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幽默技巧大观
33099100000057

第57章 拨正:逆反回答的幽默技巧

所谓拨正,就是对对方看似正确的话来一个出人意料的拨转和纠正,从另一个层面上作出自己的评判。这种修辞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辩证思维在语言中的运用。

拨正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针锋相对法,二是二分回答法。

针锋相对法

即对于对方所说的话加以否定,然后反其意而用之,从相反相对的一面说出自己的观点。如凌飞、文闽的《爱情与幽默》载:

有一个漂亮的女人,嫁给了一个丑陋的男人。

当这个女人怀孕时,她对丈夫抱怨说:“要是孩子像你,你实在是该诅咒的。”

丈夫回答说:“要是孩子不像我,你才是该诅咒的。”

妻子所说的意思显然是担心孩子遗传了父亲的外表,相貌丑陋;而丈夫则担心孩子得不到自己的真传,妻子背叛自己,红杏出墙。

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丈夫看见漂亮的女人,就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礼。

妻子:“你这个人太不正经了,每次看见漂亮的女人,就忘记了自己已经结婚了。”

丈夫:“恰恰相反,我每次看见漂亮的女人,耿耿于怀的就是我已经结婚了。”

对待丈夫的这一行为,妻子从丈夫已经结婚的身份来说,责备他想入非非;而丈夫则针锋相对,对已经结婚的事实发出感慨,感叹没有机会去追求了。同一个行为,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评判。

文俊的《巧答妙对365》载:

有一次,国王想取笑贫穷的阿凡提,故意问阿凡提:“要是你前面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

阿凡提说:“我愿意选择金钱。”

国王冷笑一下,说:“金钱有什么希奇,正义才是最可宝贵的。我可不像你一样整天想着金钱。”

阿凡提平静地回答说:“谁缺什么谁就想得到什么,你想要的正是你最缺少的呀。”

在这个故事中,阿凡提故意按照国王的意图来选答案,落入国王的语言陷阱,让人觉得他仿佛是一个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然后,他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解释,点明自己缺钱而不缺正义,而国王正相反。

二分回答法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对方的问题加以一分为二的分析,就不会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有的可以肯定,有的可以否定。如:

著名的杜瓦尔是弗朗索瓦一世皇帝的图书馆管理人。一天,有个人向他提出了个问题,他老老实实地说:“我不知道。”

“可是由于您的学识,皇帝才给您俸禄的呀!”

“皇帝是按我所懂的东西的多少来给我俸禄的。如果按我所不懂的东西给俸禄的话,皇帝的全部财宝也不够支付我。”

作为皇帝的图书管理员,本身势必具备了渊博的学识。但是,再渊博的人也会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针对不懂的问题,杜瓦尔采取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可是问话人还不满意,对他加以发难,杜瓦尔于是运用二分法,对知识作了“懂”与“不懂”的区分,做出了以上的回答,既强调了知识的价值,又挽回了自己的面子。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

齐孝公率领大军侵略鲁国,鲁国害怕齐国,于是派展喜准备了厚礼迎接齐国国君,犒劳齐军,想借此化干戈为玉帛。齐孝公见了展喜,狂傲地问:“鲁国人怕不怕我们?”展喜答:“小人怕,君子不怕。”

对于齐孝公狂傲的发问,如果回答“怕”,有损于国格人格,如果回答不怕,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更何况还面临着兵戎相见。善于外交辞令的展喜不是把鲁国人当作一个主体,而是一分为二:小人和君子。然后说:“小人怕,君子不怕。”从而表现了不畏强暴的气度,巧妙地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以谬对谬的幽默技巧

所谓谬对,就是针对对方错误的说法,也用错误的说法加以回答的修辞手法。谬对有两种,一是以谬制谬,二是以谬谏阻。

以硔制硔

即发话人提出一个荒谬的问题,答话人不直接加以驳斥或否定,而是也说出一个荒谬的问题,等到对方质疑时,再运用类比推理,否定对方。

如隋代侯白著的《启颜录》记载:

隋朝有一个人聪明敏捷,然而有口吃的毛病,杨素每次闲得无聊,就把他召来聊天……问他说:“算你很有能耐,没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假如腊月的一天有一个人被蛇咬了脚,你怎么医治?”

