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幽默技巧大观
33099100000025

第25章 设彀:引人上钩的幽默技巧

设彀是运用语言设下圈套,诱使对方实施某一行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这个“行为”,既可以是说话,也可以是其他动作(见谭永祥先生的《修辞新格》)。

设彀有四类:激将式设彀、退避式设彀、征答式设彀和利诱式设彀。

激将式设彀

即利用对方争强好胜、不会自动认输的心理,主动提出与对方打赌,在诱局中安排了对方意料不到的内容,让对方上当。如《启颜录》记载:

崔思海口吃,表弟杜延业经常与他开玩笑。一天,杜延业说:“我能使你作鸡叫。只是我问什么话,你都要回答。”

崔思海答应了,认为他没有办法迫使自己作鸡叫。别人也都不信。

过了一会儿,杜延业拿一把谷子走到崔思海面前,问:“你看这是什么?”

崔思海不知是计,随口答道:“谷、谷、谷子。”

旁观者大笑,因为崔思海的回答正与鸡叫相似。

杜延业先提出挑战,激起对方应战,然后利用崔思海口吃的毛病,让他说谷子,结果声音与母鸡的叫声相似,这是崔意想不到的。

近人徐卓呆的《笑话三千》中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滑头谓人曰:“我会画符念咒,使人听我指挥。我欲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我欲他往西,他不敢往东。法术灵验如此。”

一人不信曰:“可能使我随汝而行否?”

滑头曰:“何难之有!请你闭了目,开了口,待我画符念咒,包你可以随我而走。”

其人从言。滑头乃以浓痰一口,吐入其人口中,反身而奔。其人大怒,追之。滑头回身笑曰:“我法术如何?你竟随我来了。”

其人方悟其诈。

滑头先夸下了让人无法相信的海口,激发对方和自己打赌,为下一步的行动张本,然后出其不意地吐痰射入对方口中,激怒对方,引他追赶而来。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看,这是卑鄙下流的行为,但人们还不禁为滑头的黠智而破颜一笑。

退避式设彀

与第一种方式相反,这里是对方先提出比试的要求,我方处于被动应战的局面,为了麻痹对方,故意宣称自己没有行骗的条件,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引诱对方就范。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如明代浮白斋主人的《雅谑》中有一个诱人出屋的故事:

朱古民机智诙谐。一次,他在汤某人家中,汤某说:“你一向足智多谋,现在我坐在屋里,你能把我骗到屋外站着去吗?”

朱古民说:“屋子外边天气这么冷,你一定不肯出去。倘若你是站在屋外,我就用屋里舒服来引诱你,你一定会听从的。”

姓汤的信以为真,就走到室外,对朱古民说:“看你怎么引诱我进屋去!”

朱古民拍手笑着说:“我已经把你骗出屋子了啊!”

朱古民先承认自己无法把对方骗到屋外,打消对方的警惕心理,然后提出一个相反的条件,汤某不知是计,走到屋外,结果中了人家的圈套。

明朝江盈科的《雪涛谐史》载:

武陵有个少年,善于说谎。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位熟识的老人,老人说:“人们都说你善于说谎,你能否给我说一次,看能不能骗住我?”

少年说:“刚听人说东湖的水干了,大家都去捉团鱼。我也要赶去,现在没有时间跟你撒谎。”说完,急匆匆离去。

老人信以为真,也向东湖走去。到达之后,只见白茫茫一片,才突然醒悟已经上当。

据厦门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好口才——幽默口才365》载,国外也有一个与此相类似的例子:

米勒听到鞋匠夸口说,谁也骗不了他。

这天,米勒在街上碰到鞋匠,便拉住他说:“你在这里站着等我一会,我马上就来,让你看看我是怎样骗你的。”说完他就走了。

鞋匠在街上等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有看见米勒回来。正当他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他的一个伙伴走了过来。“你在这站着干什么?”鞋匠把遇到米勒的事告诉了伙伴,他的伙伴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真傻,上了圈套还不知道,米勒把你骗了,他根本就不会回来了。”

邹敏文、文化林的《中外古今笑话幽默大全》载:

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一同坐火车。

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出一块钱。”

乡下人说:“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的。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一块钱;你问,我不知道,输给你半块钱。怎么样?”

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吃不了亏,答应了。

乡下人问道:“什么东西三条腿在天上飞呢?”

城里人答不上来,输了一块钱。之后,他向乡下人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乡下人老实承认,“这半块钱给你。”

乡下人先承认自己孤陋寡闻,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提出自己的打赌条件,让对方答应,这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语言策略。

征答式设彀

即就某一情况,征询对方的看法,诱导对方说出自己希望得到的话,然后再顺水推舟,表明自己的意图。

如李春生、戚致功的《世界名人幽默精品》载: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有关计划。这显然是一个不准任何人泄露的军事秘密。罗斯福听后,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问:“你能保密吗?”

