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32987100000040

第40章 鼻咽癌的防治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以南方更为多见。据上海1965年肿瘤登记资料,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8位。广东地区的统计,其发病率竟居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吉林省鼻咽癌也是常见的癌瘤之一。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如何早期发现鼻咽癌

鼻咽癌一般发展较隐蔽,所以原发瘤很少引起初期症状,几乎1/2的病例是因颈部转移或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出现后而就诊。因此,必须积极开展群众性抗癌普查,充分调动医生和患者积极性,才能做到“三早”,达到根治的目的。一般常见的临床症状有:

1.鼻塞:为鼻咽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开始多是单侧的,随着肿瘤的生长呈进行性加重,并可发展成双侧鼻塞。若肿瘤为扁平浸润状者,鼻塞可不明显。鼻腔被完全堵塞时,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或肿瘤坏死,由鼻咽内流出腐败气味的分泌物。2.鼻腔出血:也是本病早期症状之一。当肿瘤发生溃疡时,即可有出血。开始出血量很少,常由鼻涕中带微量血丝、小血块及血性分泌物等。这些血性分泌物,大多在早晨起床后,由鼻子中擤出或与鼻涕混合自鼻咽回吸经口咳出。但晚期常有不易制止的大出血。

3.耳部症状:鼻咽腔侧壁的肿瘤很早就能引起听觉方面的症状。多因肿瘤阻塞或压迫耳咽管的咽部开口所致。因此可出现该侧阻塞性耳鸣、耳痛及听力减退。有的病人还可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4.颈部淋巴结肿大:约40%的病人,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来就医,约80%病人来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是单侧的,呈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开始常能活动,以后可发生粘连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可相互融合成团块,略带分叶状。若有继发感染,可有红肿及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开始多在同侧乳突尖之下,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颈深上淋巴结;稍晚,亦可分布于中颈部及下颈部,向下发展可一直到锁骨上窝。

5.颅神经症状:当肿瘤侵蚀破坏颅底骨而侵及颅腔时,常发生顽固性的偏于一侧的头痛或全部头痛。初为阵发性,后逐渐变为持续性。

鼻咽癌尤其颅神经型(上行型)极易累犯颅神经,在一般情况下,第V、第VI颅神经常首先被累及,相继第IV、第III和第II颅神经也被侵犯。由于转移之淋巴结的压迫与侵蚀,使第IX、X、XI、XII颅神经与交感神经也遭累及。虽然第VII及第VIII颅神经在颞骨岩部的内耳道中被保护得很好,但当面神经穿出茎乳孔时,亦可受肿大淋巴结压迫,呈现面神经麻痹。也有少数病例的嗅神经与听神经受肿瘤影响。为了便于区别,有必要熟悉每一对颅神经受累所产生的症状。

嗅神经(I):这一神经不易被肿瘤压迫,除非疾病非常广泛。当一侧嗅觉减退时,尤其又有鼻阻塞时,就更难判定。

视神经(II):视神经被累可引起视力模糊,视野缩小,乳头水肿,甚至发生偏盲及全盲。

动眼神经(III):此神经受累可引起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的麻痹。除了能向外侧转外,眼球被完全固定,上睑下垂,复视。

滑车神经(IV):此神经受累可引起眼球上斜肌的麻痹,多表现眼球向内斜视、复视、眼球固定,常与动眼神经一起受累。

三叉神经(V):三叉神经受侵犯,则可有三叉神经痛、眼及下颌疼痛、面部麻木或知觉减退、咀嚼困难、牙关紧闭、下颌歪斜及颞肌萎缩等。若三叉神经完全被侵犯,则角膜反射消失。

展神经(VI):此神经由脑干发出,距颞骨椎体及颅底的破裂孔前部很近,所以早期即能被肿瘤侵犯。若此神经受累,使眼球外直肌麻痹,出现复视、内斜视和外展不能。

面神经(VII):面神经受压引起典型的末梢性面瘫。

听神经(VIII):此神经受累可引起耳聋,平衡障碍。

舌咽神经(IX):此神经受累可引起舌咽神经痛、吞咽困难、反胃、咽喉感觉减退、咽上缩肌麻痹等症状。

迷走神经(X):迷走神经受压使软腭、咽、喉麻痹,出现声音嘶哑,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咳嗽。此外,还可有心脏、呼吸系统的障碍,如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有时尚可有多涎或少涎,耳屏过敏现象。

副神经(XI):此神经受累可引起病侧耸肩和头向对侧转动无力。

舌下神经(XII):此神经由延髓发出,经颅底舌下神经孔穿出,主司舌肌活动。此神经受累后,伸舌偏向病侧,伴有舌肌萎缩。

颈交感神经:颈交感神经受侵,会形成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睑隙变狭等症状。

肿瘤一般较晚期时才侵犯面神经(VII)、听神经(VIII)、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副神经(XI)和舌下神经(XII)。

如何优选检查法

一、鼻咽癌仪器检查有哪些

在中年男性病人,若突然出现原因不清的一侧持久性耳咽管闭塞症状,或鼻涕带血,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首先应想到鼻咽癌的可能。

