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衬跌,是先用几句话作衬托,然后再急速地转为跌落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幽默感(见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
如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戏剧杂谈》,其中有这么一段:
甲:当然啦,我在外国发表了一篇关于戏剧的论文,四万余言。费了三个月的脑汁,外国戏剧专家一看真是盖世的奇文。
乙:你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甲:是戏院与水利的关系。
乙:哎!戏剧与水利有什么关系呀?
甲:嗯,有密切的关系。唱戏唱得时间长了就得喝点水!(同时喝水)
甲一开始对论文加以夸耀渲染,说它在国外发表,并被“外国专家称为盖世奇文”,以增强听众的期望值,最后却偷换概念,将唱戏渴了要喝水说成是戏剧与水利的关系,使之顿跌。
凌飞、文闽的《爱情与幽默》中载:
台湾一家文艺社征文比赛:“请以最短的文章,论述恋爱始末。”结果小王得了冠军。
其文如下:
初恋:心里、眼中只有她。
热恋:妈妈叫我向东,爱人叫我向西,向西。
失恋: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恋爱三阶段,先是一往情深,继而言听计从,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形成反差。
根据衬跌的侧重点不同,我们把它分成三类:内容上的衬跌,句式上的衬跌和语体风格上的衬跌。
内容上的衬跌
即先在讲话的内容上进行精心设计,定向诱导,使听话的人作出某种猜测和判断,然后急转直下,使人们的预期落空,同时也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哈哈先生辑录的《办公室裸语》中载:
经理甲和经理乙是好朋友,某日,他们聚在一起。经理乙见经理甲神情沮丧,便询问发生何事。
经理甲叹气道:“昨天是我生日,我的女秘书请我去她家给我庆祝生日。”
“那不是很好吗?”
“到了她家,她让我在客厅先等一会儿,五分钟之后进卧室找她。说要给我一个惊喜。”
“那不是更好吗?生日交上桃花运了。”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可五分钟后我走进卧室,发现我的女秘书和其他职员都在里面,捧着生日蛋糕等着我呢。”
“这也不错呀,你的职员都爱戴你,你应该高兴才是。”
“可当时我是脱光了衣服之后才进去的。”
甲经理没有直接说出他当众出丑的事,而是从头说起,娓娓道来,经过这样层层铺垫,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最后来个突然跌落,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文雅先生的《世界五千年幽默总集》外国卷载:
德皇威廉二世心血来潮,设计了一艘据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舰。为了证明他设计的技术高超,他打算把图纸送给造船专家鉴定,并在图纸上写着:“这是我多年研究、长期思考和精细劳动的结果。”
不久,图纸被送回来了,并附上了专家们的评论:
“陛下,正如您所认为的那样,它是一艘坚固无比、威力超群和美丽非凡的军舰。它将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有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炮,它的桅杆也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它的室内设备,也将使您的舰长和水兵得到世界上最舒适的环境。”
德皇越看越高兴,抖了抖手中的纸,继续往下看:
“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要它一下水,恐怕就得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
专家们的鉴定,先是对德皇所设计的军舰极尽赞美肯定之能事,最后急转直下,用一句话加以彻底的否定,这种内容上的肯定与否定,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在新、张再义的《外国名人辩才趣闻》中载:
英吉利诗人司宾塞在创作完成他的杰作《仙女》的时候,把稿子拿到有名的诗鉴赏者沙盛普东伯爵那儿去。门房把他的稿子递进去后,伯爵立刻放开嗓子读了几页。因为诗写得太好,伯爵佩服得不得了,便令门房送20英镑给诗人。
再读下去,伯爵更是赞不绝口,又吩咐门房说:“再拿20英镑给那个作者。”
说完伯爵继续往下读,隔了不久,他又说:“再拿20英镑给那个作者。”
可是再往下读,伯爵便发了脾气,对门房说:“去!快把那个家伙赶出去,再往下读,我简直非破产不可!”
伯爵的态度前后构成了衬跌的关系。前三次赞美,最后一次发火;前三次赏钱,最后一次赶人。
薛宝琨先生的《侯宝林和他的相声艺术》中载:
侯宝林一次在政协的宴会上即席表演:
蒋介石台湾政权摇摇欲坠,为了给他们撑腰鼓气,美国的三名首脑:艾奇逊、杜勒斯和艾森豪威尔亲临台湾。台湾当局在机场上布满了欢迎的人群,这使得在机场上空的三个美国佬非常高兴。艾奇逊说:“你看,我忘记带来了礼品,如果把一些水果扔下去,儿童们准得高兴。”杜勒斯不以为然,他说:“如果扔下去一些玻璃丝袜子、口红,所有的妇女都会高兴。”艾森豪威尔则得意洋洋地说:“如果把美金、银圆扔下去,男女老少都会高兴。”这时候,前面的驾驶员言语了,他说:“如果我飞机一翻个儿,把你们三人扔下去,全世界人民都会高兴!”
