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27:频繁赶会场,到处投简历
参加招聘会是求职者的必经之路,现在无论是高校还是就业市场,每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很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选择空间也很大。但当前大部分求职者的普遍做法是:简历做上几十份,什么招聘会都跑,有好的单位就投简历。
曾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自以为是地说:“我投了180多份简历,难道没有一家单位看中我?我就坐在宿舍等着就行了,还瞎忙乎什么!”
大家心里都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到处都撒网,总能网到一两条大鱼。有些求职者,从开始就为找工作忙得团团转,听说甲地举办招聘会,就拎上简历赶过去;刚到那里又接到乙地单位的笔试通知,只好急匆匆投完简历后赶去笔试;还有的人自己去一处参加招聘会的同时,委托同学或朋友帮忙到另一处投简历。
“频繁赶会场,到处投简历”,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投档与面试、笔试冲突,顾此失彼,要么是投档简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或者几个单位同时要求签约,进退两难,最终让人心力憔悴,也未必找到理想的工作。
以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学生为例,其实他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由于他没有仔细研究市场需求,因此所投的简历没有丝毫针对性。用一份模式固定的简历去打动180多家不同的用人单位,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许多人在求职之初错误地认为,只要频繁出入招聘会场,投递足够数量的简历,就一定会得到工作机会的垂青;也可能天真地认为不会每次都失败,一定会有赢的时候。在一种焦灼浮躁的心理状态之下,心急火燎地大把大把发送简历,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早已普及的今天,将一份简历进行复制、粘贴,然后群发电子邮件,简直易如反掌。但这种行为与站在街头,不分对象地散发广告和传单又有什么区别?显然,这种不肯脚踏实地为目标奋斗而靠撞大运的投机心态,简直就是在赌博。当然赢得成功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人力资源专家曾做过统计,一个人至少要经历6~10场把握较大的不同公司面试,在3~4个到手的工作机会中比较筛选,才能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求职者得到一个工作机会的代价起点是100份简历,而要得到理想的好工作,恐怕得需500份以上。既然如此,看到每场招聘会结束之后,满地散落任人践踏的简历你也许会见怪不怪了。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让自己的简历更出彩,赢得考官的青睐,为自己争得面试机会,这才是求职前期的重中之重。
求职者多参加几场招聘会,多点选择余地的想法没错。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找工作时要先对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现在一些省会城市每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特别提醒求职者在参加招聘会时要有所选择,首先要明确招聘会的规模,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招聘会,不要盲目地赶场子,做无谓的付出。比如说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这种招聘会与一般的人才招聘会不同,是由主办方专门为高校毕业生组织的招聘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毕业生在这类会上找到工作并解决户口、人事档案关系等问题的几率很大。
另外,求职者不要指望在招聘会现场就能得到答复。如果招聘单位前挤了很多人的话,最好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单位信息,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同时,求职者参加招聘会最好能够避开高峰期。这个高峰期一般在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左右。在参加招聘会之前,求职者一定要通过相关网站了解将要参加招聘单位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了招聘会现场再大海捞针似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
据某市人事人才网统计,在网上才市、现场招聘、报纸期刊、电视电台四种媒介中,通过网上才市了解信息的求职人员占到总人数的49.71%,经过长时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培育,数字才市已经成为人才供求链中的主流渠道。此外,招聘代理、短信求职等新型方式的兴起,也为求职者打造了多平台的就业渠道,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不妨根据自身能力和欲就职行业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投递简历,往往可以取得另辟蹊径的好效果。
误区28:使用假证件
应届大专毕业生小莹前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行政秘书职位。面试时,小莹以其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英文水平,以及出色的临场发挥,赢取了主考官的赞赏。该公司人事经理当即决定聘用小莹担任总经理秘书一职,并请她次日带齐证件和有关资料前来办理任职手续。小莹为能得到这一份环境优越、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工作而高兴不已。
回到表姐家里,小莹才发现由于匆忙南下,身份证及大专毕业证等都留在了湖北家乡。办理任职手续,没有证件怎么行呀?小莹想,自己与广州的堂姐名字、相貌都比较相像,就拿堂姐的证件前往该公司应聘,蒙混过关算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莹就到该公司办理任职手续。人事部门职员要求小莹交齐身份证、毕业证、计生证、健康证等证件的复印件时,小莹慌了:她面试时亲口告诉经理自己是未婚的,而堂姐已有了一个一岁的小孩,这样一来,身份证、毕业证还可以搪塞一下,但堂姐的计生证上面清楚地写着“一孩”,这怎么解释啊?正当小莹为此发愁时,精明的职员已拿着小莹堂姐的身份证与小莹本人作对照,并问小莹:“你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小莹答不上来了。接着,职员要求小莹交计生证时,小莹只好说没有办理。职员说:“因为有关部门规定,员工必须具备上述证件方可办理任职手续。”无奈之中小莹只得向职员坦白一切,职员说要征询经理意见后再答复她,请小莹先回去等消息。结果可想而知,小莹根本不可能等到这家公司的通知。
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求职者为了更易于受聘,便想出了使用“假证件”的歪招,企图蒙混过关。这样做的结果,受害的往往是自己。一个聪明的人事经理,可以从你的语言、你的神情中看出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到底有多大能力,可以做出什么成绩。他们不会仅凭一张“毕业证”,就毫不犹豫地录用你。
求职时使用假证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欺骗行为。使用假证件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卑,认为自己学历低,否认自己的能力;二是虚荣心太强,觉得学历低很没面子。
即使用人单位当时没有看出求职者证件里的“猫腻”,但欺骗后得来的成绩毕竟是短暂的,而谎言揭穿后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将给你一生带来遗憾,成为不能抹去的污点。试想,连递交的个人资料都是假的,怎么能让领导放心地将工作交给你,怎么能让大家在未来合作的日子里信任你呢?
求职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也不错,但应聘的条件也相应要求较高,有的求职者面对用人单位(例如:学历、年龄、技能等)要求不太适合的条件时,便采取购买假文凭、虚报年龄、编写假材料等手法来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正确的做法是在应聘时不被文凭、年龄所累,实事求是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你的长处,因为文凭并不代表水平,经验也很重要,年龄稍稍超出不重要,只要其它条件符合,用人单位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只要你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在这个世界上假的东西无法立足,而且往往会害了自己。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要的是有真才实干的人,因此,如果你真的有才,就别以假欺人,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工作。
误区29:蓄意欺骗,隐瞒真相
齐先生去一家大型超市应聘经理助理一职。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再加上他善于言谈,因此用人单位相当满意,基本上确定下来,只差最后审核了。
超市审核齐先生的负责人在调查中发现,齐先生曾在另一家公司服务过。但奇怪的是,齐先生并没有把这段经历列入履历表。于是赶紧向那家公司查证,才知道他们中意的这个人,的确曾在那儿工作过一阵子。
在最后面试的时候,超市负责人追问齐先生是怎么回事,齐先生马上露出慌张的表情,说:“唉呀,我只在那里做了五六个月,那工作真是糟透了,跟他们一开始和我说的完全是两回事,我当然得赶快走人,重新再开始呀。这有什么好提的?何必讲得那么清楚呢?”