“当然能。”那位朋友答道。

“那么,”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处于一种两难境地,直说会泄露军事秘密,不说又显得不够朋友。好在他善于“转嫁危机”,反过来问对方能否保密,仿佛要告诉他;谁知待他回答后,便顺水推舟地做出同样的回答,婉拒了对方。

文雅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外国卷载: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经过多次的人生选择,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达到超我境界。与他得道的艰苦经历一样,他的传道也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有个男子用肮脏的话谩骂释迦牟尼,打断了他的讲道。释迦牟尼等他骂完后问他:“如果一个人送礼物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拒绝接收,那么这个礼物该归谁呢?”“当然应该归送礼的人了。”那男子摸不着头脑地回答。

“好吧,”释迦牟尼说,“我拒绝接受你的肮脏话,现在把它归还给你吧。”

释迦牟尼是得道的高人,既然不能与之对骂,但也不能装聋作哑,于是巧妙地提出一个礼物归谁的问题,征询对方回答,对方所说的“当然应该归送礼的人了”正是释迦牟尼所希望得到的话,借此可以作出柔中有刚的反击。

兄弟二人吃苹果,弟弟抢先将大的拿到手里,剩下一个小的留给哥哥。哥哥看了很不高兴:“你怎么不讲礼让?”

弟弟不服气地说:“如果让你先挑,你挑哪一个?”

“那还用说,当然是挑小的。”

“你不是如愿了吗?还生什么气?”

本来弟弟处于被动挨责的地位,但他巧设圈套,诱导哥哥说出“挑小的”的话,从而得到了反攻的契机,变被动为主动。

有时候征答带有狡辩的性质,其幽默的魅力依然不减。如唐奇、巫兰、顾青的《职业幽默》载:

一人犯了罪,辩护律师对法官说:“先生,我的当事人不过是路过一户人家,而那家人的窗户开着,他的手不由自主地伸进去拿了一块金表。这是他的手犯了罪,而不是他的全身,你怎么能判他的整个身体进监狱呢?”

法官略一思索,说:“好吧,我判他一只手臂入狱一年,至于身体,由被告决定进不进去。”说罢,他得意地笑了。

律师更得意,他不慌不忙地走到被告身边,用力一拉,把他的一只手臂取下来,送给法官,原来这是一只假臂。

律师为了在法庭辩论中取胜,出奇地狡辩,居然引诱法官来了句幽默的判决:“犯人的一只手臂入狱一年”,这正落入律师设计的语言陷阱,他取下犯人的假臂来交差。这是人为编造的一个故事,目的是让人欣赏律师的黠智。如果是真的,法官自然还可以说:“假臂不可能作案,必须要那只真手入狱一年。”

利诱式设彀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诱饵之下必有贪妇。利用人贪财好利的本性来进行引诱,往往能令一些人受骗上当。

如马俊杰的《幽默知识大观》载:

英国小说家毛姆未成名前,生活甚困,为求文章有价,有次他写完书后,在各大报章刊登征婚启事。其启事称:“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全伦敦的每家书店,都再也买不到他的书了。

毛姆在征婚广告中诡称自己是个“百万富翁”,将择偶标准与书中的女主人公联系起来,从而利用了女性择偶时的嫌贫爱富的心理,巧妙地推销了自己的著作。

瓜田的《幽默语言操作》用例:

甲乙二人在酒吧喝酒。甲说:“我能用牙咬自己的左眼。你敢为此下一百美元的赌注吗?”

乙很想轻松地赢这一百元钱,于是下了注。只见甲不慌不忙地把左眼当中的假眼珠挖出来,放在嘴里轻轻咬了一下。于是乙输了。

甲又说:“给你一个捞回赌本的机会。这回我用自己的牙咬自己的右眼。”

乙想,你总不会两只眼睛都是假的吧?他狠了狠心,又下了一百元赌注。

甲摘下假牙,把它慢慢移近右眼。

乙第一回是想赢钱,第二回是想扳本,结果两次上当。

再看一个例子,这是英国的《一罐金子》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打仗需要钱,便命令手下人到处搜刮钱财。

有一次,那些人找到一个农夫,对他说:“听说你有一个罐子,里面装满了金子。”说完就动手搜查农夫的家。可是,搜了半天,一无所获,于是就把农夫抓走,关进了牢房。一天,农夫在狱中收到妻子的来信,说现在该种马铃薯了,因你不在家,只好自己去翻地。农夫看完信,便回了一封信,叮嘱妻子不必种地,因为地里有一罐金子,不愁日后没饭吃。写好信后,把信交给看守,照例由看守代为寄出。

两星期后,农夫又收到妻子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前几天出了件怪事,大约有十多个带锹的人,把我家的地全翻了个遍。”

丈夫看完信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笑嘻嘻地写信说:“既然有那么多人给我们翻了地,你就赶紧种马铃薯吧。”

农夫预料到他的信件将会受到审查,所以来一个借题发挥,说地里有金子,让看守信以为真,去翻地找金子。

最后我们想说,设彀与诈骗不尽相同:设彀以斗智争胜为主要目的,而诈骗以获取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人们对设彀的欣赏不在于设计骗局的人骗到了什么东西,而在于他的奇谋妙计,甚至他的狡猾也是既可笑又可爱。如影片《银行家》中卓别林告诉邻居说:“你面有病容,请把你的舌头吐出来看看。”可是当邻居吐出舌头时,卓别林却一声不响地利用吐出的舌头舔湿邮票,把邮票贴到信封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