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幽默技巧大观
33099100000040

第40章 用歧:援用歧义的幽默技巧

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力求准确,防止歧义,以免引起别人的误解。但是,正像有个谚语所说的那样: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徒。语言文字如果表义单一,就会严谨有余而趣味全无。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有歧义的语句,有时反而妙趣横生,收到令人捧腹的效果(见谭永祥先生的《修辞新格》)。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歧义类例》(载《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一文结尾讲了一个“实有其事的笑话”:

1954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筹备小组里的一位女同志宣布:

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

结果引起哄堂大笑。

这句话的歧义不在说出来的部分,而在没有说出来的部分。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外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将物品称作‘东西’,例如桌椅、热水瓶、电视机等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这位女士和外国教授无意之中说出了有歧义的句子,这不能说是修辞,因为修辞起码是一种有意识的调控语言的艺术。有人用“歧义”作一个辞格的名称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歧义现象大多是说话人无意造成的。再说“歧义”这个名称是语义学的术语。说话人有意地运用歧义来增加表达效果,应该叫“用歧”。还是谭永祥先生起的这个名字好。

用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援用歧义,另一种是运用歧义。

援用歧义

即说话人援用别人说话时无意造成的歧义现象作为笑料。如吕叔湘先生在文中所写的即属于这一类。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李剑锋、霍灿如的《中外幽默集锦》载:

迈拉赴宴迟到。匆忙入座后,一见烤乳猪就在面前,于是大为高兴地说:“还算好,我坐在乳猪的旁边。”

话刚出口,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怒目而视,他急忙赔着笑又说:“对不起,我是说那只烧好了的。”

如果说例子中的迈拉第一句话还没有歧义,只是那位胖女士疑心太重的话,第二句话便明显地有言外之意了,因为“说那只烧好了的”意味着还有一只未烧好的。

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纽约的一位警察在法庭上作证时大声说:“本人谨此立誓,该犯人骂我是蠢驴、乌龟、木头、饭桶、白痴。这一切我证明属实。”

然后,他郑重地签了名。

歧义在于“这一切”在这语言环境中既可指骂人的行为,又可指所骂的内容,如果意思是后者,就意味着警察承认自己是“蠢驴、乌龟、木头、饭桶、白痴”,因而可笑。同书又载:

政府某部两职员争论得面红耳赤,没注意部长就在近旁。

甲说:“你是糊涂虫!”

乙反唇相讥:“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人!”

部长插嘴了:“两位先生请注意,”他说,“你们忘了我在这里。”

部长本意是含蓄地以自己的职务来威慑谩骂的双方,要他们闭嘴,但因省略了“你们不应该在我面前放肆”之类的话,造成歧义——还有比你们更愚蠢的人在这里。

运用歧义

即说话人有意地运用歧义来达到某一目的。如:

过去有一户人家,他家的儿子是驼背,又有另一户人家,他家的女儿是豁嘴。一天媒人对男家说:“那家的女儿各方面都很好,只是有些口碎。”

男家说:“口碎不过是胡言乱语,喜欢唠叨罢了,我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口碎没关系。”

媒人又对女家说:“那家的男孩各方面都很好,只是有些不直。”

女家说:“如果结了这门亲事,两家就是亲家了,难道他还来耍我们不成?”

于是就认定了亲事。过门成亲后,两家都骂媒人,媒人说:“这关我什么事?我当初不是分别说了:男方不直,女方口碎。”

这个笑话在民间广为流传,笔者小时候也听过类似的笑话。这个巧嘴的媒人用“口碎”、“不直”这样带有歧义的词语,分别使男家女家发生误解,以致结成亲家,一对残疾人终成眷属。

明代浮白斋主人的《雅谑·东坡肉》载:

陆宅之这个人喜欢诙谐、玩笑,他经常对别人说:“我非常爱东坡。”

有一个人就问他:“苏东坡有诗词、有书法,有苏东坡式的头巾,你所爱的是哪一样?”

陆宅之回答说:“我特别喜爱一味食品——东坡肉!”

听到这话的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东坡”既可指苏东坡本人,又可以作为借代,指东坡的作品,还可以指以“东坡”命名的“东坡巾”、“东坡肉”,陆宅之正是利用了这一修辞上的歧义,出人意料地说爱吃东坡肉,文艺上的爱好滑落到口腹之欲,引得别人哈哈大笑。

王政挺的《中外奇辩艺术拾贝》载:

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某次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胡适也是用歧义来逗学生发笑,营造课堂热烈的气氛。为了增强效果,他故意用“孔说”、“孟说”、“孙说”做铺垫,最后来个“胡说”,给人一个意外。

不仅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用歧,体态语也可以用歧。如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好口才——幽默口才365》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有三个读书人上京赶考,路过一处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便上山去求教。

听了三人说明来意,半仙紧闭双目,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不解其意,请求解释。半仙摇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三人无奈,只好下山而去。

徒弟悄悄问半仙:“师父,你对三人只伸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傻瓜,这个窍门还不懂?他们一共三人,将来如果有一个考中,那一个指头便表示考中一个;有两个考中,那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三个都考中,就表示一起考中了;如果都没考中,这一个指头就代表一起落榜了。”

这个半仙用手势语,一个指头表示四个意思,这三个人参加科举考试,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能用一指来解释,这等“天机”,怎能泄露呢!

综观以上的例子,用歧致笑不外乎是“笑他人”和“跟他笑”。“笑他人”是指笑别人在说话时,无意中出现了歧义,致使侮辱了他人或贬低了自己,这出人意料,滑稽可笑。“跟他笑”是指说话人有意运用歧义,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人们不禁为他的智慧和才思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