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064

第64章 柴字款识考于人

康熙字典解释:“说文”小木散材。“礼·月令”收秩薪柴。“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又“说文”徐锴曰:师行野次,竖散材为区落,名曰柴篱。再据鹏飞兄摘录之《说文解字》章节,可见“柴”字,不单纯取“小木散材”之束,还兼有倚依之意。由此略见古人造字时的细心。

据家乡人兄推测:鲜碧色的柴窑品底款多书“爿柴”,意思是柴家瓷器的意思,这在其他窑口的瓷器中也有类似的碧蓝色,就是说这个类型的瓷器也许就是早期的商业瓷器,就是柴王爷推车销售的瓷器品种,这个推断我们也可从其器形的媚俗中得到些认识,但那些虾青色的柴器却很少书“爿柴”底款,而只书“疒柴”,由此我想是否原来的柴窑是为商业制作,而后来郭荣做了皇帝后就不再以商人自居了,而赋予皇家瓷器的御窑作坊?

上说尚无史实予以证明,综合收藏情形来看,虾青色、豆绿色和海玳瑁色的柴器上,均不乏带有“爿柴”的底款出现。综合分析大周柴器采用的底款格式,予以为,“爿柴”只不过是“柴”的篆书而已。认真考察起来,人们似乎不能排除古之柴字,先就带有“广”字偏旁,或是尚有竖立于左边的“爿”,如同“床”的异体字“牀”,后来演变成为加了“广”字头的“床”。无论是“爿柴”,或是“广柴”、“疒柴”,并无特殊含义在内,“爿柴”为同义异体字,“广柴”、“疒柴”为异形繁体字。顺便提及一点,“疒柴”于某些大字典中尚可查阅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