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32945700000006

第6章 宝宝5个月

宝宝天生就是玩的行家,只要给他玩的空间,他就能玩出很多的名堂,甚至能玩出一个“天才”来,尤其是5个月大的宝宝,玩心最重,就连吃奶时也很淘气,总是吃一会儿就看看这看看那的,玩个没够,还有的甚至要边吃边在手里拿个玩具,玩弄一会玩具再吃一口奶,真让人没撤,但爸爸妈妈要针对宝宝这一成长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培养教育。

5个月

早教专家说

准确掌握宝宝的语言敏感期

从婴儿开始注视大人的嘴形,发出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到宝宝5个月的时候,对音乐和大人的嘴型变化较感兴趣,对着镜子看妈妈的嘴型变化能看上好几分钟,并特别高兴,对于一些简单的嘴型,能简单的模仿,宝宝还能主动的发出表达自己意愿的声音,且声音的频率和幅度明显提高。

在这个时期,宝宝是在无目的地感知语言,大多是通过模仿口型、感觉语言的音韵来提高语言能力。父母要重视这个语言的敏感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对宝宝有目的的进行语言准备的训练,为宝宝今后语言的顺利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父母可从自己的母语中,找出叠音语,正确地念给宝宝听。但不要把一种东西的名称或动作都以叠字呈现,如“穿鞋鞋、吃饭饭、戴帽帽”等,对宝宝父母应使用正确的语言,以免孩子在长大后又得纠正一次。

早教可以这样教

正确理解宝宝吃手的利与弊

好多宝宝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吃自己的手,一直吃到2岁左右才会停止,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要正确认识、理解宝宝的这种行为,了解其利与弊。

在婴儿期,吮指是作为吃奶反射的一种表现,在饥饿时,90%的婴儿会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妈妈不用担心,宝宝首先是通过嘴开始认识世界的,吃手指也就成了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然过程之一。宝宝吃手指有以下好处:

锻炼手眼协调性

吃手指的过程能够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并为日后自食打下良好基础。

促进神经功能和智力发展

宝宝“吃手”的时候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还能提高吸吮水平。宝宝把手放在嘴巴里啃,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

心理满足,消除烦躁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而言,吸手指本来就是一种反射和需求,而且吸吮手指能给宝宝带来舒服感,所以即使是吃饱了,宝宝还是会有吸手指的行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应。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成人快感的情绪,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

影响面部和牙齿生长

吮吸拇指时间久了,婴儿的上下颌的正常生长就会受到干扰,逐渐形成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噘嘴畸形等。导致上下前牙不能接触,影响切咬食物。更重要的是影响宝宝外表的美观。对处于牙齿生长期的宝宝,吸手指会让牙齿朝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也容易引发口腔问题。

影响手指发育

宝宝长期吃手指也会影响到他们手指骨骼的正常发育。长了牙的宝宝吃手指容易造成手指脱皮、肿胀等外伤,严重时甚至发生感染。

不利于个性发展

宝宝由于满足于吃手指的乐趣,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对智力和心理也有影响。

咬手指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小细节。我们应该分阶段来认识这个小细节:新生儿期的宝宝是在享受吸吮的乐趣,手指是宝宝们最有权力支配,最容易放到嘴里的物体,此时妈妈们大可不必对吸吮手指过度担心,只要保持宝宝手指清洁就行了,但前提条件是宝宝要吃饱。

随着宝宝的长大,妈妈们应该鼓励宝宝多参加游戏活动,与小朋友接触,努力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咬手指也就会逐渐被宝宝淡忘。对于恶性难以纠正的咬手指,应该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早期识字可促进语言发展

有很多家长都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认字,好多家长,包括不是有意识教宝宝认字的家长也会发现,在教宝宝看图片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字。其实,宝宝很小就可以识字,这是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依据的。

首先,宝宝的图形辨别能力是宝宝识字的基础。汉字就像是一些图形,宝宝学习汉字是把它当作图形来认识和记忆的。其次,宝宝出生后头半年,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比较迅速,功能逐渐增强,这是识字的物质保证。宝宝识字的过程是大脑皮层中复杂的神经联系形成的过程,宝宝识字的根本条件是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宝宝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形成。

