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魅力名镇——崇武
33259600000003

第3章 边陲城堡雄风依然

崇武,寓意崇尚武备,是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崇武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历《泉州府志》记载:“泉郡滨海绵亘三百里,其最险要宜防之地有三:一曰崇武,在惠安之东北。海寇入犯,首当其冲。”明王朝建立初,为防御外夷侵扰,北起山东省的登莱,南至广东省的崖海,修筑了60多座滨海卫城和所城,还有众多寨堡,形成一道海疆的万里长城。历经600多年的战火烽烟,这些滨海城堡都已先后坍废拆除,唯独崇武所城依然完好雄峙东溟,成为我国军事建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崇武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是年阴历七月十二日破土动工,翌年完工正式设立守御千户所。所城在历史上为保卫祖国做出特殊贡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87年10月,海内外史志学界在这里举行了“崇武城创建6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古城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历史丰碑。她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和探索。

建筑设计

横枕在东海之滨,周长2567米的崇武石城,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全局,协调处理问题的系统思想,是一起伟大的系统工程案例。这座城堡式的建筑,设计十分缜密,既符合实战要求,又显得雄伟壮观。

城址选择我国古代修建的众多城池城堡,城址多数选择在平原地带,目的是保护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崇武城选址于滨海险恶之处,纯为军事活动而设。城负山控海,南侧紧临泉州湾,控制着整个海湾;东侧有赤山(距城约500米,高34米)、岞山(距城约3500米,主峰高113米);西侧有高雷山(距城约2000米,高22米)、青山(距城约6000米,主峰高165米);北侧有旗山(距城约800米,高46米)、丰山(距城约1000米,主峰高56米)。这些山丘三面环抱,护卫紧密。其腹地则为地形特殊、夹于湄洲和泉州的惠东丘陵地带。连绵群山乃为城池的天然屏障。

城依地形而建。城中有莲花峰(高24米),突兀而起。城墙架于西南角的江口山(高30.6米),东南角的庵山(高29.7米),东北角的“水牛脊”石坛(高20多米),西北角的“莲蓬石”岩堆(高约20米),蜿蜒起伏,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城”。城墙外东、西、北三面各留有小片开阔地(现已成居住区),作为军事上的缓冲地带。整体设计符合“既便于出击,又利于防守”的战略原则,也增加了城的巍峨壮丽,而且为居住在城里的军民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建规格崇武虽只设千户所,规模却大大超过。史载明初在沿海兴建的数十座所城,城墙周长都在1320米至1980米之间。据《崇武所城志》载,崇武城初建时“周围七百三十七丈”。重修之后,“周围七百八十三丈,计四里零六步”。今实测周长为2567米,应是五里多。城内南北门相距700多米,东西门相距600多米,总面积53万平方米,已接近卫城的规格。当年初建时就直属省都司管辖。而且在所城刚建时,就特殊地按县城的规格把宋代建的诚应庙改称为城隍庙祀显佑伯,同时兴建了供所城官员拜贺圣寿及春冬祭奠的东岳庙。这些都表明,当年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进行防务设施建设时,是把崇武城作为永久性重点工程看待的。

崇武所城的又一个特点是,它体现了惠安县石建筑技艺的新发展。我国现存较完好的古城,其城墙都采用砖块垒砌或泥土夯筑。以花岗岩石作材料的石城,崇武城是仅存的一座,其建筑技术别具一格。《崇武所城志》载:所城基宽一丈五尺,外壁连女墙高二丈一尺;内壁分两层(局部3层),各高六尺;城墙上垛子1304个。城墙外壁以规格不甚统一的长条形石块和长方形石块,按一道横排一道竖排(即“T”字形)垒砌;内壁及垛子以不规则的杂石花砌;内外壁之间以五花土夯实。作为军事建筑物,所用石料除城门拱顶使用的经精细雕晟外,其余都只作简单整形。因此,外观虽显得粗糙,却坚固且体现雄浑气势。

军事设施崇武所城有一套设置完善且布局合理的军事防御设施。《崇武所城志》载,城“四方设门,各置楼于上”,“东、西、北三面月城(俗称瓮城),南无月城,门外照墙为屏蔽”。城门“四内门每扇高九尺五寸,阔三尺八寸。前有附板函,如警急则下板重闸,坚壁而守可固。外门每扇高七尺七寸,阔二尺六寸。俱包铁钉擦油”。

