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33442500000016

第16章 构建独具特色的“互联课堂”(11)

“互联课堂”是戴尔公司发起的,一个开放性的、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项目,旨在帮助学校将信息通过技术融入现有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构建数字化的课堂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教与学的体验,实现个性化教育、学思结合和学知统一的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更开放的教学环境,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用PPT播放课件时,观察效果会比较好,但是比较机械呆板,缺乏互动性。过去上课时,学生们十分喜欢老师用电脑演示课件,都渴求亲自动手。然而,这些课件里的内容,一般只是老师展示或学生排队参与,不但浪费时间,参与率也很低。

“互联课堂”项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学生1—2人拥有一台便携式计算机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活动,其目的是构建一个互联的、移动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环境,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和主动学习,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达成课堂内部的互联,课堂之间的互联,校际的互联,课堂与某个资源中心的互联。

在“互联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从以下两方面重点研究:一是形成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做中学”的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二是探索数字化网络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应用。在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后,发现“互联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转型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突显数学教学的实验性

数学科学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数学领域内一定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互联课堂”的应用有助于突出数学的实验属性,把探索和发现看作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从纯粹数学为内容的课程向数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经验相结合的课程转化。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课时,传统课堂中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很难有时间让学生完成抛硬币、转盘等统计概率的实验,总是蜻蜓点水一般将结果告知学生,学生丧失了归纳、积累和体验的过程。而在“互联课堂”中,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利用交互功能的课件,在互联的环境下,学生利用小电脑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实验活动,归纳得出结论。由此可见,“互联课堂”能帮助教师完善数学教学实验活动的设计,对发展数学教学的实验性有一定的作用。

二、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数学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问题的解决,同时倡导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在实践中,数学学习往往还是局限在解题中,很难组织有效的活动,仅仅是利用课堂上35分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再拓展延伸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我们通常会听到教师说,课后同学们可以探究一下某某问题,但是这大都成了“空头支票”,无法兑现。“互联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让课程“丰满”起来。如五年级《水电煤费用的计算》一课,教师可以在学习管理平台(魔灯)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家中的费用单拍照上传,观察比较讨论,突破课堂学习的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在实践中发现,网络协作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师、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观察,有利于解决问题,甚至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和表现尚佳的学生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拓展他们学习的深度;对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在网站中给予提醒,或提供帮助信息和资源。在课堂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侧重地选择部分典型或有疑义的对象进行讨论研究。

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随着“灌输式”课堂时代的终结,当今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也就是现在说的“以学定教”。关键的问题是,在“互联课堂”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要如何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首先,个性化的需求一定是有差异的,即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同一个课堂中和谐共处,且都能有所收获。解决这个矛盾,“互联课堂”有一定优势。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例如课前在魔灯系统中开放讨论区和测试区,依据情况,合理地分组,开展小组学习。其次,发挥“互联课堂”的交互性,不局限于课堂内的互联,更重要的是双向交互,即教师可以随时监控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包括答题正确率、课堂参与度,切实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最后,“互联课堂”丰富的资源内容,给予了学生和老师更大的选择空间。实践中,将习题进行分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内容方面,探究课程中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让学生分组去研究,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就“一学到底”,这样,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构建协作学习的网络平台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分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分享。

在“互联课堂”的学习管理系统(魔灯)中,展开协作学习更加方便、有效。首先,魔灯平台中教师将学习网络课程的学生分组,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分工,接下来做的就是小组协作学习了。合作学习同样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教师可以直接公布在网站上,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告诉学生本章节的学习目标、知识、技能和方法,这部分需要各组明确任务和目标。任务可以是共同完成的,也可以是分工完成的。例如《三角形分类》一课,教师建立讨论区,发表主题帖,帖子内容如下: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我们要有一双发现三角形的眼睛。请小组在网络或生活中搜集一些比较美观、漂亮的三角形,把这些三角形的介绍和图片上传到论坛中分享。同学们纷纷上传各自搜集到的三角形,论坛中图文并茂。由于小组成员的发帖数是可以查看的,因此,教师可以查看每一组的发帖质量和数量,作为打分的依据。这样,每个小组就有了竞争的心理,发帖更加踊跃。

