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068

第68章 后周柴窑三辟邪

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其造型。古时人们经常要举行仪式,比如说念咒、跳神、祭祀、祈福等等,需要借助一些外物,艺术中的辟邪也就应运而生了。《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民间素有“一摸辟邪运程旺盛,再摸辟邪财源滚滚,三摸辟邪平步青云”的说法。如此看来,辟邪成为国人喜爱的居室摆设及收藏品,乃属情理之中的事情。

笔者接触的后周柴窑当中,摆件占据一定比例。其中,尤以辟邪瑞兽给人的印象深刻。一来因为其形式多样,二来器物上皆有阳文凸起,字迹奇古,不免激发起人的探求欲望。下面对柴窑辟邪瑞兽摆件——貔貅、獬豸、卷狮分别介绍。

貔貅(读音皮休),头安一角,口张齿露,目含凶光,大肚圆腹,卷尾上扬,足踏钱幅。据传这只凶狠的瑞兽,食各种猛兽邪灵,护主心特强,被人们作为镇宅辟邪使用。瑞兽吞金食银,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獬豸(读音谢至),形似牛犊,预作攻击状,两侧有双翼,神态威猛庄严。神话中獬豸是吉祥之物,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獬豸又名独角兽,拥有高级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执法公正的化身。

卷狮(太狮少狮),颈部环有九个旋儿,蹲足间伏一幼狮。据友人介绍,狮子为汉唐以来的吉祥崇拜,民间有“百兽畏象,象畏卷狮”之说,五代年间,中原地方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卷狮崇拜或许有其护国安民的象征意义。

后周辟邪瑞兽的诸种形式,昭示出生活于频繁战乱年代的五代后周显德年间的先民们,对于安居乐业的向往,对于国家强盛的企盼,对于吉祥富足的诉求,感情是多么的真挚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