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68

第68章 辅导孩子学好数学

教子小案例

桃桃的爸爸是大学本科学历,妈妈是高中学历。桃桃的父母抱着望女成凤的心理,在桃桃上学前就教孩子数学。在桃桃上一年级时,她就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父母对自己的成果很是满意。于是就想加强孩子的训练。桃桃妈妈每天都要给孩子出很多题目,把桃桃搞得团团转。桃桃重复计算这些枯燥乏味的题目,只是无奈的应付,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辅导小学数学作业,因为没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却只把演算出的答案给孩子,而且孩子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想着反正到家爸妈会做,产生了依赖性。这些情况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发智力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在孩子中小学时辅导好数学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要学好数学,光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必须教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学好数学,虽说关键在于学生自己,但是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孩子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孩子要重视课上听讲和课后的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在生活中给孩子找鲜活的数学例子。

给孩子辅导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限制,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 7等于多少?7 3呢?8 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 10,1 9,2 8,3 7……,10 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哪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产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给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家里买来一袋绿豆,问孩子:你能知道这袋绿豆有几粒吗?如果一粒一粒数,当然是很费事的,你能想出好方法吗?(如:先秤出一两,数出这一两绿豆的粒数,然后秤出这袋绿豆的总重量,就可算出这袋绿豆的粒数。)又如怎样知道一本书中的每页纸的厚度等问题可培养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 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又如,与孩子一起走路时,本该从A到B,B到C的道路上走,可孩子偏从花坛中穿过,直接从A到了C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走?孩子说:近!你怎么知道就近呢?要孩子回家动手画出图形,量一量,并比较EB BF与的长度与EF的长度的大小。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多做几次,让孩子领悟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