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球奇观(中)
33540400000008

第8章 动物奇观(8)

可是,事实上“吃人虎”和“吃人狮”确实存在,这又怎么解释呢?经过科学家长期考察与研究,不论是“吃人虎”还是“吃人狮”都不是正常的虎和狮,而是异常的或变态的狮和虎。这样的狮和虎,在任何地方都是极少数,平均100只虎中也不见得有一只是吃人虎,至于吃人狮就更少了,大约只有千分之几。

狮虎吃人,有这样几种异常情况:一是食物严重不足,饥饿得没有办法,出于活命的欲望,失去了怕人的天性,只好吃人。它们一旦吃了人,今后可能会吃较多的人。二是由于年老或受伤,行动迟缓,追不上快跑猎物,只好吃人。三是视觉和听觉失灵,或者爪、牙不够锋利,或者力气变小,因此猎食的本领大大低落,不得不吃人充饥。另外,对老虎来说,口渴也是一个原因。据普朗克生理学研究所的莱豪森教授对恒河三角洲的虎作了分析后认为,湖水的流量增强了恒河三角洲虎的攻击性。因为虎蔑视水,涨潮的海水每天两次淹没了孟加拉湾的红树林,使虎的饮水中盐的含量不断增加,迫使虎去追捕其他动物;而恒河三角洲的野生动物少,它们只能去吃人了。

尽管棕熊和北极熊是世界上大型的食肉猛兽,但通常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然而带着仔熊的母熊,受伤的熊,或是极度饥饿的熊,会变得异常凶猛,才有可能袭人吃人。

豹的个子和体力都远逊于狮虎,吃人豹的数量也远比吃人虎和吃人狮少得多。在遇上豹时,一些敢于拼搏的人,常常能击败豹。

平时水蟒和网蟒很少向人袭击,只在它们异常饥饿或受到冒犯时,才会向人进攻并吞食。湾鳄和非洲鳄对人类的危害性,一般认为早已超过狮子,甚至老虎。因为会吃人的老虎和狮子是极少数,而每条湾鳄和非洲鳄都有可能吃人。

与鲨鱼结交已达26年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妮亚·克拉克说:“我发现除噬人鲨和居氏鼬鲨以外,其他鲨鱼绝不冒犯人类,甚至对人十分友善。”克拉克还说:“全世界每年大约只有50人受到鲨袭,其中10人致命,所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与鲨鱼结伴游泳要远比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安全得多。即使像噬人鲨这样最凶猛的鲨鱼,一般也不会主动袭人吃人。”澳大利亚捕噬人鲨能手罗德尼·福克斯,在1963年被一条噬人鲨残忍袭击,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伤口缝了462针,今天在他的身体左侧上还留有一个巨大的伤疤。可是他不但不仇恨噬人鲨,而且还坦率地说:“我不责怪噬人鲨,因为我在水中与噬人鲨结伴已有多年,只要恪守和平共处的原则,它们是决不会找我麻烦的。我那次用鱼叉使那条噬人鲨大量出血,所以它才咬了我一口,可是它却让我逃生,否则我早就没命,不在人世了。”

动物自疗疾病

人生了病,要去医院看医生打针吃药,使身体早日康复。那么,动物得了病,或者受了伤,又怎么办呢?不要紧,它们自己会治疗。人类有些治病的方法还是从动物那儿学的呢。

外伤

两头牛打架,皮被打破了,它们会伸出舌头舔伤口,舔去流出的血液,把唾液涂抹到伤口上,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同时,牛会不停地甩打尾巴,赶走讨厌的虻蝇。过不了多久,伤口自然愈合了。

印度的长臂猿在受伤后,就采摘一些香树的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嚼得很碎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乌兹别克,猎人们常常发现受伤后的野兽跑到一座山上去,令人迷惑不解。一次,猎人又看到一只腰部受伤的黄羊往这座山上跑去,便跟踪至隐蔽处观察。只见那黄羊跑到一峭壁处,身子紧贴在上面。不一会儿,这只因失血过多而十分衰弱的黄羊变得精神抖擞,很快离开了那里。后来猎人在峭壁处发现了一种粘稠的液体,民间叫它为“山泪”,受伤的野兽就是用它治疗伤口的。经研究,“山泪”的成分很复杂,除了有机物之外,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对伤口愈合,治疗骨折,确有奇效。