早期识字可促进宝宝语言的发育,促进其观察力的形成和发展,可使宝宝的主动注意力出现得更早,对宝宝的记忆力也有增强的作用。而且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基础,早识字可使宝宝更早地学到一些知识。因此父母可经常给宝宝看一些图片,图片下要有较大的汉字,看图的同时给宝宝指认汉字,或者玩一些带字的积木,一边识字一边挑积木玩,这样更能提起宝宝的兴趣。也可以教宝宝认识一些抽象名词,或者笔画多的字,因为从很多人的实践及宝宝识字的原理看,字与字之间的差别越大宝宝越容易辨别。

教宝宝识字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能认几个就认几个,切不可操之过急过早。宝宝心智的成长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素”,只重视对宝宝的识字教育,在早期教育上光吃“偏食”是不可取的,若方法不对头则会使宝宝产生厌恶情绪,对今后的学习不利。

培养宝宝的空间感

培养宝宝的空间概念感对宝宝以后的学习有帮助,尤其是数学、几何这方面;空间概念对宝宝日后的生活也有所帮助,如看地图、找地方等;空间概念感也会影响宝宝未来的职业选择,一般来说空间感强的宝宝更容易选择建筑工程、航空等职业。

对于不满半岁的宝宝而言,训练空间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游戏,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加强宝宝的方位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宝宝的空间训练,如宝宝平常生活中随时触摸或使用的,然后再让宝宝进行回答,不会说话的可以用手指。父母可以告诉他,“奶粉在桌子上面,鞋子在椅子下面”或者“奶瓶在高处,杯子在低处”等。带宝宝外出时,牵着他的小手,告诉他“妈妈走在宝宝的右边,宝宝走在妈妈的左边”或“宝宝在妈妈的前边,妈妈在宝宝的后边”等。

1 藏猫猫

对于尚未满月的宝宝,可用一块布遮住宝宝的眼睛,或者将脸藏在宝宝左侧或右侧,或者将玩具娃娃背在身后等,通过这种简单的“藏猫猫”训练他的方位感。等宝宝长大一些后,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可让宝宝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

2 描述房间布置

给宝宝不厌其烦地讲述屋子的每一样东西都在什么位置,讲述过程中指着实物强调方位名词。宝宝稍微长大后可在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鼓励他做一张比较精确的室内地图。

3 整理物品

小宝宝可在床上放个盒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放回玩具。等宝宝能听懂父母的话后,让他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4 绘制地图

宝宝稍微大一些,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宝宝绘制地图,读一个故事,鼓励宝宝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出地图,来表现事件的顺序。当他描述每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你要强调正确的词汇的说法。

大动作能力

坐着玩

准备几样玩具,个头稍微大一些,如布娃娃、橡皮鸭子、气球等。将宝宝放在有扶手的沙发或者椅子上,让宝宝靠着坐起。

父母拿一个玩具在宝宝眼前晃动,并用玩具碰碰宝宝的小手小胳膊,逗宝宝开心,告诉宝宝:“宝宝看,布娃娃要打小宝宝了,宝宝伸手拉住她哦……”宝宝会伸着胳膊抓玩具,这时父母让宝宝自己玩,在旁边看着宝宝,纠正宝宝坐着的姿势,不要让宝宝跌倒。训练一段时间后等宝宝能独自坐着玩的时候,父母可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如将玩具举到宝宝头顶,让宝宝伸手够,或者放到宝宝身边随手够不到的地方,逗宝宝弓背伸手去取等,训练宝宝坐立平衡能力。

坐起是这个月宝宝的一大变化,随着他背部和颈部肌肉力量的逐渐增强,以及头、颈和躯干的平衡发育,他开始迈出“坐起”这一小步。父母要提供机会让宝宝“练坐”。

学“爬行”

在床上铺垫些被子、褥子之类的柔软舒服的东西,让宝宝俯卧在上面,妈妈从宝宝背后扶着宝宝的双臂,帮宝宝支起双手,让宝宝用上肢和膝盖支撑身体。

这时候爸爸拿着玩具在前面引逗宝宝,让宝宝爬过来拿玩具,妈妈在后面挪动宝宝的一个膝盖至腹下方,然后在挪动另一个膝盖,帮助宝宝向前爬行。在妈妈的扶持和推动下宝宝会爬向爸爸,去拿玩具。

