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砸了会计人的饭碗
33358400000049

第49章 她为什么主动离开会计岗位

中国会计人的形象从来也没有像2001年这样的灰溜溜。自从爆发银广夏事件以后,媒体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攻击声一片,令人有口莫辩。

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银广夏造假案无可非议是会计人和不法企业联合造假的结果。如果说银广夏造假固然不应该,但是还没有会计师造假那么可恨,原因就在于一方是商人、一方是中介。商人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老百姓对他们本来就有一份警惕。即使是社会上那么多的骗子,他们也同样都自称是“商人”,没有谁明目张胆地标榜自己就是骗子。而会计中介就不一样了,所有中介都是靠信誉吃饭的,注册会计师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信誉无法替大家分辨真伪,那么你就滚蛋吧!

由于种种原因,即使你无法做到100%识别真假,至少也有个七不离八吧?现在好了,差不多都是假的,你还能说什么呢?你如果千方百计地在那里表明自己是清白的,谁又能相信呢?说你们完全是骗子的帮凶、在这背后捞了什么好处是最合理的逻辑!说你们一面冒充经济警察整天去检查别人的账是否合法、公允,一面又与不法商人勾结昧着良心赚钱,真是好人做尽、坏事做绝太可恶,也不能说冤枉!

面对这样的指责和诘问,不只是有牵连的注册会计师只能“低头认罪”,就是浑身没有关系的会计人也跟着蒙羞。在围绕着会计人的一阵阵“不要做假账”、“严厉处罚造假机构和造假者”的“痛打看门狗”的口诛笔伐声中,在“会计师?噢,知道,就是做假账的”、“喂!会计师,今年我要20%的利润,你能做出来吗”诸如此类的嘲弄声中,消极、颓废、自责、甚至上吊自杀以谢国人都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探讨造假机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这样才有可能为最终“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打下基础。

一位姓裘的女士已经有了10多年的会计经历,先后担任过国有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的总账会计等工作。2001年2月她主动辞职离开了会计岗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全身而退”。为什么这位女会计师要把自己的主动辞职看得那么严重呢?主要原因就是她呆过的各家企业,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她做假账,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良心的煎熬,趁自己还没有到无药可救的时候乘势打住。

据她介绍,1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那一套了如指掌。为了能够找到一个不做假的企业,她先后换过好几次工作,最后终于死了这条心。因为现在具有会计资格的人太多了,如果你不做假账就只能走人,后面排队盯着你这只饭碗的人多的是。

她痛苦地说,作为会计人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假账,但是实际情况是没有一个企业不要求会计做假账。而且企业在招聘会计人的时候就有一个小窍门,暗示它需要招聘的是做假账的会计人。

例如有一段时间她应聘企业会计工作,发现许多应聘信都一去不复返。后来她仔细琢磨在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紧接着就在此后的几封应聘书上特别注明“本人熟悉税法和各种财务技巧,能够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结果很快都有了回音。由此可以发现,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都特别青睐能够“做”账的会计。

当这种现象成为社会通病以后,会计人也就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干着提心吊胆的事情。一方面是不做不行,另方面是如果真的被查出来,领导通常会把责任往会计身上推得干干净净。即使领导愿意负责,会计也脱不了连带责任。因为领导可以推说“不懂会计”,会计人却无法搬出这条理由。

国有企业做假账的原因实在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而私营企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逃税。对于企业中玩弄的假账花样其实税务部门也知道,所以经营者才根本不用害怕,因为大家彼此彼此、大同小异,最多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很多国有企业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把账理清,因为财务越乱越好做手脚,领导也可以从中捞油水。私营企业就更简单了,乱到一定的程度就把企业关掉、重新注册一家新企业,没有人会去问为什么。平时企业和管理部门都有默契,可是一旦要求查账首当其冲的就是会计人倒霉。但是,为了饭碗会计人又不得不做假账。

做假账的盛行,对会计人在这方面的“行业标准”也越来越高。过去是只要“敢”做假账就行,而现在“会”做假账才刚刚达标。以她自己的经历为例,她在一家做投影仪的公司做总账会计的时候,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而实际上只有20万元,所以便问办理注册登记的人怎么办。对方奇怪地问她“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她实事求是地回答“是真的不知道”。对方说,这很简单,只要把这笔账放到其他应收账款下就可以了。后来她就不再提出这类“低层次”的问题了,在做假账已经如此时髦的今天,她怕继续提出这些“幼稚”的问题会惹人笑话。

在朱镕基总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以后,她一夜没有睡着,实际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会计人的心里也都是不好受的。第二天,她就打电话到电台的直播节目,希望主持人能够给她介绍一家不要求会计人做假账的企业,结果主持人只好以沉默来代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