在所罗门群岛上的伐木工人,如果受了外伤,他们喜欢用草丛中的蛛网缠绕伤口进行急救。据说,这种方法是野兔“传授”的。栖息在这个岛上的野兔一旦受伤,就用蛛丝止血镇痛。经研究证实,粘性蛛网是可镇痛、止血的。

有人曾看见两头野猪为争夺食物而打架,结果两败俱伤,皮开肉绽。打停后,它们匆忙穿过草丛,朝一个咸水湖奔去,一起跳到湖中,洗起咸水澡来。我们知道,盐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受伤的野猪洗咸水澡,促进了伤口的愈合。西伯利亚的猎手们曾不止一次地发现,受了伤的狼会跑到咸水湖边,用前爪给自己的伤口泼上湖中的咸水。尽管疼痛不已,但还是泼水不止。看来狼也掌握了用盐水杀菌消毒的方法。

肥大的熊和细小的麝鼠,受到外伤后,会用松脂涂抹伤口。受伤的大象,会寻找含碱的沙子,给自己的伤口消毒。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受了伤,会把止血的树叶贴在自己伤口上。受伤的海豹,会觅食一种有愈合作用的海藻,敷贴伤口。

一条蝮蛇被另一条蛇咬伤了头部,起初出了一点血,不一会儿头部全肿了。这时它拼命喝水。有人统计过,有条头部受伤的蛇,在14分钟内竟连续喝了216口水。过了2小时后,这条蛇头部的肿胀就渐渐消失了。这跟人们在抢救被毒蛇咬伤的病人时的情景,真有点不谋而合,医生也是给病人大量输液,来加快排毒速度的。

治蛇咬伤的特效药半边莲,据说是某蛇医发现的。有一次,某蛇医看到一条狗被蛇咬伤后,就往山里跑,便跟踪过去,结果发现狗在吃一种生长在阴湿地面的小草,吃后中毒症状便消失了。他把这草采回去研究,确定是半边莲。以后他用此草治蛇伤,疗效很好。药理证明,半边莲有兴奋呼吸、升高血压、利尿的作用。

内科病

野猪

麋鹿拉肚子时,它知道去找一种槲树的皮或嫩叶来吃,帮助止泻,因为槲树的皮和叶含有止泻作用的单宁酸。猫患了胃肠炎腹泻不止的时候,会急急忙忙地找藜芦草吃。这是一种带苦味的有毒植物,猫吃了连连呕吐。原来,藜芦草里面含有一种生物碱,有催吐作用。以吐治泻,成了猫治疗胃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野猪为了驱除肠道寄生虫,专吃带籽的南瓜。南瓜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作驱虫药。

西非的黑猩猩经常寻找一种向日葵科植物的嫩叶吞食。这种植物的叶子又苦又涩,黑猩猩为什么要吃呢?据测定,原来这种叶子富含一种黑色油状物质,具有驱除肠道寄生虫、抑制病毒、消除乳房肿瘤的神效。当地居民也常摄食这种叶子用以驱虫。据说此法在当地已流行了几百年之久,可能是当地人从黑猩猩的自疗行为中受到了启迪。

欧掠鸟也会使用某种植物作为杀虫剂。它们选择胡萝卜等植物,编成叶饰放在巢内。经研究,欧掠鸟选择的植物含有易挥发的化合物,放在巢内能抑制吸血寄生虫的生长,减少患病的可能。

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可能比人类更早发现了金鸡纳树对疟疾的疗效。它们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去啃咬金鸡纳树的树皮。

北美洲南部的天气时晴时雨,冷暖不定,刚出生的小火鸡极易着凉生病。一旦小火鸡感冒,母火鸡就会寻找安息香的叶子给小火鸡吃,患病的小火鸡吃后很快就会痊愈。

美洲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瘦弱,需要营养。可是,它们并不急于找吃的,而是先挖雪莲和虞美人的鳞茎吃,清理一下肠胃,然后再寻找富有营养的果子吃。