宝宝已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主动用前臂支起上身并抬头。父母应经常帮宝宝做这种被动爬行游戏,但每次时间不能过长。

爬行能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力,促进整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四肢和颈部的支撑力及其胸腹背的肌肉,促进宝宝茁壮成长。

精细动作能力

拉滚球

准备一个带环的球和一根彩色绳子,将绳子系在球上面。将宝宝放在床上,让他爬着,两手支撑着身体,妈妈拿着球和绳子在前面逗宝宝,引起他的兴趣。

在宝宝注视这球的时候,妈妈用手轻轻拨动一下球,让它滚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然后再慢慢拉一下绳子,让球滚回来。演示几次后,将绳子的一端放在宝宝的手里,将球滚到远处,看宝宝能否模仿妈妈拉绳子。妈妈拉着宝宝的前臂,帮宝宝拉几次,再引导宝宝自己拉。

这时候宝宝手部动作还不灵活,可能只是无意识地碰碰绳子,如果妈妈耐心地给他示范,拉着宝宝的手练习,宝宝慢慢会观察到碰绳子和球滚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将无意识的碰触变为有意识的触摸和牵拉。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两手拿积木

准备两块小积木,妈妈拿着一块积木递给宝宝,让宝宝用左手接住,然后再拿起另一块积木给宝宝,观察宝宝是伸出右手来接,还是将积木转到右手里,腾出左手来接。

如果宝宝不会将左手的积木转到右手里,再伸出左手来接积木,妈妈应该诱导宝宝去转换,让宝宝知道两只手是可以协调使用的。在宝宝抓积木的时候妈妈可以轻轻将宝宝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让宝宝用抓握的方式拿东西。

如果宝宝一两次游戏还是学不会抓握东西和交换使用左右手,不能太勉强宝宝,让他多玩几次,因为不同的宝宝发育速度不一样,而且各项本领的发育也有差异,父母一定要耐心。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手部协调能力和抓握能力。

敲摇捏推

准备几个易于宝宝抓握的带响玩具,如摇铃、拨浪鼓、智能娃娃,并将这些玩具放在宝宝面前,首先用手指着玩具向宝宝做介绍,如:“看,一个小娃娃,哦,还会叫呢,宝宝看。”让宝宝发现玩具,然后拿起一个玩具摇晃发出声音,引导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

父母可拿着一个玩具摇晃、敲击、拍打,给宝宝演示,让宝宝边看边做,或和宝宝一起玩,拿玩具碰触宝宝或玩具,捏响玩具,与宝宝“抢”玩具等。

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还要训练宝宝的推、捡等动作,并观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及时纠正。

语言能力

听儿歌认小动物

用录放机或VCD给宝宝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提高其注意力和愉快的情绪。给宝宝选择几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父母和宝宝一起听,且边听边给宝宝模仿动物的形象和动作,父母还可以自己给宝宝唱一些儿歌,经常听儿歌能帮助宝宝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1 小蜻蜓

“河面上,蜻蜓飞,小小蜻蜓爱点水,我问蜻蜓在干啥?‘我在这里生宝宝。’”

2 小蝌蚪

“小小蝌蚪长得乖,长长的尾巴圆脑袋,穿着一身黑衣裳,水中游玩好自在,小小蝌蚪瞧妈妈,花花绿绿着泥彩,四条腿儿岸上跳,没有尾巴好奇怪!”