前三个美国政客分别表示如果从飞机上往下扔东西,台湾民众“都会高兴”,飞行员则说,如果把他们三个人都扔下去,全世界人民“都会高兴”。由物突然转向人,出人意料。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即兴创作,反映了特定时代中国人民强烈的反美情绪。
马俊杰先生编写的《幽默知识大观》中记载:
三个死人一同前往天堂。为欢迎他们的到来,圣比得问其中的一位:“你是否对你的妻子忠实?”这个人承认在婚姻中有两件事对妻子不太忠实。圣比得便告诉他:“你可以有一辆普通的汽车在天堂中驾驶。”
然后,圣比得又问第二个人。他承认自己有一件事隐瞒了妻子。圣比得说:“你将得到一辆中档汽车。”
第三个人则告诉圣比得,他终生对妻子都是忠实的,圣比得对他表示赞扬并送他一辆豪华型高级汽车。
一周后,三个人驾车同游,当他们在红灯前停下时,那位驾驶豪华型高级汽车的人突然放声痛哭,驾驶普通和中档汽车的两位大惑不解,因为只有他才驾驶着豪华型汽车。
“我刚才看见我妻子了,”他痛苦地向他们解释说,“她只有一副带滑轮的滑板,连最低档的汽车也没有。”
在天堂里,圣彼得根据三个男子对配偶的忠实程度,来配给汽车,越是忠实越拥有好的汽车。第三人最为忠实,所以拥有豪华汽车,三个人呈递升之势。可是到最后,急转直下,第三人的妻子连一辆破旧的汽车也没有,可见在人间的时候她对丈夫是何等的不忠。
哈哈先生的《办公室裸语》中记载:
有人发明了一台测试IQ的电脑,甲、乙、丙三人前去测试。甲把脑袋放入机器中,电脑显示:“192.6”,甲十分高兴。
乙把脑袋放入机器中,电脑显示出:“0.3”,丙在旁边看了哈哈大笑。
于是丙也把脑袋放到机器里,电脑想了半天显示出来:“别拿石头开玩笑”。
乙和丙为此发奋读书,过了一年之后,又去做测试。
乙把脑袋放入机器中,电脑显示出来:“3.0”,比去年提高了十倍。
丙把脑袋放到机器里,电脑又想了半天,最后显示出来:“这块石头很面熟”。
如果说甲和乙的智商还在于数量上的差异的话,那么事先还嘲笑乙的丙与甲乙相比则有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一种递减式衬跌。
句式上的衬跌
所谓句式上的衬跌,是指先说出一连串字数乃至结构相同的句子,最后句子的结构和字数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就像司机突然急刹车一样,使人失去了平衡感。这种句式俗称“三句半”。
如明朝张岱的《快园道古》载:
一个人喜欢作十七字诗,看见一个妇人从前面经过,便作诗说:“走过一娇娘,罗裙绕地长。金莲刚四寸,横量。”后来因为犯法被发配郧阳,母舅送他,两人相对而泣。母舅瞎了一只眼,他作诗说:“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明朝郎瑛编撰的《七修类稿·奇谑类》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明代正德年间,徽州出现了大旱,太守祈雨不够真诚,神明没有感应。有一个无赖小子作诗嘲笑说:“太守出祈雨,万姓皆欢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太守知道后,派人把他抓来,责打了十八板,说:“你不是擅长作讽刺诗吗?”那个人不答话。太守以为这首诗不是那个小子作的,追问作者是谁,那人还是不说话。太守说:“你如果能再作一首十七字诗就饶了你,否则罪加一等。”无赖应声答道:“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太守笑着放了他。这事世上少见,无赖也可以说是有勇气了。
这两个例子中的五言诗采用的是句式上的衬跌,前三句采用的都是五言的形式,使读者产生一种审美期待:第四句也必然是五言,谁知往下读时,两个字就打住了,这就打破了人们的思维惯性,产生一种不谐调的美。当然从幽默的角度看,与内容精彩是紧密相关的,拿第一首诗中所说的内容——“金莲刚四寸,横量”来说,古人以三寸金莲为美,说“金莲刚四寸”已经使人觉得脚很大了,最后却还补充一句:“横量。”这是何等的夸张和不谐调啊。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36页)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衬跌:
女性记者真不少,
身材美丽又乖巧,
干上两年您再看,
大嫂。
东奔西跑回家少,
老婆跟着别人好,
单身日子怎么过?