各城门外建有五座虚台,“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小穴孔可以安铳,台内可容数十人”。“窝铺、环城二十六座”。南一铺,地势高峻,纯用石砌筑。此外还在城内设铁局打造军器镇库,设仓廒储藏军粮;在城外港边设船场建造战船,在东门外设演武场操练士兵。

又载:“崇武所管辖地方,内设墩台四座,大岞、赤山、古雷、青山是也,拨军士守之。”墩台“中建望楼,置烟堠,夜遇寇至则举火,昼遇寇至则竖旗”。隆庆元年(1567)又在城中山顶头建中军台,拨3名军士守望,有警时供掌印官指挥。在大岞还有旱寨,周围132余米,拨军守之。在后海湾的青屿、东澳湾的三屿、崇武港口的前屿设汛地,泊战船协守。

生活设施崇武所城兴建时,生活设施考虑就很周密。全城以中亭街(长约百米)为中心,设计4条街道直通4座城门。街道旁均置有排水沟通向低处,在东城门南侧等低洼处设排水出城的水涵,水涵附近都挖小水潭作缓冲。后来又在下田水涵北侧最低处设水关一道,用于排泄暴雨造成的大水。

建城初,居民尚极少,多为军户。驻军实行世兵制,官兵均随带家眷入籍定居,世代承袭。全城建军营房987间,每间2房1厅附厨舍。这些房屋按军队编制10个伍,分布于城内各个角落。同时在宋代小兜寨开凿水井5口的基础上,又新凿10多口,提供生活用水。

崇武所城的行政设施,更是完善具备。建城时即在城中莲花峰东北侧建所公署。公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80平方米。居中为正堂,后为燕堂,再后为旗纛庙。正堂东西各一厅,东为镇抚司,西为文卷房。正堂前左右列廊庑各5间,右前为仪门,外为大门,上建谯楼。公署大门前,东侧建递送公文的铺舍,西侧建接待宾客的馆驿。各城门内建兵马司管理城门。此外陆续兴建一些规制巨大的千户府。

崇武所城的建筑设计,不但考虑军事上的需要,也为城镇开发创造了优越条件。建城后,不但官户、军户安心居住,而且陆续有人来此谋生而定居,因此经济、文化迅速繁荣。几百年来,崇武虽历经多次战乱浩劫,甚至举城外迁,但是人们恋土之心强烈,战乱平息后立即纷纷返回,重建家园。明代不少来崇武的官员、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题联赋诗加以赞美。嘉靖年间吏部郎中李恺为西城门楼题联云:

举酒浥南溟谁将鸣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当缙笏拜、天。

明末司空何乔远为东城门楼题联云:

玄岳借名山胜镇边城岞大小,光天先出日辉明望县锦田溪。

戚继光则为北城门题匾曰:“锁镇海邦”。

修复保护

崇武城墙能够至今完好保存,根本原因在于筑建之后立即显示出重要作用,由此而不断得到加固。每当受到战争或自然灾害破坏后,崇武军民都会合力及时修复。代代如此,从不间断。

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先是城墙外甃以石,内坌土而已”。当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进福建在沿海经略海棋时,倭犯正当猖狂,形势十分紧迫,所有城堡都只能草草砌筑,所以那些后来没有起多大作用的城,也就因陆续被遗弃而倒废。崇武城则在保卫泉州湾时起明显作用,军伍加强,城堡也随之加固,主要有:

洪武二十八年(1395),千户钱忠到任,立即修整城墙并加筑北城门的月城。

永乐十五年(1417),都司谷祥来视察,决定把城墙增高4米,并筑东西两门的月城,这是崇武城第一次大改造。

正统八年(1443),都指挥刘亮会同千户寇祯,在东城门外筑敌台1座。

嘉靖四年(1525),掌印千户徐洪及千户朱肜、祖镜、钱鼎商议决定重建西城门楼。

嘉靖三十七年(1558),“曾三引贼攻城六昼夜,城为大坏。由千户徐鸾督修城”。这次大修还着重筑砌内边城墙,形成两层跑马道,崇武所城至此修筑完善。

清代,卫所虽撤城堡仍存。清初康熙即位下迁海令后,东南沿海多数城堡均被拆毁,其时崇武虽也“人民散失,城郭崩颓”,但总算没有全部消失,而且复界后立即引起重视。康熙后期,崇武城得到修复。道光二十一年(1841),崇武城又一次大修。

