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55

第55章 孩子交往中的胆怯心理

教子小案例

熙熙今年10岁,是个性格有点内向的孩子。熙熙平时不太爱和人说话,在学校经常都是一个人闷着头在看小人书或是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听音乐;熙熙与陌生人或异性同学交往时,总是脸红耳赤,说话辞不达意;路上碰见老师,害怕与老师打招呼,情愿绕道走。在家里,要是来了不太熟的客人,熙熙总是躲进自己的房间,直到客人走了才肯出来。周末的时候,熙熙也很少出去玩,总是躲在家里,任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出去。熙熙告诉妈妈自己很害怕与人交往,他怕自己在别人面前说错话,引来别人的嘲笑。

在上述案例中,熙熙在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胆怯心理。一般来说,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胆怯,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由性格造成。孩子天生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也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易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其次是孩子的交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长期被关闭在室内,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胆怯。再次,孩子交往的胆怯心理还可能是教育上的问题。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长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投入群体中,与家里的差距太大,不能适应,产生胆怯。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

如果是由于生性造成的,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尊重孩子意愿,不受威吓的情况下,使孩子逐渐投入外界去接纳新的人和事物。如果是受环境影响的,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接触的机会和环境。如邻里之间的走访,带孩子外出做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到公园、街上看看往来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龄相仿的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接近,一起玩耍……

同时,父母应正确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既不溺爱,也不苛求。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可事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提出一些适度的要求,指导孩子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活动结束后也应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如果孩子要陪您赴一个约会,应先告诉孩子来客有哪些,怎么称呼他们,他们的职业情况及兴趣爱好,平时应注意的事情等。教会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如会见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时,应先弄清他们的背景。待开始谈话时,他便会感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以往大为增强了。

增强孩子交往能力的另一项有效措施是,让孩子先寻找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谈论自己熟知的内容。譬如鼓励孩子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在参加小组活动中,与同学接触谈话,建立友谊——因为有共同的兴趣,友谊也很容易建立。有了这种交往基础,更大范围的交往也不会令孩子胆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