只因为齐先生蓄意隐瞒了这段过去,使只差临门一脚就要进去的企业,又最终将他拒之门外。
谎报相关资料是许多求职者遭到招聘单位拒绝的原因之一。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荐材料弄虚作假
有些求职者为使自己成为单位抢着要的对象,找到最理想的单位,弄虚作假,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虚”,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有些毕业生在制作简历时,为自己编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和荣誉证书,个个成了学生会主席、协会会长;还有的毕业生擅自更改学习成绩。
◆一人多职
一些求职者为了保证“有业可就”,往往采用“广撒网”的方式,结果部分求职者往往会与几家用人单位达成签约协议。有的求职者一人占着几家单位,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签约,也使那些想就业而没有找到单位的人失去了很多机会。
◆保底签约
一部分准备考研的毕业生为以防万一,往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先找个单位挂着,考不上就去工作,考上了就和单位解约;还有些毕业生临近离校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毕业后户口和档案被打回原籍,为给自己“留条后路”,都想尽办法先签个单位保底,等碰到更好的机会再说。
◆肆意违约
不少毕业生故意曲解“双向选择”,想当然地认为既然选择单位具有自主性,那么签约和违约也应当是自己的权利。要么在签约的同时就想着违约,要么刚刚到单位就开始跳槽。他们往往找出一大堆理由,譬如“还有更好的单位”、“这个单位不适合我”、“人往高出走”等等,视协议书为一纸空文,随意毁约,全然不顾用人单位和学校的感受。
这样的求职者弄虚作假,或临阵易帜,或随意违约,不仅给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人才培训和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也表现出求职者对自身的极不负责,对自己信誉、形象、前途的践踏。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求职者的声誉,破坏了他们的群体形象,降低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信任度,使诚实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无端遭受怀疑眼光的审视,无辜受辱,造成心理损伤。
某些求职者会在履历表上故意省略曾经犯错被开除或因公司缩编被裁员的经历,企图蒙骗招聘者,达到自己被聘的目的。对于普通求职者来说,这种自我保护式的欺骗行为往往能蒙混过关。但是如果你是一名高级人才,企业会很在乎你的所有经历,这样做只会对你不利。
其实在现代社会,履历表上出现待业的空档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了,而且各种原因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单纯。企业并购往往造成许多高级人才被解雇,沦落到求助于中介公司,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真的没什么丢脸的。在中介公司和企业调查这些经历的时候,他们自然希望你坦诚以待。当然,他们不是叫你和盘托出你几个月来辛苦求职的辛酸。资深职业专家提醒求职者,你可以在履历表上列出过去工作上的重大表现,到了和招聘方负责人讨论的时候,再坦白详述这些待业的空档。这样的话,就不用担心后来对方会挖出什么不光彩的事。
求职要诚实,为人要正直。诚实正直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信任的基础。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是最需要勇气和正气的。因为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在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或噤若寒蝉、三缄其口时,勇敢地说出真相。试想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只能靠弄虚作假或一味迎合去谋得某个职位的人,他能长久取信于人吗?所以说诚实正直的品质是获得信任的基石,求职者不可等闲视之。
误区30:等待“天上掉馅饼”
在频繁找工作、选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求职者隔岸相望,只求看准时机,一击命中;也有人终日抱怨,自卑气馁,一边是满嘴“工作难找”的论调,另一边却又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着某日清晨起床,一份如意工作便已到手;还有些有些求职者认为,自己能否被录用关键在于老板,如果老板不用自己再优秀也没用,因而也不去积极争取,象征性地应聘就是了,只等着天上掉陷饼,老板突然决定录用他。
在求职过程中,究竟应该主动出击还是盲目等待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生活学习到爱情事业,人生的每一步既是选择后的结果,又是下一次选择的开始,尤其是在就业问题上,就业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过去那种“考上大学,便等于端上铁饭碗”的论调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淘汰,“优胜劣汰”的原则正贯穿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过去那种“一证护体,便可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馅饼和午餐,只能靠竞争,要竞争,只能主动出击,盲目地等待,只会错失良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一部分求职者仍在茫茫然不知所为,花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就业。问起他们原因,多半是回答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是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但也有人说,根本就不想干,反正家里也不缺这几个钱。
初听到这些回答,确令人瞠目结舌,但只要细想,我们便不难窥探出求职者就业心理的一丝端倪。若将这部分人粗略分类,大致为以下三种:
◆“高不成,低不就”者
这部分求职者往往是较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将起点定得很高,从一开始便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很高的台阶,对工作挑挑捡捡,一味地考虑自己的条件、爱好、兴趣。对那些没有达到目标的工作是弃之不顾,符合要求的工作,却又竞争不过别人。于是,就在这样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来做”,就业终成一纸空谈。设置就业的台阶固然是好,但台阶若太高,往往一开始是难以跨越的,跨越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所以,与其在台阶下徘徊,倒不如从最初就量力而行,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度,先就业后择业。只要有了良好开端,还愁没有腾飞的机会吗?