现代战争中,崇武所城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极少有防御功能了。但是它对崇武人民的生活仍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作为历史文物的崇武所城受到广泛关注。

1979年12月,福建省文化厅拨款修复因台风倒塌的北城门楼及附近一段城墙。

1983年,国家文物局开始拨款修复崇武城墙,镇政府成立古城维修保护领导组;崇武古城作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记。

1985年10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崇武城墙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从此修复工作全面展开。自1980年至1987年,国家分3期拨款72万元进行崇武城墙修复,始自北门往东门至南城角又至水关北,终及北城门。1987年9月间全部竣工,古城原貌得到恢复。

1996年冬,崇武镇结合文明村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古城保护措施。镇财政投入1340多万元,动员拆迁城墙外围法定25米保护区内的民宅169座、建筑面积1936平方米。铺修了环城大道,边城雄姿全面展现。

2005年,崇武特请上海同济大学研究文物保护的名教授对崇武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规划于2006年12月经专家评审通过。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改造建设美好环境,文化传承保护遗产,旅游经营持续发展;目标主题是:忠于历史原貌,弘扬优秀传统,挖掘文化遗产,达到陶冶居民、吸引游客、发展经济的目标;基本策略是: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居民参与,渐进改善。规划已开始实施。

改革开放后,影视界像发现新大陆,纷纷涌向崇武,把这里称为“天然摄影棚”。以崇武古城及周边环境为外景地拍摄的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已达数十部。其中最突出的有:菲律宾文化中心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的《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香港影业有限公司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寡妇村》,福建长龙影视公司的《魂盼归舟》,福建电视台的《郑成功》《海岬女》,台湾电视台的《草莽英雄》《厦门新娘》及近年拍摄的《小城故事》等。

卫疆史迹

早在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就曾经在上奏朝廷的《申枢密院措置——海事宜状》中,计划把小兜作为泉州海防建设重点据地(见载于《四库全书》真德秀著《西山之集》卷八)。这是对崇武的最早记载。

英雄的崇武城,哺育了英雄的崇武人。崇武所城兴建以来,崇武军民团结奋战、前仆后继、抗击外夷、保卫海疆。在这里发生过几次著名的战役,涌现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留名的,更多是没留下名字的。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崇武城光辉闪烁,永世传扬。

抗倭搏斗崇武千户所兴建于倭寇猖獗之时。其时,千名官兵驾驶10艘战船和2只快艇,频频出击,使敌寇丧胆,保护了泉州的安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六安县的张荣,被派到崇武所当第四任百户。这个硬汉子大显身手,屡立战功,很快升任漳州镇海卫玄钟所(今属绍安宋)统领水军的千户。由于他战功显赫,皇帝还赐给宝钞。洪武二十七年(1394),玄钟所和崇武所的驻军互调,张荣随军回崇武所任千户。

洪武二十七年(1394),倭寇突然集船只千余艘从大岞登陆,烧杀抢劫,崇武城里人心惶惶。张荣登上城楼观望,只见城外大岞村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奔逃。张荣激愤地说:“国家建立卫所,派驻官兵,就是为了保卫疆土和百姓,我们怎能听任倭寇蹂躏而不去驱除呢!”于是他下令开城门接纳逃难的民众,自己则挥戈跃马出城迎战。张荣英勇善战,连杀几个倭将,但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张荣手下是经他精心训练的两栖部队,见主帅牺牲更加奋勇击敌。倭寇伤亡很大只好下舟遁去。崇武城得以安全。

张荣这一仗使一直很嚣张的倭寇闻风丧胆。翌年十月,朝廷派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钱忠来崇武当千户。他到崇武上任后,一面加固城堡设施,一面认真训练水师,主动海上出击,连连取胜。从此,泉州湾一带海面平静了百余年,民间的航运业再度兴起。

