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战胜癌症需“三防”:你不可不懂的癌症三防知识
32987100000041

第41章 唾液腺肿瘤的防治

什么是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除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之外,还包括分布在唇、舌、腭及颊黏膜等处的多数小唾液腺。唾液腺肿瘤较常见,大、小型唾液腺均可发生,但最常见的部位是腮腺,其次是颌下腺,而舌下腺的肿瘤很少见。

如何早期发现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良性占62.7%,其中混合瘤占94%。混合瘤发病以30~40岁居多,男女比例几乎无差别。常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病程短者2周,长者达50余年,平均8年左右,大多因肿物生长加快或局部有酸胀感而促使患者就诊。常以耳垂为中心,在其下方或后方出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有时亦可从耳屏前方开始。一般在3~5cm大小,肿瘤多呈结节状,硬度不一,可活动。病史长者肿块可巨大,除有局部坠胀感外,一般无其他不适。而腮腺恶性肿瘤发生率小于良性肿瘤,但对人体影响较大,且表型各异。

一、恶性混合瘤

在腮腺及腭腺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初发即为恶性者,在腭腺中占绝大多数。多见于40~60岁,平均年龄约42岁。病程为1个月~4年,平均约2年,一般生长较快,局部常有疼痛或麻木感,有些伴发神经功能障碍(如面神经麻痹、舌下神经瘫痪等)。肿物较硬,常向深部组织浸润,或与皮肤粘连固定,有时溃破。肿瘤位于腭部者可以破坏腭骨及上颌骨,巨大肿块可以堵塞口咽或鼻腔,影响饮食及呼吸。可有淋巴结转移,少数可见血行转移。

良性混合瘤癌变者主要见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少见于小涎腺。患者年龄多为50~60岁,平均年龄约53岁,病程15~40年,平均约24年。近期生长加快,临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肿块,少数可发生淋巴道转移或血行转移。

二、黏液表皮样癌

女性稍多,20~40岁多见,病程一般较长,平均3年左右。多见于腮腺(71.3%),在腮腺恶性肿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恶性混合瘤,国外资料显示70%~90%发生于腮腺,为腮腺多见的恶性肿瘤。在小涎腺中则多见于腭部,其次为下颌磨牙后唾腺。肿块大多较硬,边界不清,活动性小,有时肿瘤溃破经常流出一些黏液分泌物,此种情况发生在腭部和下颌磨牙后唾腺时,易误诊为黏液囊肿或牙源性瘘管。黏液表皮样癌少见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三、腺样囊性癌

生长缓慢而侵袭性强,男女发病无大差别,30~50岁居多,病程平均4年左右。本病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舌下腺及腭腺,腮腺甚少。②常循神经束衣扩展:临床常见(约1/3患者)不同程度的神经受累症状,如感觉异常、麻木感、疼痛、神经瘫痪等。腭腺的腺样囊性癌可循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造成颅底骨质广泛破坏,产生剧烈头痛、眶内或耳内疼痛以及视力减退等症状。肿瘤位于颌下腺及舌下腺者常侵犯下颌骨,出现下颌骨内疼痛或唇麻木等症状。

四、乳头状囊腺癌及腺泡细胞癌

这两种肿瘤均不常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病程平均在7年左右,绝大多数在发病2~3年后就诊。体征类似混合瘤,但常有近期肿物生长加快和疼痛。腺泡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腮腺,常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较少。乳头状囊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五、腺癌、未分化癌及鳞状细胞癌

男多于女,其比例为2:1,病程较短,平均约8个月,少数腺癌患者病期稍长。肿物生长大多较快,局部疼痛,常见肿瘤溃破及神经受累表现。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常见。

如何优选腮腺肿瘤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腮腺良性肿瘤应在保存面神经的原则下,作肿瘤与部分腮腺切除术,但决不可单纯肿瘤局部剜出,因为腮腺混合瘤常以伪足侵入腺体中,不全切除常导致复发,故有亚恶性肿瘤之称。恶性肿瘤累及面神经时,如只是纤维性粘连而不是肿瘤性浸润破坏,亦可在对面神经加以妥善保护下行肿瘤与部分受侵腮腺切除。如神经已受累则应将受累的神经与肿瘤一并切除,有些恶性肿瘤临床上既无面神经受累表现,术中面神经又可与肿瘤分离,则在不影响彻底切除肿瘤的情况下,保留面神经。如腮腺恶性肿瘤侵及腺外或下颌骨时,需将受累的组织一并广泛切除。

涎腺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一般采用外科治疗。当临床触及区域淋巴结肿大且诊为转移时,应作颈淋巴结清除术;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则应密切观察,不必行淋巴结预防性清扫,以免损伤淋巴防线。腮腺手术常有下述并发症:

