怜,如老鼠般大小,只有150克。当母熊猫外出时,不会把小熊猫留在洞内,它或是叼在口中,或是用前肢抱着。

小熊猫长到半岁才能自己走路,这时熊猫妈妈就要教它学习本领了。母熊猫把小仔抱上大树,放在树杈上,自己在树上爬上爬下,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不厌其烦,千方百计地让仔兽早日学会爬树的本领。

母熊猫常常带孩子到河边去,一边饮水,一边给它洗澡,还要教会它游泳的本领。回到竹林里,母熊猫总是掰又甜又嫩的箭竹给小仔吃。

大熊猫的性情十分温和,从不主动伤害人畜。但是,假若有谁胆敢招惹它的孩子,母熊猫也不会客气。母子形影不离,又随时进行生活上的示范,直到小熊猫两岁后,母熊猫才让它独立生活。

母海象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中最关心自己子女的母亲。母海象每胎产一仔,产下小海象之后,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小海象在不吃奶的时候,就在母亲旁边玩耍;玩够了,就睡在母海象的背上,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当带仔的母海象在冰上遇见渔民,就立即把仔兽抛入海中,自己也窜入水里,用前肢抱住仔象,潜向深处。有一次,一群海象在冰上休息,捕猎者开枪打死了两头小海象。当第一次枪响后,成年海象全都抬起头来,向四周环视;第二次枪响后,整个海象群都立起来向大海冲去。但两头母海象不愿离开已经死去的仔兽。其中一头母海象把仔兽嗅了一遍,然后用鼻子轻轻推推仔兽,它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当它看见小海象头部流血时,便像人一样哭了起来。它把仔兽推向大海,自己也扑向大海,拼命似的向捕猎者乘坐的小艇游去。它会用獠牙刺进船帮,弄翻小艇为子报仇。捕猎者慌忙开枪,这位母亲也丧了命。如果仔象的母亲被杀死,而小海象侥幸存活,它们会被年轻的母海象收为“义子”或“义女”,母海象会跟亲生母亲一样保护它们。

雌鸟呕心沥血育子女

黄腹角雉在树上筑巢,巢的结构非常简陋。雌鸟每窝产卵2~4枚,卵比鸡蛋大一些。雌鸟单独承担孵卵和带领雏鸟的任务,担子实在不轻。孵卵季节经常是细雨绵绵的天气,雌鸟得整天伏在巢内给卵加温,常常是连续一两天不离巢,它微微张开双翅,用身体遮挡雨水,以保持巢内的温度。即使是好天气,雌鸟一昼夜也只离巢一次,出去觅食,最多不超过2小时。

经过28天辛勤的孵育,雏鸟终于出壳。它们一会儿从母鸟的肚皮下探探头,一会儿爬到母鸟背上,片刻之后,又赶快钻到母鸟肚皮下暖身体,因为这时它们还没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个时候,母鸟几乎到了“如醉似痴”的地步,整天紧闭双眼,片刻也不离巢。直到3天之后,才带雏鸟下地觅食。这种母爱实在令人感动。

秋沙鸭也是单亲制动物,雌雄鸭交配之后,就分手了。小鸭完全由雌鸭抚养。5月初,雌鸭忙于筑巢,把巢筑在很隐蔽的河岸边的树根底下,不易被发现。在长达1个月的孵化期间,雌鸭每天只去抓一次鱼填肚,其余时间都用来孵卵。如有别的动物靠近鸭巢,它就伸长脖子以示威慑。

到5月底,小鸭出壳,它们可在巢内待24小时。就在这一天里,它们开始摹仿母亲的动作,它们得很快学会自己捕食。出壳的第二天,小鸭就要离巢。母鸭身先士卒飞到河里,然后呼唤小鸭下水。小鸭有点胆怯,但它们还是鼓足勇气下来了。有时,它们跳下来后过一两秒钟才能恢复清醒。小鸭总是紧随母鸭身后,亦步亦趋,与母鸭寸步不离。母鸭以身作则,不断示范,在水里来回游动,不时潜入水中抓鱼觅食。小鸭都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就这样,秋沙鸭一代一代地繁衍了下来。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它们的生殖季节是在1月到6月。雌鸟单独担负孵育雏鸟的重任,而不要雄鸟的帮助。当小鸟孵化出来后,母鸟就更繁忙了,它得为儿女准备昆虫、花蜜等食物。由于鸟巢太小,不能在巢中喂食,所以母鸟只能在飞行中给小鸟喂食。这种精致的工作要求蜂鸟在这有限的空间内保持绝对平衡,因为一旦飞行不稳,就会伤害雏鸟。好在蜂鸟有像直升飞机那样悬停在空中的本领,只要小心从事,绝不会出差错。幼鸟的成长需要丰富的蛋白质,它们每天所吃的食物超过自己体重的1.5倍。母鸟要不停地去捕捉昆虫、采集花蜜喂它们,很少能停下来喘喘气。