1.一般检查:先检查口腔、口咽、下咽和喉部情况,若无病变,即应注意详细检查鼻咽腔。极简单的鼻咽检查方法是用手指探查,此法无需咽喉部麻醉及任何设备。

检查时应以酒精消毒手指,并要注意鼻咽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物。因绝大多数鼻咽癌触及后易出血,故探查后要察看咽部及手指有无血迹。有后鼻镜最好应用后鼻镜查鼻咽部,仔细观察软腭及咽部有无麻痹,耳咽管、咽顶及咽隐窝等处有无肿物及溃疡性病灶,以及鼻咽两侧的对称性等。手指检查注意勿用力挖抠,以免引起大出血。

2.CT/MRI检查:可清楚显示鼻咽腔内病变,以及腔外侵犯部位、范围,深层淋巴结,骨、肺、肝的转移情况,对疾病分期治疗方案、放疗计划制定及预后都大有帮助。CT与MRI二者各有所司,CT可直观地显示颅底骨被破坏的情况。MRI因为有轴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维显示,更清楚可见咽旁侵犯的软组织肿物,肿大淋巴结、颅底各自然孔道肿瘤侵犯情况,以及脑实质的改变(指腔隙性脑梗死,放射性脑坏死等)。

3.B超:①有助于检出肿大淋巴结;②可判断颈部实性或囊性肿块的区别,以鉴别肿瘤与非肿瘤疾患;③多普勒彩超,可区别颈部肿块的良、恶性等。

4.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发现骨转移,并可在症状出现前3个月发现病变,较X光提前3~6个月,其阳性率高于X光30%。

二、化验检查

1.鼻咽癌,常伴有血清EB病毒抗体、VCA-抗体和EA-抗体滴度增高,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已有EB病毒抗体阳性,并随病情进度而增高,病情好转而下降。特别对于普查、寻找原发灶及放疗后动态随访有意义。

2.细胞涂片检查:也是个好方法,阳性率可达70%左右。方法是用棉签涂擦或钢圈刮取鼻咽部分泌物,镜下寻找癌细胞。

3.病理切片检查:鼻咽癌常需病理检查确诊。大多数外生型鼻咽癌的活组织标本很容易取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活检钳子,经由鼻腔上向后外方采取组织或用一把弯钳放在软腭后面,用手指引导,即可采取鼻咽顶部及咽隐窝处肿瘤组织。位于耳咽管处较小的肿瘤,需由后鼻镜引导从鼻腔镜采取组织标本。周围有水肿的浸润型肿瘤,一般不宜采取。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切取或穿刺活检,常较容易做出诊断。若上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是转移癌,尤其证明为淋巴上皮癌时,大多提示原发灶在鼻咽部。

如何优选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一、放射治疗

放射源的选择:以外照射为主,超高压治疗的疗效较好。

后装腔内放疗是一种短距离放疗,组织剂量随着深度增加而以平方反比定律递减,因而只能治疗鼻咽腔内表浅肿瘤、放疗后鼻咽腔内残余肿瘤或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例,而不适合于鼻咽肿瘤已超出腔外,如已侵犯颅内鞍旁海绵窦、颈动脉鞘区、颞下窝、上颌窦后壁、翼腭窝等处的病例,此时应以外照射补救。

立体定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精确地将高能量射线集中于靶区,使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由于剂量曲线迅速递减而少受或免受照射。此项技术用于根治鼻咽癌,放疗后的残存癌或复发癌的推荐量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五年生存率达50%以上。

二、化疗

鼻咽癌远处转移率颇高,是致死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导,初诊时已有5%~11%的病例发生转移,中期患者已有40%亚临床病灶,尸检材料高达87%,所以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障之一。

1.全身化疗:许多抗癌药物都能使鼻咽癌症状缓解和肿瘤缩小。目前,一般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较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噻替派、顺双氢双氨络铂(PDD)、卡铂(CBP)、博莱霉素(BLM)、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等。近来多主张联合用药,疗效可比单一药物为佳。其中顺铂加氟尿嘧啶可达90%缓解,但必加用放疗以提高治愈率。

2.插管化疗:方法有颞浅动脉逆行插管、面动脉逆行插管等。化学药物的选择应以作用力强,而药物作用时间短为宜。适合此条件者当首推氮芥,其他可选用消瘤芥(硝卡芥)、顺双氢双氨络铂、氟尿嘧啶、塞替哌、氨甲蝶呤(同时肌肉注射甲酰四氢叶酸)。

3.半身阻断化疗:阻断下半身血循环后,进行化疗,以期药物集中到上半身。笔者多年应用半身阻断治疗癌瘤,在上半身癌瘤中,包括鼻咽癌治疗获满意疗效。关键是选择合适药物,策划好方案,将它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以“单枪匹马”对阵。在治疗方法上的选择必依据病变的特点而选,由于鼻咽癌对放射线非常敏感,疗效也好,故以放疗为主与化疗联合治疗为好。对转移灶,在用放疗无效的残癌病灶,可选用手术切除。其他如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均可在选择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