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会计人的自述。这个故事说明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扎扎实实的技术、不会使用电脑,果真如此那么你真的可能会四处碰壁的。
这是一位身上揣着3张大专文凭、有着10多年会计工龄的女会计师。她不但插过队、当过兵,而且本身出身于军人家庭、有着20多年的党龄。不但具有全国统考会计师资格证书,还有计算机一级证书。遗憾的是,她身处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生不逢时”,所以只好“光荣地”提前退休了。
从主人翁到打工仔,还真是不适应
三口之家有一个失业在家的老公,还有一位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单靠自己600多元的内退工资实在无法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她必须继续工作。
终于她得到了一个好机会,在一家香港老板注册的有限公司做会计。一开始也许是刚刚从干了10多年的国有企业会计岗位下来还不大适应私营企业会计工作,原来上下级同志式的关系变成了绝对服从的老板与打工者的关系,简直有无所适从、寄人篱下的感觉。况且,工作条件又实在太差:工资收入跟仓库保管员一样低,工作量相当于国有企业3个人的工作,每一项商品都要按照品种、规格、价格、客户、内部核算的要求反复进行交叉核算。办公室虽然在写字楼里,可是连电脑都没有,每天工作时间要长达9个小时,每星期要上6天班,而得到的工资却只有1000多元。
然而老板对她还是不满意。原因就在于她的脑筋转不过弯来。所以,一过了春节老板就对她说“不适应工作”而把她解雇掉了。
对于这一点,她自己也深有同感。
她认为,虽然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同,但是在执行国家的税收法规上应该是一视同仁的。20多年的党龄和会计职业道德让她知道,只能按照税法来计算应交税金和代扣代交税款。在这方面她的确不善于“打时间差”,在与税务局“公关”的时候总感到心虚,最担心一不小心就说出真话来,这种严重的思想负担是局外人所无法理解的。也正是由于在纳税问题上得不到老板的欣赏,所以才发生了不愉快的矛盾,导致被辞退的结果。
她承认,自己在10多年国有企业会计岗位上已经养成了近乎呆板的认真态度,要与一踏上社会就投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年轻人相比,自己的确“落后”了。
在苦恼和彷徨之中,她碰到了一位自己原单位的男同事,内退以后正在做保险经纪人,凭直觉估计他目前混得不错,每月收入应该在5000元以上,不觉自己又看到了希望。
发现报纸上的错别字,毛遂自荐当了校对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虽然频频参加人才招聘会,可是以自己45岁的“高龄”简直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后来看到一张报纸的错别字特别多,便写了一封信给报社毛遂自荐,就这样她当上了报社的校对。尽管收入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她却十分满意这份工作,因为自己是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的。以前在单位里上班时候,也在业余时间为一家企业做过2年时间的书稿兼职校对,所以在这方面也算有一定的经验。况且,通过与老校对们进行交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与小年轻们进行交谈又可以学到更多新潮的东西。另外一点就是,自己的名字每期都能印在报纸上,虚荣心也多少可以得到一点满足。
就这样,她一方面从事校对工作,另一方面又在外面兼了几本账,后来又为另外一家研究所做兼职校对,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自由职业者。
这时候想起了原单位的“种种好处”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以前在单位里上班的时候,总是想着外面的人多么自由;可是一旦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却又眷恋着有固定单位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后者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每一个季度一袋洗衣粉、一瓶洗发水什么的,女同志还要增加一包卫生巾,天热了有冷饮费、降温费,天冷了有烤火费,搞得好还有旅游,逢年过节也多少可以发一点鸡鸭鱼肉、过节费什么的。数量虽然不多,可是人人有份,其乐融融。现在好了,给资本家打工只能有一种临时工的感觉,老板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拿,自己只有眼睁睁看着的份。回想以前在单位里的时候也有农民工、临时工、合同工之类的,自己对人家也真是刻薄。要发起什么东西来那些人也没有,或者最多是一半。似乎还理直气壮:“没办法,你们不在编制以内,财务没法做账。”丝毫不考虑人家心理上是不是承受得了。
但是不管心理上是否承受得了,工作还是要做下去,因为这样几方面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要有3000多元呢,又不必两点一线的固定上下班。失去的是成就感和归属感,得到的是经济实惠。
