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一本通
33220300000009

第9章 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降脂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中国人群生活质量的改变,人均食物(谷物)消耗增加30%,人均肉类消耗增加100%,人均鸡蛋消耗增加?178%,人均糖消耗增加95%,人均能量摄入:10?450焦耳/日。从过去的“营养不良”过渡至“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现在很多人真是吃得肠肥肚突、大腹便便了。不单是中国,在世界,肥胖也在流行,世界变“胖”了。据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的最新统计,全球目前有17亿人体重超标,需要减肥的人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4.肥胖症已被证实是人类长寿的主要障碍之一。肥胖症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他们面临的死亡风险比体重正常的健康人高50%~100%。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症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主要威胁之一。

许多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体重较非冠心病患者为高,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重度肥胖者发病率更高。这是因为:(1)肥胖者摄取过多的能量,在体重增加的同时,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2)高能量的饮食习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3)肥胖者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4)肥胖者常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容易形成糖尿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有人观察100名肥胖者减肥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全都得到改善。减肥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预防冠心病发生。所以有人风趣地说:“去除两斤肉,多长两年寿。”

虽然血脂异常是促发心肌梗死的第一因素,可它却是可以通过某些措施予以改善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很可能造成重大的悲剧。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心血管治疗的新趋势,他说:“冠心病高危患者强化降脂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经临床测定确诊血脂增高,应查清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血脂增高。继发性血脂增高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增高,比如,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如果是继发性的就应该查清原发疾病,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冠心病患者不但要早用药,还要强化降脂。因此,成年人定期检查血脂非常必要,一般1年1次。如果是长期吸烟、酗酒和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则更应该增加检查的频率。

高危人群必须强化降脂

那么,什么是高危人群呢?首先是有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的病人,如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做过搭桥、支架、介入治疗的病人;有典型心绞痛的病人。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是高危的,如果不进行降脂,10年后会有20%的病人会复发,不管单纯的搭桥、介入做得多成功,只是改善生活质量,并不能延长寿命。

(1)冠心病等高危患者:如糖尿病人,虽然没有得过心肌梗死,但是得过其他血管的动脉硬化,或是有多重诱发因素的人,比如又吸烟、又喝酒、血脂又高的人,必须要进行强化降脂。高危患者的胆固醇至少要降到100毫克/分升以下。

(2)极高危的患者:如又有糖尿病,又有过心肌梗死,这些人十年内再次心肌梗死的机会是8%。其次就是急性冠状综合征,也应该强化降脂。得过心肌梗死,做过搭桥手术,危险因素不能纠正,比如说吸烟的,得过心肌梗死又有代谢综合征的,都属于极高危人群。

极高危病人应该把低密度脂肪胆固醇降到70毫克/分升以下。

(3)低密度脂肪降低30%~40%:这些高危的病人,在用他汀前,不管低密度脂肪的水平是多高,在基线水平上,经过他汀治疗后降幅应在30%~40%。

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重度肥胖者发病率更高。这是因为:肥胖者摄取过多的能量,在体重量增加的同时,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高能量的饮食习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肥胖者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肥胖者常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容易形成糖尿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

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儿童血脂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并在采取相应治疗对策后获得满意疗效。研究者从高血脂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作为观察研究肥胖儿童的切入点,随机对63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观察研究,同时以70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血液检测结果发现,肥胖儿童血脂明显增高,这预示着肥胖儿童长大成人后得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由于高血脂症可逐渐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成分。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肥胖人的高血脂状况进行治疗。专家们提出,控制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仍是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