再找。
前面两个例子是五言“三句半”,这两个例子是七言“三句半”。每首的前三句都是七个字,到了第四句,按照惯例,也应该是七个字,谁知突然变成两个字,就戛然而止。
语体风格上的衬跌
所谓风格,简单地说,就是言语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派和格调。它可以表现为雅与俗、庄与谐等等。表达者如果巧妙地将相反相对的两种风格加以对比映衬,往往也能收到幽默的效果。
据说唐朝有一个人叫张打油,他有好几首诗流传于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诗不是以阳春白雪著称,而是以下里巴人闻名。例如:“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是描写下雪的,它没有提到一个“雪”字,但却很形象地把雪景写了出来,读起来也很顺口,不足之处是缺少诗歌的韵味。还有两首诗,写得滑稽可笑: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铁锹的使铁锹。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第一首的前两句,运用的是文学语言,富丽典雅,很有诗歌的韵味,可是最后两句却运用了本来不能入诗的俚俗语言,前后风格判若天壤。第二首开头气势恢宏,可是最后却显得可怜巴巴。张打油的诗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与“阳春白雪”无缘,但却很有韵味,是一种俗俏,是“下里巴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说过:“盖‘鄙俗’亦判工拙优劣也。鄙俗而工,也可嘉尚。”
张在新、张再义的《中国名人辩才趣闻》中载:
吴稚晖在国外游览时,有位在国外学画的留学生要举行抽象画展。他拿着一幅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请吴老题词增辉。
那是幅超意境的画,吴稚晖反复细看,也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在那位留学生再三要求下,只好勉强题上一首打油诗:
“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呀我的妈!”
张打油的两首诗的结尾两句都打破了七言诗应有的韵律节奏,与前面几句相比极不协调。吴稚晖的这首诗是最后一句,也是打破了诗原有的韵律节奏,用口头上常用的呼告之语来结束全诗,使人感到前后不协调。
下面再从清代小石道人的《嘻谈录》中举一个例子:
秀才、富商、和尚、屠夫共嫖一妓,妓忽病亡,四人同来吊祭。秀才云:“我四人怜香惜玉,原有同情,何不作悼亡诗一首,以慰芳魂?”众人乐从。秀才云:“我们联句,我说第一句,诗曰:一点香魂坠玉楼,”富商说:“万斛明珠何处求?”和尚说:“阿弥陀佛西方去,”转到了屠夫,不会作诗,为难良久,乃曰:“我的肉来我的油。”
四人所说的诗句,从内容上看都符合各自的职业身份,前三个人的用语都具有文学意味,符合诗歌的要求,只有屠夫的用语俗不可耐,但用在这里又天衣无缝。且前三句中都有动词,有一种动态感,第四句没有动词,中间的“来”是助词,凑足音节的,整个句子似乎是一种呼告。
清代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中记录了这样一个趣事:
益都人赵秉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回乡时,府县官员用公款设宴招待他。当时正好下大雪,大家请赵秉忠即兴赋诗,赵秉忠说:“我们还是来联句吧。”道台说了第一句:“剪碎鹅毛空中舞,”知府接着说道:“山南山北不见土。”知县又续了第三句:“琉璃碧瓦变成银,”赵秉忠收尾说:“面糊糊了青州府。”在场的人都暗中偷笑。
前三句文雅,第四句鄙俗,以雅衬俗,便显出了谐趣;另外,赵秉忠的话也许还一语双关,表面上说大雪像面糊一样糊了青州府,暗地里讽刺官府执法不明,糊里糊涂。
综观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衬跌具有如下的特点:
1.从结构上看,衬跌可分为两大部分,前面是衬语,后面是跌语。衬语的作用是通过铺叙排列,渲染烘托,引导听者或读者的思路朝着某一方向延展,使之产生临时的思维惯性,为跌语的出现埋下伏笔,然后急转直下,跌入低谷,从而产生波澜起伏的流动美。而跌语这种出人意料的下文,打断了人们惯常的设想或合理的推论,令人惊奇,令人激赏,令人回味。
2.衬跌的反差犹如瀑布,落差越大,越气势磅礴、景象壮观,又仿佛是物理学上的势能,势能越大,动能也就越大,而衬语就是起蓄势作用的。如何蓄势才好呢?最好的办法是衬语的所指由低趋高,呈递增趋势。
3.衬跌是反衬的一种,是反衬的变式。反衬的衬体和被衬体在结构上是平行的,而衬跌的衬体部分却得到了人为的强化,前后两个部分是头重脚轻的。跌语部分字数虽少,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