◆“瞻前顾后,三心二意”者
心理学家认为,做事经常犹豫不决者,通常是缺乏自信的人。由于这部分大学生既非毕业于名校,又非优秀的毕业生,因此常会缺少自信心,所以在面临工作的选择问题上,三心二意的毛病更是屡见不鲜。既想要这份工作,又觉得那份工作也不错,或者干脆抱着再等一等看有没有更好的态度,其结果往往是就业机会在左顾右盼中丢失了。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隔一山看另一山更美”只会让你错失眼前的风景。
◆能力、综合素质较差者
这部分求职者通常是读死书的书呆子,虽然和别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走出的大学门槛,但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处事经验都逊于他人,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往往最忌讳徒有其表者。有知识不会运用就像是不会使用武器的士兵。试问,在战场上,这样的士兵又岂有不败之理?曾看过这么一则报道,某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到一家外企面试,哪知面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英语专业毕业的他,却无法说上一句流利的英语,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惊叹!面试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当今时代,老板用人的最大原则当然是要为他创造利润,而不是请来侍候的,因此他们更喜欢那种积极主动并富有挑战精神的求职者。在我们周围,也可以找出很多勇于毛遂自荐的人获得成功,而那些怯于自荐或坐等其成的人则只能在原地踏步的例子。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再也不是那种“待价而沽”或等人“三顾茅庐”的时代,如果不主动出击,让别人看得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你就有可能“坐以待毙”或错失良机,至少你获得机会的可能性就小。
即使有了工作,也不能就此满足,应该发挥毛遂自荐的精神,推荐自己去做某件工作或担任某项职务。不过热门的职务和工作竞争者较多,这种毛遂自荐的效果不会太大,但总比闷声不响好。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建议你去毛遂自荐——面对困难的工作。
如果你有能力,可自告奋勇地去挑战那种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工作,在别人都不愿意做的时候,你的毛遂自荐正好可以显示你的存在,如果战则成功,你当然是惟一的英雄!如果失败,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也不会有人责怪你,因为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此外,你的毛遂自荐,也替招聘单位解决了难题,他们对你的感激当然不在话下。而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将成为你日后面对更艰难工作的勇气来源,你的作为也将成为人们给你最高评价的基础,光是这一点,就可让你在日后“享用不尽”。
不过求职者在“毛遂自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事求是
不要吹嘘自己的能力,有几分能力就说几分话,过于吹嘘,别人会认为你说大话,反而给人不诚实的印象。
◆事实胜于雄辩
强调自己的能力时,最好有具体的事实,让事实说话胜过你说得口干舌燥。
◆以诚为本
如果你没有事实来表明你自己的能力,那么诚恳实在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毛遂自荐没有如愿,千万别灰心丧气,因为你的勇气已在别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次失败正是下次成功的本钱。
误区31:选择工作凭“算命”
南京的张小姐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由于她所学的是医疗专业,自认为这是一个热门,一开始对那些小医院根本不屑一顾。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张小姐没有找到一家大的医院。南京没有找到,她并没有泄气。于是离开南京,辗转上海、苏州、武汉等地求职。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所去的几个城市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
后来张小姐又回到南京,终于在江宁区一家民营医院找到一份工作。由于她有研究生的这个文凭,这家医院对她非常器重,尽量让她发挥所长。也许是医院肯定了她的能力,不久她的性格就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是把身边的同事不放在眼里,接下来连医院的领导也瞧不起了。由于她目中无人,工作中有些问题不能和同事沟通,最终导致一起医疗事故,医院炒了她的鱿鱼。
离开这家医院,她先后又去了另外几家医院,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去了工作,成了一名高学历的无业人员。
失业后,张小姐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也许是受到的打击太多,她渐渐地变得忧郁起来。一天,在寒山寺门前,张小姐看见有几个算命先生在那里给人算命,她就走了过去。一名留着长须操着安徽口音的老者热情接待了她。张小姐报过生日后,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连连摇头。称张小姐命运不好,才导致工作受挫。最后,算命先生还说现在这种情况才刚刚开始,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如果要想事业一帆风顺,就必须按照他的指示才能消灾,但这得付一笔钱。
张小姐听了算命先生的一席话后,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心里非常难过。一天晚上,她的情绪特别恶劣,乘男友外出之际,留下一封遗书后,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自杀。所幸被人发现,送到医院及时抢救,终于挽回一条性命。
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求职者对就业产生了恐惧,并对自己的将来感到很茫然,有些人明知道街上的算命看相不可信,但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还是选择这种方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种原因:
◆对自己没有信心
大学生通过算命来指导自己求职乃至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求职者无法得知自己的行为谁负责,因为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一旦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今后的生活、对未来缺乏信心时,他们就很容易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所谓的‘大师’身上,寻求一种慰藉。“不问苍生问鬼神”,试想:一个人既然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要奋斗干什么,有什么困难去卜个卦就行了。如此安排命运,事实上是对自身的一种极度的不信任,长此以往,就会失去进取心与自信心。
◆教育方面存在误区
“反对封建迷信”是小学生就知道的口号,为何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仍然“求神问鬼”呢?这说明某些高校教育存在误区。家长每年花近万元的费用把子女送入大学,本想让他自强自立成人成才,没想经过几年高等教育后,却开始“求神问鬼”了。所谓“几万辛苦钱,越学越回头”,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大学生算命,就业困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正是因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求职者才依靠“算命”来推测自己的职业倾向。
参与算命活动的学生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遇到无法解决、完成的现实问题,另一种是对未来感到焦虑,但算命除了心理暗示外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求职者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待困难和问题,求助一些真正能够给予帮助的专家、团体进行咨询。
心理脆弱是很多毕业生的通病,虽然就业压力以及考研难度逐步增大,但是毕业生用“算命”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自我安慰、自我减压实不可取。抑郁烦躁,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尤其是在被几家用人单位拒绝后,或者在考研复习中遇到困难时,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想找个人说说话,帮自己出出主意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发展到靠算命先生指点迷津,让“上天”安排命运的地步,让人不能理解。
如果仅仅是娱乐,听听也无妨,但如果学生对算命深信不疑,那就是迷信。迷信带来的危害太多太多:
如果“算”出来的命运很好,很容易使人不努力:“既然上天注定我会找到好工作,我何苦要着急呢?”
