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69

第69章 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

教子小案例

宋女士的孩子翔翔今年8岁了,在北京一所小学上二年级。翔翔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好孩子,可就是在学习方面显得有些“死”。比如,他能够很好地记住语文课文中所学的生字、生词,却不会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他能把数学课上的算式题做得准确无误,可一遇到活一些的应用题就开始犯难。不用说,他的作文成绩也不好,词汇量不丰富,还经常出现病句。尽管翔翔学习比较努力,每逢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最多只能排个中等。宋女士无可奈何:“孩子的语言能力较好,记忆力较好,但思维和理解力不行,特别是对文字的理解力不好,所以他在数学的应用题和语文的阅读理解遇到了很大困难,看着孩子每天无可奈何地面对着作业,我真是又心疼又着急。为了完成作业,孩子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游戏和训练时间。”宋女士特别想知道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语言理解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第一是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第二是体会语言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是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是学习和感悟作者在写作上的手法和特色。

1.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感悟的最基本要求。能不能体会一段语言文字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在头脑中出现对这段文字理解的画面,能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于文字表达内容的感悟。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在低年级我们教给孩子一句话,这句话由几个词组成的,这个词主要表达什么意思,让学生感悟。到中年级,就讲一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高年级主要是对一整篇文章的理解。这是按照年龄段不同增加要求。在其他科目中,也配合语文课加强学生理解、领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比如数学课到中年级以后开始增加两步以上应用题,就是要求学生要能够读懂题目,只有理解题目中每句话的内容及句与句间的关系,才能顺利进行解答。所以说,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层次。

2.体会语言符号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很多家长忽略孩子标点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是无声的语言。比如感叹号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省略号发人深省,使人想象,给你回味的余地。在小学阶段应该讲基本的标点符号,比如逗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等。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他的感悟力比别人差,不是差在对内容理解,而是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同样,这些学生有一个毛病,在写作文或写一段话的时候,不会点标点,可能是三五十个字看不到一个标点。这说明他不知道在哪儿断句。所以标点符号也是语言理解的一部分,同样需要去感悟。

3.体会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在写作的时候,作者都有他自己的目的。比如说,通过“状物”而去育人;写一件事,可能是要歌颂某些社会风貌,或者揭露一下社会的不良现象;写人也是要表达对某些人的好的思想品质的歌颂、赞美,或者对于某些人做的某些事进行一些批评、揭露。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去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透过语言文字、透过标点符号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情感,这有助于自己情感的升华和表达。这是理解语言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4.学习和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特色。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表达情感表述事件的方式也不同。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要去学习人家的构思方法、表达方式,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