嘉靖二十五年(1546)二月,海盗在崇武洋面劫掠渔船和商船,千户朱肜率兵出海捕获。同年七月,海盗大队人马登陆,袭扰大岞、三峰、溪底、赤湖、凤洋等村,朱肜出兵追捕,贼兵匆忙逃去。第三天贼兵又大举来犯,朱肜率兵在海滩上截击,各村民众也奋起御敌,贼兵只好登舟逃走。朱肜在战斗中都是身先士卒,训练时又深入指导,因此深受民众敬仰。三峰村数百人自发雕了一块大石碑,请本县进士李恺撰写《崇武所朱侯爱民御寇碑记》镌刻其上,竖于西城门楼下。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倭寇大举窜犯闽疆。一路掠福州,陷福清,破莆田,直逼惠安县城;一路于三月突然登陆围攻崇武城。其时崇武所千户为钱储,乃钱忠的五世孙。钱储组织全城军民,严密布防,痛击来犯之敌,坚守了七昼夜。钱储拿出自己的俸金向富户购买粮食,分发给缺粮户。军民更加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倭寇见城攻不下又死伤甚多,势屈退去。钱储又获知倭寇正围攻县城,即派副千户朱紫贵率军支援,里应外合把倭寇赶走,阻止其进扰泉州。

嘉靖三十九(1560)春,倭寇再次来犯。崇武军民严阵以待,坚持数十天。四月初一日夜,烟雨迷蒙,气候恶劣。千户郭怀仁即让守城军士进窝铺休息。倭寇却于此时悄悄从大岞登陆,逼近崇武城,部分贼兵驾梯登城,潜伏巷陌。初二日黎明时,贼兵里应外合,城被攻陷。其时钱储已解绂告老,即召集全家成年男丁,奋起堵住东街,让民众往西撤出,结果十余人全部壮烈牺牲。当时守卫南门的是百户王铁。此人性格刚烈勇猛,当贼兵蜂拥而来时,他袒臂大呼,率领士兵勇猛堵住城门,终被贼兵一刀劈为两段而惨死。

倭寇踞城40天。兴泉道万育吾率兵赶到,召千户朱紫贵共商退贼之策。五月十日派人混入城内,夜间在倭寇食用水中投毒。次日倭寇中毒死亡很多,一片混乱。万育吾挥兵攻城,贼兵匆忙登船逃跑。朱紫贵率舟师埋伏海岛截击逃敌,最终成功夺回崇武城。万育吾一面安抚百姓,犒劳将士;一面收埋死难兵丁尸骨,建厉坛(后改建为无祀宫),春秋祭祀。

嘉靖四十二年(1563)初,总兵戚继光率师入闽抗倭,先驻军崇武城。时当春耕季节,一天清晨城郊农民刚下地,倭寇突然登陆劫掠。戚家军立即出击,全歼了来犯的倭贼。后戚继光组织新营驻扎泉州府城,仍派兵力驻崇武,加强防务。隆庆三年(1569)四月,一股倭寇入侵大岞,戚继光和都指挥欧阳枢率领戚家军及崇武所戍军,水陆并进把倭贼包围,全部歼灭。自此东南沿海倭犯得到平息。事后崇武所副千户祖继芳升任正千户,百户经镗升任副千户。民众则在所公署大门外东侧建亭立石碑上书《戚南塘公破贼功绩碑记》。

郑成功抗清清兵入关清廷建立后,郑成功举兵反清。双方都把崇武视为必争之地。近40年间,明郑政权一直派兵控制崇武海域,清军也把夺取崇武作为“关系闽省安危”(清廷福建总督姚启圣奏疏文)的大事。

顺治九年(1652)五月,郑军包围漳州。福建巡抚宜永贵率战船200多艘南下攻厦门,以解漳州之围。郑成功派水师将领陈辉为总督,率战船100多艘在崇武海面堵截清军,双方展开激战。郑军取得大胜,清军水师退入崇武港,弃船登岸撤去。郑成功即令其精锐水师镇守崇武港。

顺治十六年(1659)十月,郑成功失利从南京回厦门。随后清廷派达素率兵万余前来“剿海”。第二年三月,郑成功派兵驻守崇武一带。四月又增派水师来崇武协防,委任水师宿将林察为总督统一指挥。这支水师在这里与清军激战取胜,阻止清军南下。翌年即由崇武发船参加东征收复台湾。此后郑军仍常有水师在崇武一带活动,与清兵进行拉锯战。

