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066

第66章 香炉文化窥周柴

我国的香炉文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古代的青铜鼎,不仅用以烹煮肉食,还有祭祀祈福等用途。时下流行一种观点,是后周皇帝郭荣,开启了以陶瓷礼器代替青铜礼器的先河。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情景交融的后周柴窑的香炉文化。

香炉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祭祀活动。其主要用途在于燃香熏室敬神供佛,时间久了,一些小型的香炉则逐渐成为文人把玩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不仅适用,同时具备艺术欣赏价值。偶尔点上一炷香,平添了读书时的情趣和意境。从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及“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中,可以窥见香炉与宗教的渊源。有据可考的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是否始于此,目前尚无定论。

后周显德年间的香炉文化,沿袭汉、晋、隋、唐风尚。几款柴窑香炉,美轮美奂。

叠蟠桃式香熏炉,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以自由开启。上半部由镂空枝叶构成蟠桃,顶部带有出烟孔的小桃,桃下串联圆柱形空心烟道;下半部的浮雕枝叶图案浮现于一只大蟠桃上面,器物底部由三只小桃进行支撑。从上到下重叠(浮雕)有八只桃子,造型生动,饶有情趣。可与“东汉越窑褐釉香熏”的巧妙构思相媲美。

双重顶圆殿式香炉,式样精巧,大器小作,采用双重顶圆殿式样。两层镂空花纹、四面嵌门利于散烟,腹腔外壁作浅浮雕卷草纹饰,为便于上香,顶尖设计为活件,方便安上和拿下。炉底三虎足,五爪抓地,雄健沉稳,彰显大唐遗韵。

三足鬲式香熏炉,形式大方,色彩鲜艳。炉口开敞,边饰鼓丁,炉腹双层外镂空菊花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竟以人形俯首跪拜状作为拎耳,后世则演绎变化成为鱼耳,传统的三足鼎立式,乃以象之长牙卷鼻作为支撑,隐含有江山永固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