如果“不幸”被算命先生说是“命运不济”,则会造成心理上的消极:“反正我再努力也不可能找到好工作,努力也白搭。”
生活中遭遇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意志上的消沉,如果连奋斗的动力都失去了,那么不管你“鸿运当头”还是“命运不济”,结果都只有一个:失败。
所以,求职者不应该根据算命先生的只言片语,草率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应该理智对待就业、升学压力,根据专业知识和性格特征、个人能力等综合因素来评价自己,树立起现实的、积极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把握自己的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算命是属于民俗学中命理学的内容,没有科学根据。专家提议,学生用算命来缓解心理压力,倒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来充实自己。只有通过扎扎实实地奋斗,才会找到合适的个人位置。
误区32:盲目考证
走进大学校园,各类证书考试培训广告充斥着宣传栏空间。四六级、雅思、注册会计师、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驾驶证、软件工程师……各类证书培训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考职业资格证书,是当前大学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众多大学生心中的头等大事。
很多大学生为使自己求职的选择机会更多或是增加简历的魅力,纷纷加入考证大军,报考各种证书,如土木工程的学生会报考普通话等级证书和会计资格证书;经济法专业的学生却报考导游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而考取驾驶证更是各类专业学生追逐的目标。
然而,某高校的毕业生小靳最近十分苦恼:他考取了众多行业的资格证书,但求职时却不占任何优势,还被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是学业不专。
大学生考证热主要是迫于工作的压力,多一个证书等于是多了一项谋生的“资本”;而已参加工作的中青年考证主要是“充电”,为将来重新进行职业设计打基础。据某项调查资料表明,参加考证的人中在校学生比例占了5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目前大学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脱节,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学习心中底气不足,只能借助于多考证书来弥补,所以目前大学生中时髦的“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们考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据统计,每种证书考试培训费和考试费从数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大学生四年为考证花费平均为两三千元,有的甚至高达近万元。加重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干扰了他们在校的正常学习。南京大学的一位老师认为,证书多并不代表综合素质高,有时恰恰反映了一些学生的浮躁心理,浪费了大学时期宝贵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虽说“技多不压身”,但是现在招聘单位对各种证书的热情远没有求职者想象的那么强烈。MCSE、CISCO等专业IT认证等号称“百万年薪的钥匙”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并不太吃香,要求计算机从业人员具备以上证书的寥寥无几。而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等高级证书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也并非必要条件。相反,一些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基础证书倒给单位留下踏实可用的印象。例如,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师等级考试,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中高级秘书培训和办公自动化认证。
盲目考证是近年来毕业生求职的一个典型误区,大堆的证书未必能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筹码,有时甚至反受其害。
某知名国企的人事部主任指出,企业招聘中会参考一些专业证书,如计算机或外语等,但企业也最不喜欢没有针对性的行业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不能代表大学生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真才实学。相反还会有一些学生由于频繁考证浪费了时间,也牵扯了过多学习精力,自己本专业的成绩反倒不理想。用人单位并不看重五花八门的证书,盲目考证也会给单位带来为人不踏实的感觉。
大学生考证的进取精神值得鼓励,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走进误区。各种证书不是大学生求职的筹码,而只是一个参考依据,用人单位看中的还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力。学生考证应建立在学业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要专而不乱,更不要耽误正常的学习。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许玫认为:“如果大学生以逃课为代价去搏取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因此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对于众多期望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同学,上海市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建议:第一要慎重,不要什么热就考什么,也不要跟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需要,结合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第二要密切关注职场需要。第三,要量力而行,考虑自己的精力和经济能力,不要贪多。
考证不是大学生求职的最大砝码,真正的砝码是实践经历的丰富程度和对岗位的认知态度。一些手持多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有着丰富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大学生更受企业青睐,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上手,与同事的关系较为融洽。
误区33:简历包装华而不实
有些大学生求职时似乎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注重自我包装,侧重在简历包装上猛下功夫。比如,不惜花大把钞票,把报名照拍成艺术照,以为一张漂亮的脸蛋能够吸引面试官的眼球。
有些简历则被“打扮”得分外花哨:加个图片封面啊,文字周围打印一圈花边啊,图片封面加上正文足足有几十页,而前七八页根本找不到真正反映求职者实力的内容……
还有一种更加恶劣的情形,就是在简历中“谎报军情”。
简历是对求职者能力、受教育情况、经历、技能、工作经验等基本情况的简要介绍和总结。一个人的简历其实就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的第一印象。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取招聘单位对求职者初步认同,争取拿到面试的入场券,仅此而已。因此在写简历之前,必须事先设想招聘者究竟要看什么。他们最有可能的需要是一个能力、学历、相关经验等方面结合的最好的、并且最适合自己组织(企业)需要的求职者。你要知道,通常招聘者见识过各种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推销自己的手段,所以他们练就了辨别简历优劣的“火眼金睛”,并在办公桌旁放置一个废纸筐,随时准备将不中意的简历丢入其中。
简历是求职者向企业展示自己的第一机会。在制作简历时,许多人往往抱着尽善尽美的心态,为了突出自己,就要把简历制作得面面俱到。制作精美、内容详实成了制作简历的心理标准。但在招聘经理面前,这样的简历却华而不实。
实力相当的情况下,面试官有权挑选一张赏心悦目的面孔来参加面试。可你是否想过,当面试官亲眼看到那位令他大失所望的真人时,那种上当受骗的心情是何等惨烈。其实,这位面试者的长相还算可以,可惜对比之下才花容失色啊!更严重的是,这种视觉上的落差会让面试官对应聘者的诚信度大为怀疑。
我们不难想象,面试官面对的可不是你一个人的简历,而是几十份乃至几百份的“小山”。本已头昏眼花的他,瞄到一份花里胡哨的简历,翻也懒得翻就扔在了一边。简历不就是图个简单嘛,第一轮删选的时候,考官分配给每份简历的时间是10秒钟,根本来不及看其中的附页或是求职信。
一家企业的人事经理赵先生在查阅应聘者简历时发现,某大学的学生会副主席特别多。打电话到大学确认后,冒充者瞬间原形毕露。更有甚者声称自己曾在某著名大公司任销售主管一职。试问,大公司怎么可能将如此重担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呢?别天真的以为面试官会被你天花乱坠的吹嘘迷惑,他们的社会经验可比你老道得多!
要写出一份引人入胜的简历,就要殚精竭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招聘广告、职位说明书以及他人的简历等一切有可能的地方收集所有相关信息,仔细领会拟应聘职位广告的措辞,来推敲如何表达自己将要提供的信息。因此,求职者必须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成就、专业素质、工作经历以及性格特征。书写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水平。简历的大部分空间要用于展示求职者的主要信息,这就意味着所组织的内容必须是结构紧凑易于阅读,如果信息组织松散混乱难以阅读,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毫无疑问,招聘单位阅读简历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发现那些总体资质和背景情况适合某一特定职位的人,所以求职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简历发出自己就是在技能、能力和资质等方面与招聘单位所需职位相匹配的合适人选这一关键信息,以引起招聘单位的足够兴趣和重视,从而确保获得面试机会。
简历是求职者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求职是否能够成功。如果掌握不当,它会给求职造成麻烦;如果能书写一份漂亮的简历,你的应聘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说,制作简历是应聘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在家中联系工作还是出门应聘,手上都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简历。
◆简历写作的标准
个人简历的写作标准是整洁、简明、准确、真诚。简历一般应打印,保证简历的整洁性;简明则要求简历字数不要太多,以便让招聘者在几分钟内看完,并留下深刻印象;准确即要求简历中的名词和术语正确而恰当;真诚是要求内容实事求是,不卑不亢。
◆简历的要素
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简历一般分为中文和英文简历,中式、港式、英式和美式简历,以及书面和电子网页简历。一份好的简历应包括下列要素:
——个人基本信息
如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国籍、婚姻状况、住址、详细联系方法以及户口状况。
——教育和培训背景
如本人的学历、学位、就读学校、所学专业、资格证书以及能证明求职者接受过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或培训的各类材料。不过应注意应聘的职位越高,学历的重要性就越低。这是因为对招聘的职位而言,能力和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如果求职者刚刚步人社会,那么列出自己的学习经历也许能证明求职者对某一行业的兴趣和倾向。
——工作经历
如单位名称、职务、职位或职责、工作业绩及奖励,也包括实习和参加的各类社会活动等。写好工作经历的关键,不在仅仅罗列自己做过的工作,而要在叙述自己工作的转换过程中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工作经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有利于拟应聘的工作。应该通过工作经历的描述显示,在每一个阶段,你的能力都有所增加,并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适合应聘的职位。
——技术和技能
如专业技术、外语及电脑达到的技术水平和等级等。在这一部分应该列出能让你显得更有专业素质和具有应聘职位相关的专业资历、能力和才干。最理想的是列出符合招聘职位需要和要求的主要技能和能力。
——性格特点
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要尽可能证明你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和办事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的特点。
——特长、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
如良好的习惯、高雅的兴趣及取得的成就和身体健康等。
——应聘职位
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写上应聘职位。许多人认为,在简历上陈述应聘目标是一种浪费,因为求职信上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应聘职位。其实不然,谁能保证一定会有人阅读你的求职信呢?
