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已经是半岁了,这时宝宝身心的成长发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语言方面,这时的宝宝已处于语言准备阶段了,和他说话他也会呀呀地回答,因此要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运动方面,此时的宝宝已能靠着坐起来了,应多训练宝宝坐住,如果扶住他,宝宝还会在大人腿上下弹跳;在感官方面,要用玩具在他面前移动,他会用手来拿;还有叫宝宝的名字等都属于早期教育的内容。
6个月
早教专家说
让宝宝尽情地满地爬动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对宝宝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宝宝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有研究证明,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对加强手和脚的协调能力有极大的益处。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识字与阅读的能力也强。由此可见,爬可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并且婴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生怕孩子爬行时伤及身体,这种习惯或想法应该改变,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宝宝喜爱爬行这一行为,并予以细心照看。
早教可以这样教
手眼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宝宝才能真实地了解周围的事物;手是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只有手眼协调的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宝宝的运动能力、智力和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宝宝有重要意义。多看,多动手,宝宝的大脑才能更聪明。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手可触摸物品,感受软硬、粗糙度、冷热等特性,通过手和眼的共同作用,宝宝可以发现手中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发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特性等。
6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了坐的能力,于是双眼可以监控双手玩弄物品,此时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交叉,但手眼协调能力依然比较差。可以给宝宝买一些不易撕坏的图书等,让宝宝随便翻翻,翻书是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极好的活动之一。
1岁之后,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已经能够理解手中抓着的玩具与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喜欢故意把抓在手中的玩具扔掉,并且用眼睛看着、用手指着扔掉的玩具。此时,可让宝宝玩积木、拼图、玩沙玩水,捏橡皮泥、捏面团等,或给宝宝买一些用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洞洞板、穿珠玩具、套杯、套桶等,这些都能够极好地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逐渐长大宝宝发展出更高级的手眼协调动作,比如能够独自把积木垒高,拿着笔在纸上画长线条,把水从一只杯子倒入另一只杯子,父母可为他准备铅笔、彩笔、硬纸片、白纸之类的材料以及可供他随意坐、站、跪的场所,为他提供舒舒服服涂鸦的环境。
3岁以上的宝宝的小手已经非常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获得大幅度的发展。父母可经常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捡小石子,扑蝴蝶,逮蜻蜓,抓蚂蚱,捉小蚂蚁等,让大自然多彩多姿的环境带给宝宝很多惊喜,让他在那些动静相宜的环境里真正手眼互动起来。
每个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早晚不同,与宝宝所处的环境、父母施予的教育以及训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越早越好,父母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宝宝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地训练宝宝去抓、握、拍、打、敲、捏、挖、画,使其成为“心灵手巧”的聪慧宝宝。
正确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
6个月的宝宝,可用游戏教他认识身体各部位,可以让宝宝更能集中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同时游戏还可以对宝宝进行视、听觉和动作的训练,从而增进宝宝的协调能力,促进宝宝适应能力发展。
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家长还是需要强调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这是鼻子”“这是耳朵”等,并让宝宝与其他人比较身体,如“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等。
6个月的宝宝能自己坐在澡盆里,这时家长可通过轻轻抚摸膝盖、腋下、乳房、肚脐、小鸡鸡,让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后不时地告诉他各个部位的名字。
还可以通过儿歌、图片、娃娃玩具等教宝宝认识身体,如指着布娃娃或图片的眼睛说:“娃娃的眼睛在哪里?”用同样的方法指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或给宝宝朗诵一首由身体部位组成的儿歌等。
此外,父母要学习用正确名称来称呼宝宝身体各部位,尤其是隐私部位,使宝宝对自己的身体有安逸感。一个性健康的孩子或一个性健康的成人对他们的身体感觉舒适,并且欣赏自己的身体。认识到身体的所有部位都是平等的,对发展那些舒适的感觉会有特殊的帮助。
洗澡和换尿布的时刻是你开始教你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最佳时机。当孩子5~6个月大的时候,许多父母在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时常常会玩这样的游戏,“这儿是你的鼻子,这儿是你的肚子,这儿是你的膝盖,这儿是你的脚趾”,这些父母只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三分之二,而另外三分之一身体的其他部位却不同对待。