3 大奶牛

“大奶牛呀真叫棒,走起路来晃呀晃,吃进青草啊变出奶,娃娃喝了长得壮。”

4 小青蛙

“小青蛙,学游泳,头儿高抬两腿儿蹬,蝉儿唱歌把它夸,荷叶为它把伞撑。”

认识手电筒

准备一个手电筒,在灯光较昏暗的屋子里,妈妈抱着宝宝,将手电筒打开,“宝宝,这是灯”,然后再关掉,“宝宝看,灯灭了”,反复几次,拉着宝宝的手按手电筒的开关,“这是灯,灯”。然后妈妈将亮着的手电筒放在桌子上,抱着宝宝走开两步,问宝宝:“宝宝,灯呢?”如果宝宝向着手电筒的方向看就说明宝宝已经认识了,然后再换一个方向问宝宝:“灯,灯呢?”如果宝宝没反应就多训练几次。宝宝认识第一件物品后需要复习,巩固一段时间会加强记忆;通过认识东西可以提高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叫名游戏

这个游戏可渗透到生活中,5个月大的宝宝都该有个小名了,父母除了呼唤“宝宝”外,生活中也应该尽量多呼唤宝宝的小名,让宝宝通过听觉,将大人的语音和自己结合起来。

宝宝要入睡的时候,妈妈可边拍着宝宝边哼着:“宝宝真乖,宝宝睡觉了。”

宝宝清醒的时候,妈妈在旁边叫宝宝的小名:“宝宝,妈妈在这里呢”“宝宝在说话呢哦”。

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可抚摸着宝宝,“宝宝饿了,宝宝吃奶”。

经常呼唤宝宝的小名,宝宝听习惯了后,每次听到呼唤会有反应,如回头或抬眼看看,或动一动小手等,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宝宝能理解声音的含义。如果没有反应,需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地练习,经常称呼以后,宝宝就学会将呼唤和自己联系起来了。

数学能力

和“1”交朋友

让宝宝靠着枕头坐在床上,准备几个小玩具堆放在宝宝眼前,妈妈拿起一个玩具,贴近宝宝的小脸旁边,用食指给宝宝比划:“1”,放回去后再拿出另一个,同样用手比划“1”,跟宝宝说:“1个”。

然后妈妈拉着宝宝的小手,用食指做出“1”的动作,并让宝宝从玩具中拿出“1个”来:“宝宝,给妈妈拿一个玩具,1个”,边说边用手指比划。刚开始宝宝可能没有反应,或者伸手乱抓玩具,这时妈妈就拉着宝宝的手,从玩具中拿出一个来,告诉宝宝:“这是1个”。

以后宝宝要东西时妈妈要让他先用手指做个“1”的动作,再给他1个东西。在宝宝翘一根食指的时候只能给他一件东西,慢慢宝宝会理解“1”的含义。宝宝虽然还不知道“1”的含义,但经常强调宝宝会有种模糊的感觉,为以后真正认识数字有所帮助。

拍打小球

在宝宝床前挂两个大小相似的小球,高度以宝宝坐着时能随手碰到为宜。妈妈先拍打小球,引导宝宝用手拍打,当宝宝打到一个时,妈妈告诉宝宝:“宝宝打到了第一个小球”;宝宝再打第二个时,告诉他:“宝宝打到了第二个小球”,反复游戏。

随着宝宝的长大,可增加球的数量,让宝宝认识更多的顺序数字。

边推打小球边说数字,将数字信息传递到宝宝的大脑,长时间训练可帮助宝宝感知“第一”、“第二”等顺序数字。

知觉能力

厨房交响乐

准备容易发声的干净的厨房用具,如金属小匙、金属盆、瓷盘子、玻璃杯等。妈妈用小匙子轻敲瓷盘子、金属盆、塑料盆子等各种器皿,发出各种不同声音,并边敲击边告诉宝宝这些都是什么声音。还可以用木头或筷子敲打案板、盆子等器皿,制造更多的声音,丰富宝宝的听觉。

敲打时声音不要过大,发出的声音不能刺耳,选用的物品要安全,不能有利刃、棱角要光滑。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的听觉分辨能力,从而促进宝宝的听知觉能力发育。

出门望远

给宝宝穿暖和,带着宝宝去户外,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周围有房屋、树木等。

指着远处的楼房,告诉宝宝:“宝宝看,那是楼房,多高呀!”指着一颗大树告诉宝宝:“那是树,绿绿的,很漂亮哦!”指着奔跑的车子告诉宝宝:“宝宝快看,那是车子,跑得多快,哇,车子跑了”等。还可以让宝宝随意地注视着远处看,观察他的表情和目光移动。