——提要
也有的人在简历的开头写一段短短的提要,来概括自己的能力、经验、素质条件和性格特征,强调自己就是招聘职位的不二人选。提要是“电梯宣传单”,它最早诞生于硅谷,意思是说人们在乘坐电梯的几秒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给他们留下印象的方法。提要是引起招聘单位兴趣的绝佳机会,但写不好也容易坏事。
◆简历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所以简历的写作也应用不同的格式和方法。常用的简历格式和方法如下:
——表格式简历
这种方式综述了多种资料,便于阅读。通常适用于年轻、缺乏工作经历,但具有诸如所学课程、课外活动、业余爱好和临时工作等经历的求职者,如刚刚离校的毕业生。
——编年体简历
这种简历是通过按时间顺序排列资料布局的一种简历。可以分为顺时序或逆时序两种。顺时序比较常用,使招聘单位最容易了解求职者的背景。如果有很高的学历或工作经历相当丰富或最近的职位十分重要,也可以考虑采用逆时序,将最近发生的事件写在前面。
——能力型简历
这种简历突出的是个人的能力和成绩。是按照技能、特长书写,主要是强调工作的种类(功能),能有效地展示求职者所掌握的技能和获得的成就。如果时间顺序对你不利,或者工作经历时断时续随意性较大,那么突出能力和业绩的写作方式,就有助于避免招聘单位在阅读简历时产生疑问,塑造更加良好的形象。
——提要式简历
这种简历适用于经历丰富的求职者。它是求职者从完整的个人简历中摘出资历的要点,作成一份提纲挈领的介绍,用于求职前期与招聘单位接触时用。
——个性化式简历
是求职者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打破常规,显示个性独创的一种简历格式。如在封面的设计、字体的变化、纸张的使用、颜色的搭配以及装订的款式等方面独树一帜,以引起招聘单位的关注。常见于艺术界、广告业、传媒业等领域的求职者。实践证明,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也是获得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求职者制作简历时,一定要避免以下问题:
篇幅过长,简历内容不简练,表达不切题意,不中肯。
篇幅太短或太粗略,简历对求职者的资格和技能没有进行完整、充分地评价,缺乏必要的信息。
难于阅读,布局不当。结构、逻辑、层次混乱,给阅读和理解造成困难。
冗长罗嗦,叙述冗赘,句式迂腐,无关紧要的事情讲了很多,必要的内容却丢三落四。
过于虚假,简历内容不是自己写的,是由别人捏造与夸张的。
错误百出。
印刷太差,字迹不清,打印不规范。
写作太差,缺乏写作技能,文字功夫欠佳。
求职目标不明确,求职者未表明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过于自夸,叙述的语气过于自负,使招聘者认为求职者的自我评价不合实际。
不诚实。求职者简历声称自己具有实际上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过于怪异。简历中的用词、结构、美饰及引用材料生僻、花哨、不合常规。
误区34:个人资料不全
郝华在《人才市场报》上看到一则信息:一家杂志社招聘编辑。郝华非常喜欢这个职业,并且自认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非常有希望受聘,于是拨打电话前往咨询。该杂志社告诉他把个人资料寄过去,然后等待通知。郝华立即提笔,洋洋洒洒千余字的简介一挥而就,文中描述了自己近三年来的工作经历及成果。当一再确认准确无误之后便投递出去。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郝华终于忍无可忍打电话询问对方。杂志社负责人事工作的小姐的答复,令郝华哑言:
“郝先生,我们的编辑人员已经招满……虽然你的学历不低,而且经验丰富,但是你给我们寄来的个人资料太简单,我们不能对你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相比之下,其他应聘者的资料比较详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能够胜任‘编辑’这份工作。非常抱歉……”
个人资料是自己生活、学习、经历、成绩的概括集锦。个人资料包括简历、各种获奖证书、获得的成果证明等。应届毕业生求职者还必须有成绩单,以及学校或个人的推荐信。准备这样齐全的资料目的是为了能让用人单位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为自己创造面试和受聘的机会。如果你的求职资料不全,将给求职带来障碍。
上面例子中的郝华没被聘用自有其他原因,但是资料不全却是其致命的因素。“编辑”如此,其他职位也一样,所以在求职过程中要带齐你的所有资料,以免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造成大好机会的丧失。
求职者应如何准备齐全的个人资料呢?下面作一系统的介绍。
◆简历
其相当于一个人的“门面”,看人先看脸,求职先看简历。一份好的简历要表明四个“W”和一个“H”,即WHO(你是谁)、WHERE(哪里人)、WHEN(什么时候毕业)、WHAT(你能干什么)、HOW(你干得怎么样)。具体包括:
姓名、籍贯、年龄(出生日期);
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学历、学术或科研及其他方面的成果;
工作经验展示的最大的优势;
爱好与兴趣。
值得提醒的是,简历光用文字表述自己还不够,最好再贴上几张令自己满意的照片。
◆各种获奖的证书和获得的成果
这是对你成绩的肯定,直接反映出你的优点、特长、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对你考察的重要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获得进一步考察的机会。
◆成绩单
它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由学校盖章核发的反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的证明。它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所学过的课程、涉猎的知识,更反映出毕业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它是毕业生推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单若有涂改部分均须有校章。毕业生须维护其真实性、严肃性。有些毕业生因某门功课成绩不好或出现过不及格,私自涂改,这是不可取的,切莫做此蠢事。现在的用人单位已很了解学校情况,曾有一毕业生为取得一个单位的好感,将自己惟——一一门补考科目作了涂改后寄给该单位复印件。单位负责人认为该生条件可以,便去学校了解,看到原件与复印件不符,虽然他只是涂改了一门并不重要的科目,但其不诚实的行为已让招聘单位放弃了他。
◆学校或个人的推荐信。
——学校推荐
学校在长期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同时对毕业生的全面情况较了解,以组织名义形式把毕业生推荐给用人单位,这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易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个人推荐
通过父母、亲友、老师的推荐达到就业的目的。求职学生直接与社会的联系、接触毕竟有限,通过他人的帮助、引荐,从而实现自我推荐是必要的,这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就业。
有些行业在学历、能力、年龄各方面都有限制,事先要核查一下自己的资格是否符合条件,千万不要存在着碰碰运气的念头。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应聘条件,还得确定自己可以胜任哪种职位。然后要准备好自己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资格任职证书、获奖证书、身份证、推荐信等材料。去面试时,应把这些资料有条不紊地放在一个公文包里随身带去,以便主试人随时查看。公文包里除了放置上述个人资料外,还可以装一些有关工作或有助于谈话的资料,说不定这些资料在面试中会发生惊人的效果。假如主试人提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可以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回答:“我前些时候也看到一篇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文章,很感兴趣,因而作了笔记,您是否有兴趣翻一下。”这样,主试人便会对你另眼相看。
