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中”字有更深的内涵,“中”就是“中间”、“中庸”、“适度”的意思。对于健康来说,任何行为都要以“适度”为标准,做到“适度”了,你也就健康了。其实“适度”就是中医讲的“平衡”概念。
现在人们都重视保健了,保健的书籍、方法满天飞,而各种方法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比如有很多权威的保健书籍提倡慢性病人吃素,不吃鸡鸭鱼肉,不喝牛奶。而很多也是很权威的人士认为动物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人的健康不能缺少这些物质。到底怎样来认识这些现象呢?
我们先来谈谈中医的“中”的内涵。了解了“中”的含义,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很多人会说中医当然是中国的医学。这当然是对的,中医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中医的“中”字有更深的内涵,“中”就是“中间”、“中庸”、“适度”的意思。对于健康来说,任何行为都要以“适度”为标准,做到“适度”了,你就健康了。其实“适度”就是中医讲的“平衡”概念。而要做到适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辩证的思维,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要健康的生存下来,你的思维、行为、习惯一定要保持“中”的境界。比如高兴好不好?当然好,但高兴过头了,就会猝死。运动好不好?好,但如果强烈的运动,对身体就会有伤害。职业竞技运动员就是例子,据调查,运动员的寿命比社会的平均寿命低5~10岁。人需要睡眠,但过度睡眠就会引发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做无限的联想,任何人类的行为都能证明,只要我们保持适度的行为方式,才是健康之道。人类的慢性病就是生活方式病,都是生活方式不适度产生的。
我们可以用平衡的思维方式具体分析一下关于食物的保健,因为食物是最容易引起众说纷纭的。
人到底需不需要动物性食物?争论是不必要的,我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吃什么样的东西也是。人类过去一直存在吃肉的现象,人是杂食动物,不像马完全是食草动物,不像老虎完全是食肉动物。我想人是杂食动物这一点恐怕没人反对吧。人是所有动物里食物品种最广泛的动物,只要是没有毒性,人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当食物吃。最广泛的食物摄取这个条件才形成了人,那么符合这个要求的食物摄取模式才能让人更加健康。可以说人类健康出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饮食出了问题,而饮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吃得太单调,营养不均衡。你看得病的人都是有肠胃问题的,几乎都是饮食单调的。要想健康,每天食品摄入的范围要大,品种要多,如果你每天的厨房食物有30种以上,而且经常变换,你的健康就有了重要的保障。我们选择食物最好不要只吃一种,而要吃一类。
人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可是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过分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被称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于是身体就出了问题。很多中老年人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在调理这种因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造成疾病的病人时,在一段时间里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正确的,因为病人身体内可能储存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停止这类营养素的摄入,加大蔬菜水果等功能性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就是获得身体的营养平衡。当然,这种饮食让身体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这时又要考虑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对于动物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年龄越大,吸收能力越差。这个时候我们要在怎样烹调上想办法,既要能补充动物性蛋白质,又要不会给我们的肠胃系统增加负担。很多中老年人吃了动物性食品,这对身体的营养补充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因为消化产生的负担,形成的负面影响反而大于补充营养带来的正面影响,这样得不偿失,不如不吃。我们有了中医“中”的概念,用适度、平衡的观点来分析我们的行为,就豁然开朗了。比如牛奶能不能吃?当然能吃,而且营养很好,但是,许多人,特别是小孩,每天吃的牛奶的量太大,食品太单一,而且没有摄入其他功能性营养素,造成饮食不均衡,当然就不能消化,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这才是吃牛奶引发疾病的关键性原因所在,因为蛋白质进入我们的身体,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相匹配,否则引发身体问题。
“一招治百病”,所谓的一招就是正气,就是五脏六腑完好的功能。而我们每天所有的行为,包括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有些是提升正气的,我们称它为“养气”;有些是损害正气的,我们称它为“伤气”。疾病就是长期伤气大于养气所形成的。比如吃得均衡是养气,吃得不均衡是伤气;早睡是养气,晚睡就是伤气;房子透风,空气流通是养气,门窗关闭,空气污浊就是伤气;使用自然绿色食品是养气,吃药就是伤气。如果每天你得到的养气总量超过你伤气的总量,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健康;如果是处于疾病状态,你的身体就会逐渐好转。如果你每天的养气总量少于你伤气的总量,那么你就会生病,或者病情加重。比如,假设你一天的养气总量是10000个单位,而你伤气总量是8000个单位,那么10000-8000=2000,这一天就是你健康的一天。如果你的一天养气是8000个单位,伤气是10000个单位,那么8000-10000=-2000,这一天你是不健康的。得病就是日日、月月、年年这样的处于伤气状态,积累到一定的量所造成的。
学会了怎样辩证的看问题,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就能判断什么行为是养气,什么行为是伤气。比如工作压力太大,是伤气;而许多在家里做家庭主妇的人,整天没有任何压力也是伤气。前者我们好理解,为什么后者也是伤气呢?因为人需要平衡。没有压力的人,心里就会空虚,因为他们没有多少社会交往,没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类需要群体生活,只有家庭生活是不够的,人的精神会没有寄托。特别是,人是高等动物,有更高的精神需求,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人不但需要低层次的需求如安全、食物等,更需要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会的承认、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没有了这些,人就没办法平衡,就会生病。这就是为什么专职太太的身体状况,并不比有工作压力的人好,就是这个原因。
记住了吗,中医为什么叫“中”医?适度、平衡,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需要两条腿走路,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健康也是。阴阳平衡是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发现的健康原则,我们只有遵守这个原则,才能健康的生活,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