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71

第71章 提高孩子记忆能力

知识的保持是通过记忆实现的。记忆,是获取知识的必要和重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最大障碍莫过于记忆力差。怎样克服记忆力差的困难,提高识记和学习的效果,是每一个学生都盼望解决的问题。的确,学生成天学习大量没有亲身实践过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记忆力是不行的。记忆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地、准确地、持久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也能比较好地理解、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常常听有母亲抱怨,不是自己孩子笨,也不是孩子懒,孩子学东西其实学得挺快的,但是忘得也很快。于是家长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将这种情况归咎于孩子的记忆力。

事实上,父母不必悲观。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锻炼出来的。记忆就像是一把刀,你不用它就容易生锈。所以一定要以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多记,记忆力才有可能提高。提高记忆力,有规律可循吗,有科学的方法可借鉴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求知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培养科学的记忆习惯,发展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是非常必要的。

有专家学者对常用的记忆法做出了以下归纳:

重点记忆法。要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要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机械记忆法。学习英语单词、外文字母、元素符号等,用这种方法就比较奏效。机械记忆法,就是采用单纯的反复记忆来达到巩固和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体操式”记忆法。马克思有超常的记忆力,但其超常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这与他坚持强记的习惯分不开。他从少年时代起,坚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种方法“是记忆力的体操”。

理解记忆法。俗话说,如要记得,先要懂得。在看书或听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概念或定理等通过联想来帮助理解,这样就容易巩固、记住新知识。有人曾做过试验,一篇百字文,理解之后大概用15~20分钟就可以把它记住了,如若不是这样,则要花费近一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覆盖关键部分记忆法。先用纸盖住你认为难以记住的内容,暂时不让自己看见,然后再读余下内容,想象被覆盖部分的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才移开盖纸,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记住了。

归类记忆法。为了系统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的知识,可以把繁多的内容按意义不同、性质不同、用途不同、结构不同、形式不同等进行分类。分类以后,内容就显得简单明了,就减轻了记忆的负担,缩短了记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交谈记忆法。和同学在一起散步或闲聊时,可以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作为交谈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或许就能把疑难问题解决了。这种活动,不但能鼓励大家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交谈,会使自己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变成确定实在的记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

重复记忆法。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还告诉我们,学习、记忆的程度应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这种“过度学习”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过的内容经久不忘。重复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有加深理解的作用。

对比记忆法。它的特点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即学习新知识时,对照联系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记忆。在反复对照比较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旧知识的记忆,对新知识的理解,而理解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列表记忆法。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就是把有关材料分类集中起来,列入表中适当的位置上。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条理也清楚了,内容也记住了。列表的类型比较多,常用的有一览表、系统表、关系表、比较表等。

概括记忆法。为了便于记忆,我们要把所学的东西加以归纳、概括,找出它的重点和主要内容。这种记忆法,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到”记忆法。在记忆时,要做到眼、耳、口、手、脑配合使用,比使用单一人体器官效率高得多。这其中的“手”,就是要求多动笔,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尖”,手脑并用,学思结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比单纯地口读目记效果要好得多。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可以尽量在学习中引导孩子用以上的记忆方法。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首先是明确近期记忆目标。让孩子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再次,利用孩子的直观形象记忆。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采用视听结合,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同时,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最后,一定要注意科学用脑,防止用脑过度,带来的记忆压力。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附:

记忆是孩子的学习之母。孩子依靠记忆,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孩子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2.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3.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4.“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5.看橱窗。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6.数字记忆。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一些数字,如“12”、“15”、“19”、“2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一秒钟的间隔,让孩子跟着说,如能跟上,则将数字增至三位,依此类推,增至四位、五位……看孩子能记住哪些数字,记住几位数字。还可以让孩子记忆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数字材料。

7.字词记忆。让孩子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儿童熟悉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方面的词),看他能记住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