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的幽默类似于偷换概念的幽默,说话者偷梁换柱的说辞,主要是为了达到钝化攻击、缓和气氛的幽默术。
赫尔岑(1812~1870):全名是亚历山大·赫尔岑,革命活动家,长期流亡西方,反对沙皇专制主义。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
1812年4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地区家庭。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启蒙教育下,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从1842~1847年,他发表了一系列哲学著作。列宁称赞赫尔岑的哲学思想,“竟能达到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
1852年,赫尔岑侨居伦敦,创办《北极星》、《钟声》等革命刊物,刊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俄国,对俄国的革命运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期间,他还写成回忆录《往事与随想》,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有一次,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应朋友的邀请去参加一个音乐会。音乐会的书目刚开始不久,赫尔岑就十分厌烦地用双于捂住耳朵,打起瞌睡来了。
这时,女主人对赫尔岑的反常举动感到非常奇怪,便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推了赫尔岑一下,问他:“先生,您身体不舒服吗?”
“不,我身体很好,夫人。”
“噢,您不喜欢音乐?”
“哪里!我喜欢优雅的高尚的音乐。不过,”赫尔岑指着演奏的地方,摇摇头说,“这种低级的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女主人惊叫起来:“您说的什么呀?我们的作家!这里演奏的都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歌曲呀!难道还不高尚吗?”
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女主人:“难道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吗?”
女主人对赫尔岑的反问不以为然,不服气地说:“流行的东西当然是高尚的,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昵?”
赫尔岑听了女主人的这句话,哈哈一笑,幽默地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这——”女主人红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赫尔岑运用风趣的语言,“移花接木”的方式反驳了女主人。所谓反驳,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命题,来确定对方论题、论据的虚假,或论证方式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一般来讲,反驳通常从三个方面入手:反驳对方的论题、反对方的驳论据或反驳对方的论证方式。赫尔岑的反驳便是反驳对方的论题。女主人话中的论题是“凡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从这一论题出发,运用三段论推出了“这些乐曲是高尚的”。事实上,赫尔岑具体推理过程是:“流行的东西是高尚的,这些乐曲是流行的东西,因此这些乐曲是高尚的。”赫尔岑说话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把锋芒对准女主人的论题,驳倒了对方的论题,因此对方的结论也就不攻自破。
赫尔岑反驳女主人的话中包含这样一个推理:
如果凡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因为流行性感冒也是流行的,然而事实上,流行性感冒并不是高尚的,因此可见,并非凡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
赫尔岑运用推理巧妙地驳倒了女主人的论题,因此女主人就自然理亏词穷,说不出话来。
所谓“移花接木”的说话幽默术,就是指这样一种幽默:说话的两个人,其中的一个人,利用对方话语之中的句子或词汇,加以改造,把自己的意思塞进对方的句子或词汇框架中,达到钝化攻击、缓和气氛的一种幽默艺术。
在通常的情况下,移花接木的幽默往往与偷换概念的幽默是一致的,所产生的幽默效果也是相近的。
如,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在与对手的谈判中常将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却又无可奈何,以至于那些谈判对手在背后恶意地攻击说:“跟周讲道理,简直就像是在对牛弹琴!”
总理听到这话时非常平静,略一思索说道:“对,牛弹琴!”
这种移花接木的应变能力,让人佩服。
推理和事实反驳:狼和小羊的故事
运用推理可以驳倒对方的论题,利用事实也可以驳倒对方的论题。
“狼和小羊”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小羊就是用事实反驳狼的论题:狼看见一只小羊在河里喝水,就想找个理由把它吃了。于是就对小羊说:“你这该死的家伙,竟然把河水弄脏了,摆明了就不想让我喝水了!”
小羊说:“不会啊!我是紧紧靠在河边喝水,不会把水弄脏的。况且,您是在上游,我是在下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狼生气地说:“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小羊说:“亲爱的狼先生,那是没有的事啊!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呢!我怎么会讲您的坏话?”
这个故事,小羊用确凿的事实非常容易地把狼的两个论题驳倒了,这就是事实反驳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