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佯否,就是先假意否定自己或对方所说的话,然后从相反或相对的一面加以表述,说出和原句一样的意思,这种出人意料的“纠正”方式,往往能收到极其幽默的表达效果(见高胜林的博士论文《幽默修辞研究》)。
如文雅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外国卷载:
杰特在公路上驾车疾驶,速度快得吓人,差点出了交通事故,可他仍然没有放慢速度,像头发了疯的公牛一般在公路上横冲直撞。警察费了好大的劲拦住那辆汽车,气喘吁吁地说:“喂,你违反了交通规则!”
杰特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是不是开得太快了?”警察说:“不是开得太快,而是飞得太低了!”
警察不是声色俱厉地训斥司机,而是先否定对方“开得太快”的说法,转而又进行对立联想,出人意料地由地上想到空中,说他“飞得太低”。说法不一,但意思却是强调他开得飞一般的快,这一说法显示了警察的文明执法和幽默的禀赋。
一顾客在饭店吃饭,米饭中砂子很多。他不得不把它们吐在桌子上。服务员见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说:“尽是砂子吧?”
顾客摇摇头,微笑着说:“不,也有米饭。”
顿时两人都笑了。
由于砂子和米饭混杂在一起,它们建立了暂时的对应关系,双方在数量上是互补的,所以顾客先否定了“尽是砂子吧”这一人们习以为常的夸张,然后再来一句“也有米饭”的发挥。这一柔性的幽默,比起皱着眉头的抱怨,吹胡子瞪眼睛的吵架,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根据佯否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自己的佯否和对他人的佯否两大类。
对自己的佯否
即对自己先前所说的话的佯否,这一般是别人不能接受、自己不得已而为之,表面上是收回自己所说的话,实际上是坚持己见,只是方式更巧妙,语言更幽默罢了。
如王政挺的《中外奇辩艺术拾贝》载:
魏周辅送诗给陈亚看,陈发现其中抄袭了古人的两句诗,便指出来,魏写了一首诗为自己辩护:
无所用心叫饱食,怎能窗下作诗词?
文章大多相抄袭,我被人说是偷诗。
陈按照他的原韵写了一首:
读罢绝句意已知,不该说你爱偷诗。
可恨古人太狡猾,预先偷了你的诗。
这个故事在明代冯梦龙编的《古今谭概·苦海部》中便有记载,内容是这样的:“陈亚《嘲窃古人诗句》诗云:昔贤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爱窃词。叵耐古人无意智,预先偷子一联诗。”后人对这个故事有所加工改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陈亚见魏周辅为自己的抄袭行为辩护,便收回自己先前说他偷诗的话,然后追本溯源,反而用之,说古人狡猾,预先偷了他的诗,收到了“指桑骂槐”的效果。
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牛津大学有一个叫艾尔弗雷特的年轻人,因为有点诗才而全校闻名。一天晚上,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新创作的一首新诗。同学中有个叫查尔斯的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不过,它是从一本书中偷来的。”
这话传到艾尔弗雷特的耳朵里,他非常恼火,要求查尔斯向他赔礼道歉。查尔斯说:“我说的话,很少收回。不过这一次,我承认是我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但我到房里翻开那本书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查尔斯在艾尔弗雷特的无理要求下,先承认自己说错了。然后说那首诗仍然在原书中,换了一种说法,但意思并没有改变:因为精神产品的复制和物质产品的被偷走毕竟是不同的。
邹敏文、文化林的《中外古今笑话幽默大全》载: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与另一位作家合作的《镀金时代》,揭露了东部企业家、西部投机家和政府官员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有位记者以《镀金时代》的真实性问题就询于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答道:“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这番话公之于报端,国会议员大为愤慨,纷纷要求澄清或道歉,并威胁说要诉诸法律。
数天后,《纽约时报》登载了道歉启事:
“日前鄙人在酒会上发言,说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言不妥,而且不合事实。故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幸祈谅鉴。”
马克·吐温前后两次所说的话,表面上看一个是肯定判断,一个是否定判断,两者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回事,因为它们都是特称判断,说一部分是什么便意味着另一部分不是什么,说另一部分不是什么便肯定了一部分是什么。
对他人的佯否
即对他人所说的话先表示否定,然后换一种说法,意思和对方一样。这一般是回答的一方为避免无话可说或机械应对的尴尬局面而采取的幽默的语言策略。
如伍飞、周月桂的《校园幽默》载:
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可是过了很久学生还是一言不发。老师问:“你为什么不答,是不是我的问题难住了你?”
“没有,老师,你的问题我全懂,难住我的是答案。”
学生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哑口无言,但他反应还敏捷,说不是问题而是答案难住了自己,从而运用幽默解脱了自己的尴尬。
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你那蹩脚的英语,在伦敦时,一定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不,我还好,倒不感到麻烦,感到麻烦的是那些英国人。”
答话人运用逆向思维,不说自己英语不好而发生表达困难,反而说那些同他打交道的英国人在理解上发生了困难。幽默的回答显示出自己豁达潇洒。
王政挺的《中外奇辩艺术拾贝》载:
撒迪厄斯·史蒂文斯是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共和党领袖,岁入调查委员会主席。早先,他曾提醒林肯总统,说凯麦隆这个人手脚不干净,当陆军部长不合适。
林肯问:“你是不是指凯麦隆会偷东西?”
史蒂文斯回答说:“不,我想他不会偷一个烧得通红的火炉。”
史蒂文斯先否定林肯的问话,然后又说“不会偷一个烧得通红的火炉”,这表明只是客观上无法偷,而不是主观上不想偷。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是回答别人提问的,可称为答问式佯否;还有一种情况,对方说的是陈述句,应答的一方也可以佯否,这可称为接话式佯否。如宏达的《世界经典幽默与漫画》载:
假日旅馆中,一个英俊的青年错走进一位老太太的房间。他连声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一定是走错房间了。”
老太太答:“那倒不一定,不过是迟了四十年了。”
老太太的话,不仅含蓄地表明了那个男子走错了房间并对他的道歉予以安慰,而且韵味独具地表示了彼此之间年龄悬殊,形成代沟,已经不存在那种异性相吸的微妙心理和相互交往的潜在需求,又似乎蕴含着她对青年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状况的感慨,显得豁达睿智而且幽默风趣。
祥京、纪平的《外国笑话集锦续编》载:
一个男人说:“女人不能保守秘密,她们常常把不该说的话告诉她们的同伴。”
另一个人反驳道:“你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女人很能保守秘密,只是在某种情况之下,一个女人保守秘密太困难,她不得不和别的女人联合起来保守这个秘密。”
“和别的女人联合起来保守这个秘密”就是泄密,就是不能保守秘密。他的观点实际上和前一个人所说的一样,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但其效果却不同凡响。
纵观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佯否有如下特点:
1.佯否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否定对方或自己所说的话,后面再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定只是形式,意思大多没有什么变化,当然也不能排除少数附带蕴涵信息的可能。
2.佯否者往往使用的是逆向思维,即利用事物的对应关系,以相反、相对的一面作为切入点。
3.这种手法,先作否定,给听读者一个心理预期,以为说话人或作者要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结果却与前面的相同,从而让人们的期望扑空,产生幽默。
4.佯否和设歧有某些相同之处,即前后两部分相异,出乎人的意料。但也有根本的不同,即佯否是通过形式上的否定与内容上的肯定来构成矛盾的统一体,而设歧则是通过暂时保留关键性的话语来构成误解与正解的矛盾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