雌鱼含辛茹苦为后代

尼罗河中的淡水鲈,雌鱼产下数百粒卵之后,小心翼翼将卵一粒粒分离开来,然后衔入口中孵化。小鱼的孵化需要两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雌鲈鱼不吃不喝,光张着嘴艰难地喘气。饥饿使它们的腹部绷紧,肋骨内陷,脑袋越发显得肿大。

刚孵出的小鱼只有2毫米大,最初住在母亲口中。不久,雌鱼上下游动,侧着脑袋在河底磨蹭“肿起”的头部,以促使小鱼游出,到外面独立生活。一旦小鱼真的游出母亲的大嘴时,雌鱼又会追上去,重新将其吞入口中。直到雌鱼追不上它们时,雌鱼才放心让它们自己去谋生。每当危险来临时,雌鱼又会以与水面呈10°~20°的夹角低头的姿势向小鱼发出警报,小鱼迅速排成葡萄似的一串,蜂拥进入母亲的口中,雌鱼带着儿女迅速脱离险境。

鱼衔鱼栖息在1000米深的湖底,体长而扁平,眼睛长在头的上方,嘴巴很小,身体无鳞。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鱼衔鱼的慈母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怀孕”的雌鱼腹中挤满了已经孵化出来的小鱼,它竭尽全力朝湖面游去,为的是能使小鱼顺利产出。由于湖底的压力很大,水面的压力小,当雌鱼接近水面时,压力猛地消失,其肚子爆裂,小鱼得以成群结队地游出,散入湖中。母鱼衔鱼却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非洲鲫鱼妈妈对自己的子女非常钟爱,堪称爱子模范。鱼类为了延续种族,一般繁殖力都很强。例如一尾十几千克的鱼,大约能产200万粒卵。但是,多数的鱼妈妈在产卵以后,对它们幼小的后代能否长大成鱼,都不去关心了。鱼卵在天然的水域中,常常遭到敌害的吞食和风浪的袭击,卵孵化率和幼鱼的成活率都很低;而非洲鲫鱼妈妈却与众不同,它们对自己的子女体现出少有的母爱。它们的口腔特别发达,在繁殖期间常把受精卵含在口中,让卵在口腔中孵化,这样既安全,又因呼吸时水流不断从口腔经过,保证了充足的氧气。当仔鱼孵化出来后,雌鲫鱼仍将仔鱼留在口腔里,直到仔鱼能游动时,才肯吐出来。但仍把仔鱼带在身边,一遇敌害,就张嘴一吸,把仔鱼迅速衔入口中。真可谓精心护理,关怀备至。

雌章鱼是好妈妈

在海生动物中,雌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是位尽职的妈妈。它知道自己要产卵了,就游到一个隐蔽之处——一条缝隙或一个岩洞,用海藻等植物,巧妙地编织成一条条长约15厘米的细绳,细绳附着在岩石上。然后雌章鱼开始在细绳上产卵,产卵期将持续两个星期。一条雌章鱼可产33万粒左右的卵。受精卵经过4~6个星期的孵化期,孵成小章鱼。从编绳这一天起,雌章鱼便不进食,它用全副身心一刻也不懈怠地守护着未来的子女,以抵御外来侵袭。它的警惕性很高,且极为严格,绝不允许别的动物靠近它的窝。有时雄章鱼误入窝边,雌章鱼也会毫不留情地把它咬死。同时,它又不时地用腕足去梳理细绳,以保证卵有足够的氧气。腕足上的吸盘像一只只小吸尘器,雌章鱼用它吸掉卵上的脏物,保持卵的清洁,可防止寄生虫附着。整整两个月,雌章鱼看着自己的子女一个个孵化出来,觉得自己已完成使命,便溘然离世而去。

蚂蚁世界

蚂蚁的家

你想过吗?什么时候才有蚂蚁的?据说,最早的蚂蚁可以追溯到1亿年前,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然而,硕大无朋的恐龙灭绝了,小小的蚂蚁却一直繁衍至今。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近8000种蚂蚁,个体总数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踪迹遍及全球。