宝宝视力发展很快,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有明显的深度知觉,能注意到远距离的物体,父母要及时锻炼,促进宝宝视觉全面发育,从而提高宝宝的视觉能力。

手心脚心

将宝宝放在床上平躺着,脱掉宝宝的鞋袜,妈妈将手洗干净,拉着宝宝的小手,在宝宝的手心里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划动,给宝宝制造一种瘙痒感,宝宝会摇着小手躲开,或者攥住小手。还可以用一个块小黄瓜片或其他比较凉爽的东西代替手指,丰富宝宝的触觉。

用同样的方法刺激宝宝的脚心。做游戏时还可以和着节奏哼一些儿歌,如:“小手心,大指头,划过来,划过去”等。

中医认为手脚心通心,对宝宝的手脚心做适量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气机运行,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经常给宝宝按摩手脚心。

这个游戏可提高宝宝的触觉反应能力,促进宝宝触觉发育。

馋嘴小宝宝

给宝宝准备多种副食品,如水果泥、蔬菜泥、米糊等,有营养且宜于宝宝消化。

在宝宝两次吃奶中间给宝宝喂少量的果泥等,要一点点喂,速度要慢,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品尝、下咽。如果是冬天,果泥、蔬菜泥可适当加热,去凉气,以免伤到宝宝的胃,但不能加热过度,会损失营养成分。

宝宝的味觉发展其实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形成,这时期的宝宝总是喜欢把任何东西、玩具或手指放在嘴巴里,而且会对某些味道有所偏好。父母应该提供丰富的副食品,让宝宝体验不同的味道,以满足宝宝的味觉需求。

思维能力

小小创作家

准备一些黏糊类食品,如常温奶油冰淇淋、果冻、婴儿专用食品等;给宝宝前面放一个大盘子,里面铺一张白纸。

妈妈用手指蘸一些准备好的食品,在纸上随便图画一些图案,让宝宝观察一会。然后妈妈拉着宝宝的小手蘸一些食品,把着宝宝的手自己在纸上涂画,然后鼓励宝宝自己画。观察宝宝的反应,看宝宝能否模仿着妈妈在纸上自己“创作”一些图案。

妈妈在旁边观察,不要过多干涉,让宝宝自己乱涂乱画,每当宝宝画出一个线条或曲线时要给予鼓励,“哇,宝宝画了一个树枝呀”或“宝宝画了一个太阳呀,真好看”,激发宝宝自由创作的热情,锻炼宝宝的创造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过程中不能让宝宝把食品吃进去,游戏结束后及时把宝宝的小手洗干净。

绣球哪里去了

准备一个小绣球,让宝宝依偎着坐在床上,妈妈用小绣球逗宝宝玩,并让宝宝自己拿着绣球摆弄一阵子;然后从宝宝手里拿过绣球,藏在手里,将藏着绣球的拳头伸在宝宝眼前,问宝宝:“绣球哪里去了?”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很茫然,就打开拳头,告诉宝宝:“绣球在这里呢!”

游戏多次后宝宝会慢慢判断出来绣球就在妈妈的拳头里面,可能会盯着拳头看或者伸手碰触,这时要奖励宝宝一下。

这个游戏可培养宝宝的判断能力,促进宝宝的简单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捏小狗

让宝宝依偎着坐在床上或小椅子上,妈妈拿着一个智能小狗玩具在宝宝面前挤捏,让小狗“汪汪汪”大叫,刺激宝宝的兴趣,然后将小狗给宝宝拿着,引导宝宝挤捏玩具,让小狗叫出声来。父母可多给宝宝演示几次,然后让宝宝随意地玩。宝宝通过自己手部的动作及小狗的叫声,慢慢会认识到挤捏与叫声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自己捏响玩具。

这个小游戏让宝宝对逻辑因果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对促进宝宝的思维能力发展很有帮助。

情绪与社交能力

做个幽默小宝宝

具有幽默感的宝宝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宝宝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靠后天培养。父母应该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更好地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1 瞪着眼睛

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2 做鬼脸

对着宝宝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宝宝能够仔细观察、模仿。

3 摸鼻子

让宝宝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和比较小的宝宝做这些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要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试着学习父母的动作。和大一点的宝宝游戏时,要让宝宝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