误区35:求职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许多求职者写求职信时,容易犯一些原则性或技术性的错误,现列举如下,望广大求职者引以为戒。
称颂不当。如“我非常欣赏贵公司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策略”、“这个职位对我具有难以抵挡的诱惑”、“若贵公司愿意录用,本人当效犬马之劳,与公司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或“如您在百忙之中赐予面试良机,本人不胜感激之至”等等。
简写词语。平时与朋友、同学交谈时,人们习惯简称自己的学校与专业,但在写求职信时应力求避免。简称只有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环境内才能被正确理解,超出这些范围,人们可能不知所云,很容易被误解。例如“中大”、“华工”等等,广州市民大都知道是指“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但在广东以外的地区,可能很少有人明白它的意思。而且用简写词语显得不够庄重,太过于随便,所以最好使用全称。
语言重复。不要一再地重复一些形容词,这样会让人觉得赘词太多,而且看了会筋疲力尽。写求职信时,如果需要再次用到同一个意思的词汇,最好找新的词汇表达。
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意愿。许多毕业生为了取悦招聘人员,再三强调自己的学业成绩,保证自己将努力工作;有的人还数次重复说明自己对所求职位的浓厚兴趣,求职信中多次使用“我觉得”、“我看”、“我想”、“我非常希望”、“我真的喜欢”之类的词语强调语气,实际上都犯了推断上的错误,误认为热情高涨意味着成功率高。
提出个人隐私或者完全不相关的资料。写求职信时,不必提出与应聘工作不相关的事情,例如不必提及个人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或是有几个孩子。因为无论你是否单身、已婚、离婚,也不管你是不是同性恋者等等,都与工作无关。企业主管不会注意这些事情,相反的,可能还会觉得你婆婆妈妈、冗言太多,而予以淘汰。
限定答复时间。这种求职信一定失败。如“本人于某月某日外出,敬请贵公司务必于某月某日前给予答复为盼”,或者“现有多家公司与本人联络,故请贵公司从速答复”。前面那句话表面挺客气,可实际上是限定对方在某月某日前给予答复,好像给招聘人员下达命令,容易使人反感;后一句话则更生硬,如同“威胁”对方一般,潜台词好像在说:“别的公司都对我青睐有加,你不聘我就是你们的失败。”用别的单位压对方,往往会激怒招聘人员,导致机会丧失。
反客为主。用以上压下的口气写的求职信,也注定要失败。例如“贵公司的董事长鼓励我直接写信给您”,或者“贵公司某个部门主任很关心我的分配问题,特让我写信给您,请多多关照”。诸如此类,让招聘人员读信后相当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架空”自己,既然你后台那么硬,何必多此一举?干脆让你来做人事主管好了,然后把你的求职信一扔了事。
批评原单位上级领导。一味批评前单位上级领导的过错,大多数的招聘者认为是求职大忌,不管是求职信或是面谈时都应尽量避免。
求职信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是自我推销的广告,是一幅自我描述的“彩照”。在求职信中,求职者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最适合对方需要的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求职信,了解求职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文字表达水平,甚至思想、性格,凭此来进行初步筛选。求职信的一个最大优越性在于,它可以越过许多环节,直接到达决策者手中。所以说求职信是每个求职者都可以运用的“敲门砖”,至于是否能敲开门,全看你在信中怎样表现自己。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表现自己,让对方感到他是最适合这一工作的人。写求职信的目的就在于此,是让对方对自己感兴趣。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对方感兴趣的是什么?二是自己使对方感兴趣的是什么?为此,求职信自始至终应紧扣你选中的用人单位,结合该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地位以及录用标准,谈你的成就和专长。
求职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求职信,其内容侧重点和行文语气也各有不同。
◆根据有无明确求职目标划分
如果从有无明确的求职目标的角度划分,求职信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具有普适性的信,适用于不同的单位,可大量复制,到处“撒网”,但内容缺乏针对性,求职效果不佳,但也不排除碰中的可能。这种信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是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求职信,是针对某单位的某个人或某单位的某一具体职位写的。寄一封情文并茂的求职信,表示希望面谈的要求,这是一种有效的求职方式。
第三种是综合以上两种求职信的特点,属于“混合型”。信的主体部分固定不变,只是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和需求的特点增加或删去某些内容,开头和结尾注意使用准确的称呼和恰当的措词即可。这种求职信比较适用,既可节省写信的时间,亦有助于求职。
◆根据有无实践经验划分
如果从求职者有无实践经验的角度来划分,求职有毕业求职(初次就业)与重新求职(跳槽或再就业)两种情况。与此相应的求职信也有毕业求职信与重新求职信两种类别。前者指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初次求职者写的求职信;而后者则是指在职者打算“跳槽”或失业下岗者欲谋新职时所写的求职信。
◆根据是否获得招聘信息划分
如果从是否获得招聘信息的角度划分,求职可分为自荐求职和应聘求职两种情况。与此相应的求职信也可分为自荐求职信和应聘求职信两种类别。前者是指求职者在并未获得准确用人信息的情况下,主动向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冒昧写的带有自我推荐性质的求职信,以投石问路;后者则是根据某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或播发的招聘广告,有针对性地写给该单位以谋求某一特定职位及反映自身条件的求职信。前者竞争者少,可有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后者则需面对许多竞争者。
至于求职者究竟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求职信,则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
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发布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首先寄送自我介绍材料,然后通过对求职者的材料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确定面试的对象。这时求职信就成了是否参与面试的第一个依据。那么,求职信应包括哪些内容,采取如何的格式呢?