水獭生吞了一条大鱼后腹胀难忍,另有一只老水獭采来了一种紫色野草,让它吃下。没多久,水獭病愈。据说这情景让华佗看到了,他认定是一味好药,后来用于治疗鱼蟹中毒病症。

有些有气无力的狗獾,躺在蚁穴旁边任让蚂蚁叮咬。这是狗獾巧妙地利用蚂蚁叮咬时分泌的蚁酸来医治其风湿病或寄生虫病。

北美的灰熊,进入老年后时常到含有硫磺的温泉中洗澡,人们分析,这样可以舒筋活血,有健康延寿作用。

皮肤病

动物对付体外寄生虫、治疗皮肤病的方法也很巧妙。

野牛身上长了癣,奇痒难忍,它会长途跋涉来到湖边,在湖滩的泥地上打滚,弄得浑身上下沾满了泥浆,然后起来把泥浆晾干。隔几天,又洗一次泥浆浴,一直到把癣治好为止。

小獾身上长了疮,母獾会带着它到温泉去,在温泉中浸泡洗涤,天天如此。直到皮肤病痊愈了,它们才告别这个天然诊疗所。

犀牛身大力猛,连大象都不敢惹它。犀牛的皮肤有很多皱褶,皱缝里的皮肤比较薄嫩,蝇虻等小昆虫专爱钻在缝中,蜇吮犀牛的血,害得它又痛又痒,束手无策。这时,犀牛鸟来了,它们飞到犀牛背上,东蹦西跳,见到蝇虻就吃,帮了犀牛的大忙。犀牛鸟成了犀牛的好朋友。同样,海鸥、白头翁、喜鹊、鹳、牛鸦、椋鸟等飞禽,会帮助野牛、羚羊、大象、野猪、鹿等走兽捕捉身上的寄生虫,成了它们的好朋友。

有些鸟消灭体外寄生虫的方法很特别,如洗蚁浴。乌鸦趴在蚂蚁窝上,身子一会儿朝右侧躺,一会儿又向左卧,让蚂蚁沾满全身,有时它还用嘴衔起蚂蚁,塞到翅膀底下去。这样洗过一阵,身上的寄生虫被蚂蚁吃掉了,乌鸦就抖抖身子,拍拍双翅,把蚂蚁抖落干净,舒舒服服地飞走了。

在印度和泰国,人们经常看到大象用鼻子卷起泥沙淋到自己身上,或者匆匆忙忙跑到泥潭里洗一次泥浴,用以防治体外寄生虫或吸血虫的叮咬。

伤科和骨科

我国的云南白药是专治跌打损伤的良药。白药的发明,曾受到动物的启发。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原来是猎手,他发现老虎受伤后,吃了一种草药,伤口会好得很快。他用这种草药配上其他药物,给人治伤,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后经多年研究筛选,终于生产出着名的“云南白药”。

有位哈尼族医生,一天看到一条蜈蚣被砍成两段后未死,另一条蜈蚣找来一片嫩叶,把它覆盖在两段蜈蚣上,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那条被斩断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然后,慢慢爬走了。医生由此受到启迪,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专门医治骨折,药到病除。

有的动物还会自己接骨。一次,猎人开枪打伤了一只山鹬,它的爪子无力地垂下了,这说明它的趾骨被打断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猎人发现它的伤好了。原来,山鹬在受伤后,它会用喙取出子弹,用自己身上最细软的羽毛当“消毒棉花”,还会在断骨处两面夹上小木片,最后用树叶包扎成“夹板”,把伤骨固定好。

“妇”科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动物还能通过选择食物来控制下一代的性别和帮助催产。

生物学家格兰德发现,在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墨西哥的几种南美吼猴,靠吃一些植物来确定后代的性别。一些母猴在交配前后专吃一些目前人们尚未搞清的植物。据统计,在20年期间,这些母猴们生出的大多是雄性小猴。格兰德估计,这些植物含有丰富的雌激素物质,可能改变母猴阴道的氢离子含量、酸度和碱度,从而影响胎儿的性别。至于为什么母猴喜欢“儿子”,原因尚不清楚。

女生态学家达布林在肯尼亚发现,一些怀孕的母象会寻找某些特殊的植物当作药吃。她对一头60岁的母象跟踪观察了近一年,这头母象每走5千米就寻找同一种植物吃。有一天,这头母象停在一棵紫草科小树旁边,平时它不吃这种食物,但这天几乎把小树都吞了下去,只留下树干。第二天,这头母象顺利产下一头健康的小象。达布林认为,这头象平时吃的那种植物可能含有保胎成分,而最后吃的小树可能有催产的成分。肯尼亚的妇女怀孕后习惯饮用这种植物叶子制成的茶,以利于分娩。