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施琅率清军水师攻克郑军占据的海坛。郑军南撤,清军尾追南下。此时,郑军以朱天贵为首领,配合右武卫将军林升、左武卫将军江钦及黄德、黄应等将领,“力坚据崇武”。二月十七日,清廷按察使吴兴祚先派兵秘密运火炮抵崇武沿岸埋伏。二十日,水师提督万正色率战船240艘、官兵28580人自莆田县平海乘东北风南下,在崇武港海面兵分6路围攻郑军。双方展开激战,巳时至酉时(约上午9时至下午7时),郑军战船被撞沉12艘,余者撤至外洋及小岞港一带。清军占据了崇武港。

次日,郑军回攻崇武港,双方在东澳湾外相遇展开恶战。郑军战船损失26艘,官兵伤亡6000余人,只得南撤。不久又弃金、厦而退守澎湖。当年清廷福建总督姚启圣上奏疏就指出,此一战“若一战而胜,则海贼披靡,平海可必。若一战不胜,则盗贼蜂起,海势复炽。所关最重,不可轻也”。

日寇血债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台湾海峡立即受到日军控制,崇武居民的主要生业北上浙江省舟山的“冬海”及东渡台湾各港口的“航商”,均被逼中断。日军不但经常在海面抓捕过往的船只,还多次炮击轰炸崇武,甚至海陆空配合登陆烧杀劫掠。

1938年5月17日上午,日寇军舰逼近崇武半岛,炮轰崇武城,幸无人员伤亡。如今在南城门外照墙上及偏东的城壁上仍能看到当年留下的弹痕。

1940年1月25日下午,日寇飞机袭扰崇武半岛,轰炸闹市区西华街,1座房屋倒塌,6人死亡。

1940年7月15日下午,日寇5艘军舰进入崇武海域,袭扰正在近海捕捞的渔船,强迫船上百多名渔民跳落海中做其射击活靶。死者20多人,受伤者甚多。

翌日黎明,日寇飞机6架分成两批,轮番在崇武及獭窟之间上空盘旋,低飞扫射,俯冲投弹。同时,停泊在近海的日舰也不断发炮轰击崇武城及邻近的村庄。上午10时左右,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坐小艇趁涨潮在半岛北侧的后海滩及东侧的三屿内湾登陆,分头窜进崇武城内及邻近的村庄,烧杀抢掠,把城中的城隍庙纵火烧毁。随后日军又分头奔赴各个泊船的港湾,从商船及商行里搬出煤油,把停港的大小船只全放火焚烧。有人想求情保护,却被日军用刺刀刺死挑进火里。这些日寇直闹到黄昏才登上小艇扬长而去。

后来据调查统计,这一天全镇(包括今属张坂镇的浮山村和山霞镇的下坑村,其时均隶属崇武)共死亡95人,受伤38人;被炸毁房屋566间,焚毁船只512艘,还有其他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辉煌海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在进攻朝鲜的同时,派出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侵犯我国领海主权,崇武成为战略上最突出的地方。当年我国政府对美方军舰发出的警告表明,美舰的活动地点大多是在崇武以东海面。

1965年11月13日晚,美制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大型猎潜舰“永泰”号(排水量640吨,全载903吨)率美制护航炮舰“永昌”号(排水量650吨,全载945吨)窜入崇武以东渔场。人民海军观察站雷达发现后,立即报告国防部,经中央决定,人民海军福建基地舰艇部队奉命给予打击。

人民海军作战区选在崇武以东敌占乌丘岛正南方8海里附近。以6艘护卫艇和5艘远航鱼雷艇组成突击编队,由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任指挥。编队于23时14分由东日屿出发,在距离10.5海里处发现目标,23时33分双方开始激战。23时36分人民海军鱼雷艇出击。“永昌”号尾部中弹,沉于乌丘岛以南15.5海里处,“永泰”号负伤后逃至乌丘岛。依托岛上炮火掩护,国民党军出动飞机4批8架次临空支援。

此次海战历时1小时33分,于14日凌晨基本结束。人民海军舰艇采取近战,以小胜大,击沉美制国民党军舰“永昌”号,击伤“永泰”号,俘敌9名。人民海军指战员牺牲2人,伤17人,舰艇轻伤2艘。588艇被国防部授名为“海上猛虎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