◆求职信的内容
求职信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基本情况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来源
要简单介绍你的姓名、就读学校、专业等;写出用人信息的来源,即你是从哪里得到招聘信息的,这也可以显示你对该单位已具有初步印象,同时表达出希望到该单位从事某方面工作的愿望。
——应聘的具体职位
用人单位往往为多个岗位招聘人才,因此求职者要写清楚所要应聘的具体职位,否则对方将无法回复。如果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申明自己希望获得哪一类工作岗位。为了扩大求职范围,可以附带说明,除某类工作外,还愿意并能胜任其它类型的工作。
——胜任工作的条件
这是求职信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知识、经验、专业技能,与工作要求相符的特长、性格和能力。总之,就是让对方产生这样的感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胜任这一工作。在介绍时,要力求简明,关键是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和长处,不落俗套,起到吸引和打动对方的效果。
——表达面谈的愿望
表示希望对方给予回信,并且热切地希望有一次面谈的机会。不要给对方施加压力,也不必过于谦虚,求职信自始至终要注意刻画自己的形象。
◆求职信的格式
求职信也是书信的一类,基本格式也应当符合书信的一般要求。一个人的书信如果写得精彩,他的求职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来说,求职信应包括收信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和附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称呼
求职信不同于一般的私人书信,它含有“私”事“公”办的意味,故称呼时应严谨、正规,切忌用“亲爱的”、“我最尊敬的”等私人书信字眼。不管写给什么身份的人,都不要使用“老前辈”、“师兄(傅)”等不正规的称呼。如果写给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可用“尊敬的××处(司)长”称呼;如果是“三资”企业首脑,则用“尊敬的××董事长(总经理)先生”;如果是企业厂长经理,则可称之为“尊敬的××厂长(经理)”;如果写给院校人事处负责人或校长的求职信,可称“尊敬的××教授(校长、老师)”;如果打探到对方是高学历者,可以用“××博士”、“××硕士”称呼。按照以上称呼,对方会更为容易接受,无形中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
——正文
正文是求职信的重点部分。一般书信的开头为问候语,但求职信的开头则大可不必,可直接说明自己写信的目的,表达时应简洁,并能吸引读信人看下去。
正文是求职信的中心部分,形式多种多样,但内容都要求说明求职信息的来源、应聘职位、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成绩等事项。
首先,写出信息来源渠道,如:“得悉贵公司正在拓展业务,招聘新人,且昨日又在报纸上看到贵公司的招聘广告,故有意应聘销售主管一职。”记住不要在信中出现“冒昧”、“打搅”之类的客气话,他们的任务就是招聘人才,何来“冒昧”、“打搅”。
如果你的目标公司并没有公开招聘人才,即你并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招聘新人时,你可以写一封自荐信去投石问路,如“久闻贵公司实力雄厚,声誉卓著,产品畅销全国。据悉贵公司欲开拓市场,故冒昧写信自荐,希望加盟贵公司。我的基本情况如下……”这种情况下用“冒昧”二字就显得很有礼貌。
其次,在正文中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与应聘职位有关的学历水平、经历、成绩等,令对方对你产生兴趣。但这些内容不能代替简历,较详细的个人简历应作为求职信的附录。
最后,应说明能胜任职位的各种能力,这是求职信的核心部分。目的是表明自己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特长、兴趣、性格和能力。总之,要让对方感到你能胜任这个工作。在介绍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时,一定要突出与所申请职位有联系的内容,千万不能写上那些与职位毫不沾边的东西,比如你应聘业务代表一职,却在求职信中大谈“本人好静,爱读小说”等与业务无关的性格特征,结果肯定是“画蛇添足”。
——结尾
求职信的结尾一般应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希望对方给予答复,并盼望能够得到参加面试的机会;二是表示敬意、祝福之类的词句。如“顺祝愉快安康”、“深表谢意”、“祝贵公司取得辉煌业绩”等。
——署名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直接签上自己的名字即可。国外一般都在名字前“你诚挚的、你忠实的、你信赖的”等之类形容词,这种方法不能轻易效仿。既不能过分谦卑,写成什么“你的学生××敬上”等字眼,也不要炫耀你的“签名书法”,以免对方难以辩认。
——日期
日期写在署名右下方,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年、月、日全都写上。
——附件
附件即证明材料,注意不宜过多。如学历证、职称证、获奖证书、身份证的复印件等,并在正文左下方一一注明。
写求职信时,千万不要忘记在结尾清楚地写明自己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如果让你的亲朋好友转告,则要注明联系方法以及联系人的姓名以及与你的关系,以方便用人单位与之联系。
误区36:敲不开外企的大门
现象一
有一个“海归”在美国呆了十多年后回国发展。刚回来时,他可谓是雄心万丈,自称非著名外企不去。然而在几个月到处奔波的求职过程中,他碰得“头破血流”。很多原先对他颇感兴趣的外企看到他的简历后都没有再给他回音。原因就在于他的简历上写着他在美国十年做过“政府秘书、消防员、银行职员、教师”等各种职业,可以说涉足过很多行业。各方面都是略知一二,除了一口熟练的英语,没有特别精通的。
现象二
许多求职者的脑子里始终认为去外企就是为了赚钱,钱赚少了就跳槽。“资本家的工厂里,怎么会有人情可言?”这是一位研究生去外企应聘前对朋友所说的话。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不少大型外企的老板非常在乎下属员工对本公司的感情。在他们看来,一个只重利益而对企业没有感情的人是不可靠的。他们希望你对企业有感情、忠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特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星罗棋布在华夏大地上。
外资企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不仅仅因为外企产品大多远销国外市场,能够占领国内市场,用工待遇优厚,而且因为外企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突出表现在人才流动、人才竞争的机制上。所以,每当外企和国企、私企同时招聘人才时,外企门前总是门庭若市,应聘者不绝。这种势头至今有增无减,这便是当今社会求职的一大新潮。
求职者要想进入外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思想开放、灵活。应变能力强,能很快适应新观念、新事物。
有较强的独立性。能独当一面,独立开展工作,不存有依赖思想。
具有冒险精神和风险意识。喜爱竞争,并擅于公平竞争。乐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富于创造,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
信息灵通、知识面广。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能通过自学等方式,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从而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
关心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具有基本的世界地理、历史知识。善于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各种人士交往。
时间观念强。注意效率,能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
心理素质好。意志坚强,不会因为一时一次的挫折而一蹶不振。
上述七种基本素质,是现代外企人应具备的。虽然并不是每位外企员工都已具备了这些素质,但作为外企员工和将要成为外企人的求职者,应当向这方面努力。
在应聘外资企业之前,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差距。如果有差距,不妨不急于应聘,以免应聘成功的希望微小。即使你一时被录用了,也可能在日后被淘汰。
外企在聘用人员之前,首先由聘用部门拟定一个计划,包括所需各类人员的数量、职位、工作内容和要求,上报董事会。经批准后,再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如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或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备案,并专项纳入国家劳动计划。
