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典范
本田汽车(Honda Motor,日本企业,主营汽车与零件)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本田汽车位于第25位。
解释
鲶鱼法则,指的是在团队管理中,人为地制造适度的压力和竞争,以使团队成员感受到适当的生存威胁,进而激发活力以保存自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适度的威胁可以让个体激发更高的求生欲望,这个道理在团队管理中也是适用的。管理者要善于挖掘“鲶鱼”角色,如果内部没有,就可以引进这样的角色。当然,鲶鱼角色不可太多。
典型案例
沙丁鱼是欧洲人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在过去的远洋运输中,沙丁鱼经常会在运输途中死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鱼商,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价格,使他们蒙受巨大的损失。
直到有一次,一位船长意外发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在一次运输中,由于鱼槽数量不足,船长将生性好动的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个鱼槽中。待船到达目的地时,船长惊奇地发现,沙丁鱼一条都没死。
原来,这是鲶鱼的功劳。由于鲶鱼东游西窜,将“死水一潭”的沙丁鱼惊动了,它们见到这异常的同类很畏惧,生怕被吃掉,便一改懒得游动的习性而紧张地快速游动,把一舱水搞活了,待船到岸边时,一条条沙丁鱼全都活蹦乱跳的。
一个企业的员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忠诚度高,能力又强的人,可以称之为“人财”;二是忠诚度高,但能力尚不足的人,可以称之为“人才”;三是忠诚度不高,但能力很强的人,可以称之为“人才”;四是忠诚度低,能力又低的人,称之为“人在”;五是具有一定能力,但没有丝毫忠诚度的人,称之为“人债”。
很显然,前三种人是企业渴望拥有的,而后两种人是企业所痛恨的。但无论企业如何努力,后两种人都是存在的,即使暂时不在了,也可能由前三种人中演化一些补充进来。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想要减少可以做到,可是想要杜绝却是一件难事!
既然杜绝不了,那就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利用总是可以的吧。
本田公司也曾受到过这个问题的干扰,他们从鲶鱼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认识到企业的活力在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取决于全体员工的活力,特别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活力。为此,公司必须想办法使各级管理人员充满活力,即让他们有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只有外面有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有活力。
本田公司决定去找一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的员工队伍,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发挥鲶鱼效应。
说到做到,本田马上着手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把松下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朗挖了过来。
武太朗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首先制定了本田公司的营销法则,对原有市场进行分类研究,制定了开拓新市场的详细计划和明确的奖惩办法,并把销售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不久,武太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本田对武太朗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鲶鱼效应”的作用而得意。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