蚁巢是蚂蚁的家。不同种类的蚂蚁有着各不相同的蚁巢。

在寒冷的北方森林里,为了保暖和避风,蚂蚁便用它那坚硬而锋利的颚,在树木上打洞挖道,把巢建造在木头里。人们叫这种蚂蚁为“木匠蚂蚁”,而把它们筑的巢称之为“木头家庭”。木头家庭建成后,负责警卫的工蚁就用自己粗大的头部当“大门”,堵住洞口,阻挡敌人入内。有趣的是,当自己家里的工蚁采食回来时,只要用头上的触角轻轻地敲一下“大门”,警卫蚁就能辨认出这是“自己人”,立即放它进来。

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土地潮湿,还经常发大水。那里的蚂蚁没法在地面上建立家庭,只好采集泥土爬到树枝上去筑巢。它们齐心协力,用口衔泥筑窝,筑起了圆球似的泥巢。巢内有许多房室和弯曲的通道。蚂蚁把各种花的种子“种植”在泥球上。不久,种子发芽,鲜花盛开,泥巢成了艳丽的花球。而植物的根须却成了泥巢的“钢筋”,牢牢地抓住了周围的泥块,因而花球家庭十分牢固,无论是风雨侵袭,或是烈日曝晒,都不会发生裂口和坍塌,不愧为建筑杰作。

缝叶蚁

在非洲和亚洲的有些地区,生活着一种蚂蚁——缝叶蚁,它们能用叶子筑巢。选好合适的树叶后,一些工蚁用颚衔住叶子,另外一些工蚁用幼虫吐出来作茧的丝,把许多叶子缝缀在一起,造成蚁巢。缝叶蚁就居住在这种通风凉爽的叶制“房屋”中,天气炎热也不怕了。

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蚂蚁是生活在地下的。它们的地下“宫殿”十分宽敞,既有贮粮室、保育室,又有蚁后卧室、幼虫吐丝结茧室等,还有许多蜿蜒曲折的通道。有一种切叶蚂蚁,它们建造的地下“宫殿”面积可达6平方米以上。生活在智利的沙漠蚂蚁,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能钻到地下很深的地方筑巢。

蚂蚁的“农牧业”

动物世界里,蚂蚁是最早的“采集者”、“种植者”和“狩猎者”。

生活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切叶蚂蚁不愧为真正的“种植者”。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树林里,用剪刀状的双颚把叶子切成小片,顶在头上搬回蚁巢,乍一看好似撑着一把“伞”。叶片搬到蚁巢后,由其他工蚁咀嚼成浆状,作为培养菌类的原料。当菌类生长时,就成为蚂蚁的食料。地下的蚂蚁“菌园”十分庞大,有的长1米、宽0.3米,还配有专门的警卫蚁管理“菌园粮库”,不让其他外来蚂蚁偷食。

蚜虫是成群生活在植物上的绿色小昆虫,它们具有长长的吸管,以吸取植物茎中的汁液为生。这些汁液经过蚜虫的消化,便变成一滴滴亮晶晶的粪便,这些粪便叫做蜜露,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是蚂蚁最可口的食料。只要蚂蚁用触角碰碰这些蚜虫,它们就排出粪便,让蚂蚁美餐一顿。正因为如此,蚂蚁会像人类保护奶牛那样保护蚜虫,常常用叶子或木条把蚜虫围起来,一旦遇到蚜虫的敌人,就用锐利的颚进行攻击,把它们赶走。有些蚂蚁对蚜虫的照顾可真细致周到,每到秋末时节,它们把蚜虫搬回蚁巢中越冬,初春又把蚜虫搬回植物上去寄生,真是道道地地的“放牧者”。

在蚂蚁社会中,既有白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有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例如,有一种体小灵巧的寄生蚂蚁,它们从不干活,而是把自己的巢营建在别的蚁巢旁边,不时地窥测附近蚁巢的动向。一旦有机可乘,便进行闪电式的掠夺,把别的蚁巢中的卵和食物囊括一空。待别的蚂蚁闻讯赶来,它们已经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个空巢。万一别的蚂蚁穷追不舍,它们能放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迫使追赶者止步。

好战的蚂蚁

几乎所有的蚁群都是好战的。它们常常为了扩大地盘、争夺食物或捕捉奴隶蚁而大战一场。

在搏斗中,阿根廷的蚂蚁有很高明的战术。它们常常成群出击,把对方的蚂蚁一个个地分割开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把一个个单枪匹马的蚂蚁团团围住,群起而攻之。先用锋利的颚咬断对手的触角和足,再把它的头咬下来。

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战蚁,生性好斗,经常向四邻开战。它们除了尖利的颚以外,还有一种“杀手锏”——喷射出一种毒物,使对手瘫痪,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