外资企业在人员编制上是非常自由的,招聘或辞退高级管理人员或一般员工完全由企业“自决”。被招聘人员,可由外企所在地区的企业主管部门推荐、委派,也可由受托劳动服务公司招聘,或是外资企业直接对外招聘。
在外资企业中,中方的管理人员担任着各阶层、部门的工作。其中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有:董事长、董事、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审计师、总工程师、部门经理、主管等。
作为外企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应是能够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会管理、懂技术、富有开拓精神并能较好地与外方合作的人员。
大、中型外资企业在招聘中方高级管理人员时,选择对象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正、副总经理必须懂一门外语。
凡是将录用到外企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中方人员,需要接受专门培训。培训的内容有:中国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涉外经济法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基本知识、外语等。
外资企业对一般员工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凡被外资企业录用的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期满后,由企业进行考核,合格者被正式录用;不合格者,将延长培训期或不予录用。
对考核合格的员工还要规定一定时期的试用期,只有表现较好的才能继续留用。表现欠佳者,仍可能被辞退。
进入外企的员工大多数是有固定雇用期限的,不是终身雇佣。
到外资企业求职,除了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和学历证明外,还要求具备前面提到过的基本素质,同时要求有健康的身体和特别勤劳肯干的敬业精神。外企的外方投资人或老板多为资本实业家,他们也都是经过艰苦的原始积累后,才拥有了目前的实力资本。他们在中国投资或办厂的动机,仍然是为了获取利润,所以他们决不会允许你吃他们的“大锅饭”。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益,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到外企找工作,尽管其劳动报酬相当丰厚,但从业者所付出的劳动代价,也会高于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
求职者欲到外企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一是注意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当外企公开向社会招聘时直接报名;二是可以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由这些部门向外企推荐;三是可以参加人才交流招聘大会,直接向外资企业招聘展台咨询报名。人才交流会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如在北京市就有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秋季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区的人才交流会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的推荐,或直接找上外企的门进行自荐。
具体来讲,求职者要想到外资企业应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材料准备齐全
求职者应聘前应将个人资料备齐。包括:中英文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及复印件,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的证明,职称证明材料,能证明自己取得过科研成果或工作业绩的材料,各类人才机构的推荐信,历任工作单位表现优异的证明材料,健康证明,户籍证明,个人免冠近照若干。如果你能把应聘职位的设想、计划预先准备好,到时来个出奇制胜,效果更好。
◆包装自己的形象
外企公司比国内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个人形象,因为个人形象往往代表着企业形象,所以求职者应特别加以注意。
◆掌握专业技能
应聘者应预先对所应征的职位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认真的准备。如果外企人事部门对你的报名表、求职材料能初步通过的话,接下来的就可能是笔试、面试、试用。如果你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经验是不能过关的。对外企招聘人才来说,更关心的是你的实际能力、工作经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比如说,外企的很多职位需要能掌握流利的外语口语能力,那么你如果口语不过关,则很难在面试时通过,所以你在应聘之前就必须强化提高你的外语口语水平,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写好求职信
现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有许多是由外国专家进行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英文书信进行谋职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方便,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写英文书信与写中文书信是有区别的,这不仅在于两种文学本身的差异,还在于两种文化传统、习惯的不同。要想成功地走进外国老板经营的公司的大门,就得正确使用英文求职信这一重要的敲门工具。
外文求职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包括称呼和引言,称呼要恰当,引言的主要作用是尽量引起对方的兴趣看完你的材料,并自然进入主题部分,开头要引人注目,说明应聘缘由和目的。
主体部分是求职信的重点,简明扼要并有针对性地概述自己的简历内容,突出自己的特点,并努力使自己的描叙与所求职位要求一致,切勿夸大其辞或不着边际,外企招聘人员尤其重视这一点。
结尾部分要做到合人口味,把你想得到工作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请用人单位尽快答复你并给予面试的机会,语气要热情、诚恳、有礼貌。同其它企业单位求职信相比,外企求职信具有以下特点和要求:
——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职位,求职信的内容要有所变化,侧重点有所不同,使对方觉得你的经历和素质与所聘职位要求相一致,因为外企招聘所需要的不是最好的员工,而是最适合其所聘工作的人。
——千万不要流露出不自信的思想
外企忌讳的是不自信,这与中国传统的“谦虚是美德”略有不同。在写外企求职信时,不必太谦虚,应充分强调启己的长处和技能,对自己较重要的经历和实践要较详细的叙述。
——谨记“诚实守”的原则
西方人认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第一美德。有一个外企应聘者在写求职信中谈到自己爱好兴趣时,写了喜欢旅游和赛艇,其人实际上很少外出,对赛艇更是一无所知,但为了以具有冒险精神及刺激性的形象吸引外企招聘者故意加了这两条。结果在后来面试中,主试者谈到自己也是个赛艇爱好者,但对赛艇转弯技术却不甚了解,想与该应聘者切磋。应聘者立即面红耳赤,手足无措,不由得不承认其对赛艇一无所知。主试者不满其弄虚作假立即拒绝录用他。
——写“怎么干”比”干什么”更重要
比如你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不要光写头衔,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担任这个职位的,组织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成绩,怎么组织这些活动。因为外企重视的不是你的身份,而是你如何在所任职位上发挥你的才能,他们大都以此来判断你的能力和潜力是否能胜任其所聘职位的工作。
求职者如果要在网上给外企发履历,最好把履历表做成PDF格式,这样一般不会出现乱码和错误。可以使用一些网上流行的交流符号。和普通信件或履历一样,出现语法或拼写错误都会大大不利。注意“语气”,应当像面对公司的面试人员一样,显得稳健、有礼貌。
邮寄信件时也应注意小节,按要求填写对方要求在信封上说明的应征的职位或编号,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用人单位。避免用单位信纸、信封回函或邮资已付的打印笺,这种侵占公司利益的形象在西方国家是非常忌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