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53

第53章 情绪化的小孩在交往中应该注意

一位妈妈在博客里说起自己的女儿:

教子小案例

“虽然女儿才12岁,但是越来越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太大了。她不像以前那样什么话都对我说了,而且很多时候无意的一句话就会惹起她的不高兴。晚上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在滨河公园散步,无意谈起今年我们这里的高考。当我说到去年我们这里有一位叫梁靓的女孩子,去年考了630多分都没走,今年考了670多分,估计会被清华大学录取。我话刚说完,女儿竟生气地说,你们让她做你们的孩子吧,不用要我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哭笑不得。孩子怎么对家长的言谈这么敏感呢?

这又让我想起上次和女儿的一次谈话,她告诉我班里有一个女学生,因为有耳疾,听力不好,学习一般。但是有一次英语老师因为情绪不好而训斥了那位女孩子,从而惹得我女儿对那位英语老师也产生反感。她还对我说,英语老师一点也没爱心,不配做老师。如今的孩子对别人的言行都太在意太敏感,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特受关注,一旦感觉自己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就会情绪不满,进而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是啊,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窝窝里,没尝受过失败挫折的滋味,没经历过磨难艰辛的洗涤,自然感觉不到幸福的指数。”

这位妈妈的女儿的确有情绪化的问题,表现为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激起,也很容易失落,当然也包括高兴的时候太目空一切。孩子的这种心理,与当下独生子女的环境有必然联系。在以前兄弟姐妹多的时候,这种情绪没有产生的土壤,因为以前那种环境,父母不可能照顾每个孩子的情绪,所以即使有情绪化倾向的孩子,也会在屡屡的挫败中变得不情绪化。而现在啊,孩子作为家庭的核心,父母总是照顾着孩子的情绪,这就助长了情绪化孩子的出现。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温不火的举止,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情绪夸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反应都会比较强烈,不愉快时哭闹也特别厉害,此时父母如果因为他的声嘶力竭而乱了手脚,就会让他把自己的脾气当作胁迫大人的手段,从而变本加厉。孩子一开始哭闹和折腾,只是为了发泄而已,父母以妥协的方式制止哭闹,会让孩子觉得尝到了甜头,哭闹的行为下次会反而加强。所以父母一方面要让孩子的情绪自己发泄,另外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要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情。

这里一些具体方法,值得借鉴。

1.教孩子学会更多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式。如绘画、运动、唱歌、试做深呼吸。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深呼吸的游戏,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时,提醒他这样做。

2.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做些他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他的注意。发挥他的精力和热情,比命令他安静下来要容易得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他的法宝,不能争取到父母的同情。待其“风雨”停住之后,再若无其事地拉近他,不要让他误会父母对他不够关心。

3.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挟,父母的态度要保持一致。有研究表明:父亲怕孩子哭闹而投降的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会因此前功尽弃。

4.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假如下次他放弃了哭闹,而改用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可立刻答应他的要求,使他认识好话好说比哭闹更有效。这类孩子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是重点。父母要耐心地与他交谈,使他明白情绪失控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