此人应声答道:“取五月五日南墙下的积雪涂涂就可治愈。”

杨素说:“五月哪里还有雪?”

那人说:“既然五月没有雪,腊月哪里会有蛇咬?”

杨素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蛇到了冬天就会冬眠,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腊月不会有人被蛇咬。杨素为了为难对方,故意说腊月蛇咬人。那人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说了一个荒谬的答案,等到对方质疑时再奋起反驳,让对方措手不及。

传为宋人陈元靓所撰的《事林广记》中有《兄弟相拗》的故事:

过去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彼此不和,说起话来,动不动就发生争执。

一天,三个兄弟聚集在一起说:“我们兄弟只有三人,从今以后,要和和气气,不得相争;如有违反,罚款三贯铜钱作为和睦基金,从今日开始。”

不久,大哥说:“昨天夜里街头的井被街尾的人偷去了。”

二哥说:“怪不得半夜后街上水汪汪、人哄哄的。”

三弟说:“你在胡说,井怎么可能被偷走呢?”

大哥说:“你又争执了,罚铜钱三贯。”

三弟回家去取钱,他的妻子问取钱干什么,三弟如实相告,他的妻子说:“你到床上躺着,我替你把钱拿去给大哥。”

他的妻子把钱拿去给大哥说:“伯伯,你小弟夜里回来肚子痛,天亮时生下一个男婴,现在正在坐月子,不能来,叫我把钱还伯伯作和睦基金。”

大哥说:“你也是胡说,丈夫怎么会生孩子?”

三弟的媳妇说:“大伯,这钱我暂且拿回去了。”

在这三兄弟中,老三最为老实。老大说井被人偷走了,他情不自禁地表示出自己的怀疑;老大要罚他的款,他也规规矩矩地回家取钱。倒是他的媳妇精明过人,马上便想出一计,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让老大落入她所设下的语言陷阱。

以硔谏阻

即对某一错误的说法,不是直接地加以否定,而是用一个荒谬的说法去加以肯定,让听读者在笑声中领悟事实上的不可能。这种方式往往能起到谏阻的作用。

如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

秦朝的优旃善于开玩笑,但符合正道。秦始皇曾经想要扩大皇家苑囿,东到函谷,西到陈仓。优旃说:“太好了,多放一些禽兽到里面,侵略者从东方来,命令麋鹿去抵挡他们,就足够了。”始皇于是作罢。

后来秦二世继位,要漆都城的城墙。优旃说:“太好了,尽管百姓会为经费发愁,还是太好了!把城漆的很光滑,敌人来了爬不上。要想漆它极容易,只是要建筑遮荫的房屋太难了。”

秦二世听了,哈哈大笑,再也不提这事了。

优旃作为一个宫廷艺人,没有什么政治地位,本来没有资格谈论政治以及基建的问题。因而尽管他深明大义,也不便犯颜直谏。他的聪明之处在预先顺着皇上的意思,大加赞赏,但语言中却隐藏着否定的信息,让人领会到他的言外之意。

宋朝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谈谑》中记载:

往年士大夫喜欢谈论水利,有人说要放干梁山泊作为农田,有人问他说:“梁山泊自古就是水泽,方圆几百里,现在如果把它放干,不巧的是时值秋夏之交,是多雨水的季节,各条河水都流入梁山泊,用什么来容纳这些水呢?”

刘贡父刚好在座,慢吞吞地说:“在梁山泊旁边再凿一个水池,大小相同,就可以容纳这些水了。”

在座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提这个建议的人既惭愧又沮丧。

刘贡父不直接否定那个人所提的荒唐方案,而是说出一个更加荒谬的方案,在两相对比中,让人明白前一个方案的荒谬不合理。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谬对是建立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它以假设对方的说法正确为前提,提出一个更加荒谬的说法。这往往令对方无法反驳,因为如果你反驳我,也就是在反驳你自己,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