综上所述,“互联课堂”中协作学习的优势有以下几点:协作分工尊重学生的需要,任务和目标可以从网络互动中发现、修改;协作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多,参与率更高;学习资料、信息和成果是完全共享的;学习过程易于监控和评价;小组合作分工更合理,积极性高。

五、完善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从发现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但以往的做法存在不足。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提问:你看了这幅图想提问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羊走了一圈有多长?还有的学生提出: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这类flash或PPT动画演示工具运用得非常普遍,但是它互动性不够,不能完全呈现探究过程,学生只看不做,无法亲历体验,因此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为此煞费苦心,设计制作教具、课件,给备课带来困难。

“互联课堂”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可以完善探究的情境。以下是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学习数学的四种形式(引自《“互联课堂”数学学科指南》),其中两种方式与探究有关。这些资源摆脱了演示、播放式信息资源的线性模式,增加了互动性和启发性,可以显著提高探究的效果。

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学习数学的四种形式

下面以案例作解释说明(该案例引自《真分数,假分数》一课)。

该课以复习巩固开始,学生在小电脑中打开以下课件,练习检测分数知识。课件会自动批阅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在互动提问中,十分轻松地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观察已学分数,比较分子分母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分数的分子能比分母大吗?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

接着,学生打开“分数圆形图”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只需轻触鼠标,变换分子分母的大小,表示分数的图形就随之变化。不断的操作、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开始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子分母的大小和图形有什么关系?分子比分母大时图形为什么变成了两个圆?这些问题来源于“互联课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直观的“数形结合”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更有利于理解假分数的意义。

实践中发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如下:1.让学生亲历数学探究活动,从学生“看”转为学生“做”。2.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3.集中指向核心概念,有效突破重难点。

“互联课堂”不仅提供了最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还提供了许多有效教学资源,为教师构建和探索数字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提供了思路。未来我们会充分挖掘“互联课堂”的技术优势,强调快乐、协作、自主学习的理念,将数字化学习课堂模式化,找到其与传统课堂的融合点。相信通过不断实验和反思,“互联课堂”必将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借助“互联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一百年掌握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所以,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对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聚变的时代,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我们如何在“互联课堂”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校教师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开放的课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里,他们有了更多接触技术和信息的机会。整个世界从他们的指尖展开。而且除了通过技术实现文字上的交流外,他们还可以任意地传输图片和语音。因此,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他们学会整理筛选信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首先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们才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获得成功。

《带着尺子去钓鱼》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了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带着尺子去钓鱼”的奇特经历。小张等游客到海边垂钓,在路上,丹麦朋友告诉他们钓鱼必须带好尺子,小张等人对此感到疑惑不解。经丹麦友人热情告知原委后,小张等人开始自觉遵守丹麦法律,保护海洋自然资源。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丹麦人强烈的法律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习丹麦人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国家,学生并不熟悉,因此课前,我校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有关丹麦的资料,用几句话介绍并发布在微博上。学生对此兴趣很高,有的介绍了丹麦的地理位置,有的介绍了丹麦的标志——美人鱼铜像,有的介绍了丹麦有关钓鱼方面的法律规定,还有的介绍了丹麦丰富的海产资源。同学们在微博上互看各自找到的资料,互相学习启发。教师也对学生所搜集到的信息了如指掌。课堂上的交流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交流不再只是蜻蜓点水,而且课后大家还可以在微博上继续交流。“互联课堂”实现了课堂的开放,学生在还未学习课文之前通过这样的预习交流,其实已经对课文有所了解,为课文难点、重点的解决做好了铺垫。“互联课堂”不仅教会学生如何收集信息,还教会了学生如何整理筛选资料,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二、自主的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互联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个上网本,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互联课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互联课堂”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带着尺子去钓鱼》一课时,我校教师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在教学时,我校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文之前明确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延伸的课堂,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当中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努力,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离开课堂后就极少与老师交流、互动,这就可能使学校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互联课堂”为我们延伸了课堂,课后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魔灯学习平台上、微博上随时交流,教师可以随时给予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