会计师干会计员的活
大家想想吧,像我这样既没有固定单位、又没有固定任务,每到月底月初就夹着一把算盘(这是比喻句)到人家企业甚至老板的家里去做账、填几张表格,然后跑税务局,根本不参与企业经营,甚至连账房先生也算不上,怎么会有成就感呢?一个挣钱的工具罢了。我堂堂的一个全国统考会计师,很多时候只是做一些会计员都可以胜任的工作。
然而,也不能不说这样的工作没有收获。特别是通过这样的锻炼以后,如果有某个单位愿意用4000元的月薪聘请我去做财务主管或者编辑什么的,我也会欣然上任,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有资格成为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而在过去的单位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的。
天生不会“骗人”,所以只上了一天班
2001年三四月间,有人介绍我到一家咨询公司去工作。招聘单位和我谈了两次都是含糊其辞,不知道要我去干什么。只听说是文化单位,负责政府文件的上传下达。到了正式上班的那天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所谓的“踹书”。具体地说就是打着一个国家部委的旗号拉上部长作主编、出版年鉴。租上一间写字楼,照着一本企业名录给全国各地打电话。每人分工几个省市区,然后就通过打电话、发传真的方式要求对方企业出钱上年鉴。
这项工作最适合女同志来做。不管你是四十多岁还是五十多岁,只要通话时候的声音甜美,对方就肯定不知道你的真实年龄。
先从电话簿或者企业名录中寻找目标,然后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台词,自报家门自己是“某某部办公厅的”找一下“咱们的”老总。如果老总不在,就打听老总的姓名以及称谓到底是叫董事长还是总经理或者是总裁,以及办公室主任的情况,然后填在一张事先打印好的纸条上,夹在文件头上传真过去,两三天以后再打电话去听回音。如果对方有意上年鉴,那么就太理想了,请速汇款没商量。如果对方不想参加,那么就用一大堆的话来说服对方。每一位“推销员”的工资收入都和业绩有关,联系成功一家就拿一分提成,真正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然而,由于自己天生不善于“骗人”编不了瞎话,所以只干了一天就落荒而逃了。
走进高科技企业,电脑证书派上了用场
五月份,有一家高科技企业的一名会计要去生孩子,公司经理来请她帮忙代替两个月。想想自己头上顶着一个会计师的头衔,虽然自己对高科技企业并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可是一接触才发现,这活儿没法干:这家公司有两张执照、分别在两个区注册登记,税务申报是4个系统、2个金税卡系统、2个申报系统,分别要用2台电脑、2种不同型号的打印机才能完成会计工作。当时听了就想打退堂鼓,最担心的是由于自己做不了而影响人家企业的缴税纳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经理对她说,一个星期只要去一天就行了,她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只好答应下来。
后来在工作中发现,这是一家真正的高科技企业。虽然在成本核算上有些乱,但是产品的利润率较高,企业效益不错,几乎没有呆账死账。联想到自己原来工作的国有企业被债权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工资常常要拖欠三个月才能发放,贷款利息和税款更是无法及时归还,在这些方面简直有天壤之别。
一边是技术人员用电脑设计复杂的线路图,一边是女工们手工操作、把一个个小小的电容电阻之类的东西焊接在线路板上,组装起来的电源开关和监控器既漂亮又高档,外行看了也感到舒服。特别是企业里很少人浮于事,连司机和出纳会计空下来的时候也去车间干活,整个企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凭直觉,在这样的企业打工是有前途和“钱途”的。
果然如此。虽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企业类型,可是仅仅通过别人的介绍,第一次去进行申报纳税就成功了,再次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比较好的应变能力、比较强的接受新东西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抛弃。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笑意写在脸上
就这样,新世纪第一年下岗以后,这位女会计师管了5个企业、7个执照的账本,同时还在报社兼职。对于她来说,这些服务对象都不是她“自己的”企业,充其量不过是能够给自己提供饭碗的一个个候鸟场所,但是自己却从中又重新捡回了一份自豪、一份骄傲。
看看和她同龄的那些退下来的男性,有的宁愿吃着救济款也不愿意为了几百元工资去打工,有的则是缺少一技之长想重新找一个饭碗却遍寻不着,实际上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了。要是自己不会会计电算化,现在的这项工作就无法胜任,最多只能挣得一份校对的行当,个人收入要减少三分之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