1.面神经麻痹:若非切断,麻痹多为暂时性,仔细轻柔的操作常可避免。面神经麻痹可为部分分支或全部。不全损伤一般术后三个月左右多可恢复,可给予维生素B 1及B 12、按摩、红外线或电兴奋理疗、针刺及电针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永久性麻痹可考虑做成形手术。

2.腮腺瘘:早期表现为耳垂下方皮下有唾液积存,可穿刺吸尽后加压包扎,持续2~3周。如已形成腺瘘,可考虑行放疗,大多可以治愈。

3.耳颞综合征:主要见于腮腺切除术后,为一种味觉刺激反应,即患者在进食时患侧颞部或颊部皮肤潮红出汗。一般术后三个月左右即可发生,发生率在30%~60%或更多。其原因一般认为是迷走神经再生,即主管涎腺分泌的副交感神经和支配皮下血管的交感神经被切断后,一些断端再生的神经纤维错位愈合。副交感神经是涎腺的分泌神经,故在味觉刺激时皮肤潮红出汗。目前此症尚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

二、放射治疗

主要是对较晚期的唾液腺恶性肿瘤行术前照射,以提高切除率,或是行术后补充照射,以提高疗效。其适应证大体如下:

1.可以手术切除,但有很大困难者,可先行放射治疗使肿瘤缩小,以利手术切除。

2.不可行手术切除者,若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远处转移,全身状态极度衰弱,可考虑放射治疗。

3.病理检查对放射线高度敏感者,如囊腺癌等(但仍需结合临床上的表现和个性化特点,不能仅凭病理检查做贸然处理);

4.恶性肿瘤或病理检查疑有恶性者,术后应补充放射治疗。

5.复发性肿瘤再次手术切除后,多可加用放射线治疗。

6.手术与放疗结合治疗:手术与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研究发现,单纯手术组10年生存率25%;术后加放疗为83%。治疗后复发率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为70%,放疗与手术结合组则仅为35%。由此可见手术与放疗结合可以提高生存率。

三、如何优选治疗方法

腮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对无法切除之残癌加用放疗,多可提高治愈率。

腮腺癌的预防

主要是及早对腮腺良性肿瘤予以手术切除。且在腮腺瘤切除时,必做病理检查,以利确诊和进一步治疗。

笔者点评……

头部肿瘤的处理方法不像颅脑肿瘤处理那样有诸多棘手问题。但由于它所处地位的特殊性,所以也就显得出奇了。这是因为从脑部发来的神经,都通过它的管辖领地,还有些是它本身的特殊组织结构的原因。1.关于上颌窦癌的治疗,由于上颌窦除了减轻头部重量和发音的共鸣箱作用外,多无重要作用,所以应不遗余力的以根治为前提,所留残疾以人工颌补救缺损;2.鼻咽癌,虽然是几厘米(cm)的小区域,可它所发生的癌不仅破坏性大,造成对脑神经的损伤,而且还可全身转移,危及人的生命,真可谓“洞小妖风大”,所以必须积极而又彻底的清除这一恶疾。但任何强敌都有其薄弱之处,鼻咽癌的薄弱点在于它很怕放射线,正因它对放射线很敏感,所以必首选放射线治疗;3.舌癌治疗的重要环节在于舌的特殊作用,由于它不仅是口中食物绞绊机,而且是语言的调解器。所以有人形容说话不清楚叫“半舌子。”最近有发现它可以指挥残障人轮椅的电脑,俄文把舌和语言作为同义语,可见舌的重要性。为此,笔者认为只要达到根治目的即可,不应以为“舌”是伸手可取,而妄加危害于它。笔者反对为彻底切除舌癌而连无辜的下颌也切除的所谓“舌癌加颈清扫的联合根治术”。由于舌癌开口可见,且每日都与之相会,早期诊断不难,治疗当较容易,关键是提高警惕,多可根除;4.关于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多无过多顾虑之处,一是它处于体表位置,很容易被发现。使人担心的是面神经由腮腺中穿过,由于它的损伤后果严重,且莫说可造成眼斜口歪,而产生毁容,更由于口水外溢伤损津液影响进食营养和由于眼睛不能很好闭合,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已足以使人产生莫大疑虑。由此可见,此处癌症根治不可不更加关注。为此,手术时必加大保护面神经力度,其法可先行将其暴露妥善保护后,再行根治手术为宜,这是医生起码医德与医技的要术。而且对腮腺癌治疗决非一种方法,其他如放疗,γ-刀、X-刀,粒子束刀以及生物治疗等,所以要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序贯个性化治疗原则,去谨慎保护面神经并有效的根治癌症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