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小案例
欣欣在家特别活泼,爱说爱笑的,跳起老师教的舞来,总是闲不下来。可是出了门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叔叔阿姨跟她说话她也不理。而且每次爸爸妈妈叫她一起到外面玩,欣欣就推脱说喜欢在家里。爸爸妈妈好不容易和欣欣一起来外面逛逛,欣欣却总问什么时候回家。还有,跟小伙伴在外面玩就更是很少了。整天窝在家里的欣欣,都不知道以后她一人上学在外面时自己怎么应对。
案例中的欣欣在家和在外表现的截然不同,而且自己的活动大都在家。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件好事,相比老往外面跑,还会时不时惹些事的孩子,案例中的欣欣的确是表现的乖巧。然而,也要看到,孩子总在家里,处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照顾之下,不懂得怎么独立,也缺少与伙伴玩耍中协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一般来说,喜欢到外面玩,同时也能事先告诉父母玩的地方,并且准时回家的孩子是最好的。
总窝在家里的孩子,还常常伴有如下一些表现,家长可以对应参考一下。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不敢一个人上街办点儿事情,像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这种个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面对有案例中习惯的孩子,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不愿意到外面的原因,然后从原因着手,解除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并且激起孩子走到外面接触更多朋友的愿望。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主动与别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玩耍的快乐。同时,要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动,友好地与别人相处,别人就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要相信孩子的性格是正常的,内向、外向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要孩子心态健康,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适当给孩子一些独立空间,鼓励他与同学交往。此外,可以直接提供机会让孩子走到外面,让孩子喜欢上户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