动物界的“好爸爸”

动物世界中有许多模范妈妈,也有许多“好爸爸”。

蟾和鱼的好爸爸

在瑞士、比利时等国有一种助产蟾,它们的繁殖方式在蟾类中是独辟蹊径的。到了繁殖季节,雌雄蟾一起从河中登上陆地,雄蟾始终紧随雌蟾,不时发出高声鸣叫,激发和引诱雌蟾产卵。当雌蟾产卵时,雄蟾就伏在它背上,充当接生员,把产出的胶质卵粘在自己的腿上。雌蟾产完卵不辞而别,由雄蟾去孵化。雄蟾把长长的卵带缠绕在自己后腿上,爬到阴暗的地洞中。只有到夜间,才到河中洗个澡,顺便把卵浸在水中湿润一下。经过3~4个星期的发育,小蝌蚪即将出生,雄蟾到水中浸水时,把卵散放在水中。不用多久,小蝌蚪就出世了,雄蟾这才放心离去。

鱼类中除了雄海马和雄海龙是“好爸爸”外,还有一些种类也有模范爸爸。

雄鲑鱼对儿女的照料可谓是呕心沥血。鲑鱼在河里出生,海里长大,最后又回到江河里产卵。雌鲑鱼一生只产一次卵,每次产下几千颗红色透明的卵,雄鲑鱼就在旁边射出水雾样的精液。然后,拨动沙子和砾石,把鱼卵遮盖起来,雌鱼在产完卵后即无情离去,回游到大海中。守护鱼卵的艰苦任务就落到了雄鲑鱼身上。它日夜守卫,废寝忘食,没有丝毫的懈怠。如有其他动物靠近,它会拼命地咬。3个月过去了,小鲑鱼孵了出来,此时雄鲑鱼也弄得精疲力竭,只剩下几根枯骨了,有的就此死去,有的成了大鱼、水獭的腹中之物,没有一条雄鲑鱼再能回到大海去。

雄刺鱼是鱼类中的慈父。每年春天是刺鱼的产卵季节,雄刺鱼用植物的根茎在浅水处筑好一个窝,在引诱雌鱼到窝里产卵后,就小心翼翼守护在窝旁,任何雄鱼和雌鱼前来,立即被驱逐出境。平时,雄刺鱼用它的鱼鳍频频扇动,以向窝内的卵提供平稳循环的富氧水流。待卵孵化成小鱼了,雄刺鱼就把窝的上部拆掉,方便小鱼出入。如果小鱼游得太远,雄刺鱼还会把它们衔入口中,送回窝里。小刺鱼长大了,雄刺鱼才让它们出去闯荡世界。

鸟类的好爸爸

雄帝企鹅的父爱在鸟类中是很有名的。每年5月末至6月初,雌企鹅产下一枚蛋,把它交给雄企鹅后,向“丈夫”暂时告别,重又回到海洋觅食去了。雄企鹅于是就担当起育儿的重任。它用双脚将蛋捧住,使蛋同下腹部密合在一起,蛋因此免受严寒的侵袭。南极的气温很低,

有时降到-50℃。雄企鹅昂首伫立在冰上,寸步不移,不吃不喝,依靠体内脂肪的消耗来维持生命。这样坚持60多天,小企鹅终于破壳而出。令人惊讶的是,雄企鹅禁食那么长时间,此时竟能吐出一种蛋白质丰富的奶状汁液,供小企鹅一两天的食用。这无疑是小企鹅的救命粮啊!也恰在这一两天中,雌企鹅从海中归来,接替雄企鹅。获得解放的雄企鹅这才如释重负,立即奔向大海觅食去了。

雄秃鹫也是“好爸爸”。雌秃鹫在每年3月初产卵,每次产1~2枚,雌雄鸟轮流孵化。小鸟出壳后生长缓慢,要3个月才能长满羽毛。在此期间,雌鸟是不出巢的,一家的食物,全靠雄鸟张罗猎取。秃鹫的胃口很大,单是一只小鸟,每天就要吃很多肉。雄鸟每天辛辛苦苦四处寻觅,一回到巢边,便立刻张开大嘴,把吞下的食物全部吐出,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腐碎肉浆。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常给妻儿吃光,自己只好饿着肚子,再出去捕猎,一直到太阳落山还在空中盘旋,寻找猎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