如果父母们能学着平静而没有畏惧地说:“这儿是你的鼻子,这儿是你的肚子,这儿是你的阴茎或阴部,这儿是你的膝盖,这儿是你的脚趾。”这将会让宝宝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接受许多正面信息。
用玩具开发宝宝的智力
对婴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他们在做各种游戏中不断成长。玩具在游戏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教课书一样,时刻启迪婴幼儿的心智。婴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学到“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东西”正是人的智能,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的基本素质。
玩具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声音,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使用玩具游戏时,促使婴幼儿看、听、触摸、抓握、摆弄,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发展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玩具是教育婴幼儿认识现实世界的极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一部“教科书”。
玩具是宝宝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宝宝成长中的最好伴侣,理想玩具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教育意义,还要考虑儿童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玩具类型应有所变化。乳儿期玩具类型主要为训练、培养知觉及动作的玩具。
6个月的宝宝学会取、抓、摇、拿等动作,此时期玩具的形式、大小、颜色、构造的材料也应是各种各样的,可有响铃、木头人、圆球、塑料玩具以及布制玩具等。当宝宝学会翻身时,玩具可交到孩子手中,让他拿着玩,当孩子学会爬行时,玩具应放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鼓励他爬过去够取。到了8~9个月,宝宝开始会辨别玩具的性质,重复几种玩法。这一阶段可让宝宝玩各种玩具,如娃娃、响铃、小碗,还可让宝宝看成人玩机动玩具,如小猴骑车、小熊打鼓等。10~12个月的宝宝已开始从爬发展到站立、学步,因此这时的玩具应有学步车或小推车。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玩具在使用过程中都应符合卫生要求。
开发宝宝智力的玩具很多,如串珠类、积木类、球类、娃娃类,复杂形状盒、叠杯、图画书、玩具车、拉着走的动物玩具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宝宝的游戏是需要家长适当指导和引导的。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各方面早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游戏中进行,要关怀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要正确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游戏,有时候应当和他们一同游戏。
大动作能力
小猫钓鱼
当宝宝躺在自己的婴儿床里时,妈妈用双手紧紧握住宝宝的双手,感受宝宝的力气,然后慢慢地将他拎起,使他从躺的姿势变成坐的姿势,然后变成站姿。建议每天做3~5次。为了保证宝宝的安全,建议使用以下的抓握方式:妈妈的大拇指让宝宝的五个手指握住,妈妈剩余的四个手指抓住宝宝的手腕,以保证宝宝的手腕不受伤。
6个月以上的宝宝也可以玩这个游戏,这时,你就可将宝宝整个人吊挂起来,轻轻地前后摇晃。注意:游戏时,不要前后左右地胡乱摇晃,否则很容易让宝宝的关节受伤。
这个游戏可锻炼宝宝全身的肌肉,提高肌肉耐力,有助于宝宝日后学习爬行和走路。
小青蛙
准备一个会爬动的青蛙。让宝宝趴在床上,将青蛙放在距离宝宝1米远的地方,让青蛙呱呱叫着动起来,宝宝会非常高兴地看着玩具,还会努力向前爬,去够玩具,尽管这时还不会爬,但爬的愿望有助于促使宝宝学习爬行。
然后再让宝宝坐在床上,如果宝宝还坐不稳可依靠枕头或其他东西,将青蛙放在距离宝宝1米远的地方,宝宝可能会由坐位向前倾斜变成俯卧位,企图去够玩具,这是个比较复杂的体位变换,即使不能成功,对婴儿运动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玩玩具时,应该注意的还是安全问题,给宝宝玩具前,每次都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因为掉下的破损碎片可能会被宝宝吃到嘴里,也可能会划破宝宝皮肤;是否有易脱落的螺丝和其他部件,还要注意玩具清洁等。
翻身匍匐
让宝宝仰卧在大床上,将玩具放在宝宝左侧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宝宝为够取玩具会向左侧翻,伸手使劲还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然后换个方向。这种动作要经常练习,要到7个月时才能翻滚。可将玩具放在宝宝体侧伸手够不到处,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和左右脑的统合能力的发展。
翻滚后,如果宝宝的体力还好的话,可再训练以下匍匐爬行,将宝宝放在床上,趴着,在宝宝前方用玩具引逗,由于这个月的宝宝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长可把手放在宝宝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精细动作能力
撕纸训练
准备各种质地的纸,如卫生纸、报纸、杂志纸等,让宝宝在床上稳坐,将纸放在宝宝前面,妈妈先撕几张给宝宝看,然后和宝宝一起撕,拉着宝宝的小手捡起大纸片,让宝宝的小手捏着纸片撕扯。
等宝宝会自己撕了后,妈妈在一旁观察,让宝宝尽情地撕扯着玩,在宝宝每撕一块纸后,就要及时鼓励宝宝:“宝宝撕得真好,加油!”
不能有过硬的纸,防止宝宝将小纸片放到嘴里。在撕纸的工程中,锻炼了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扔掉再拿
准备一些容易抓握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让宝宝坐着,先给他两个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让他两手均拿着玩具,然后再给他玩具,宝宝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犹如“狗熊掰棒子”。反复给他玩具,让他扔掉再拿,两只手循环训练。
在宝宝抓取玩具时,让宝宝练习从满手抓到拇、食指抓取。刚开始父母可拉着宝宝的拇指和食指捏玩具,训练一段时间后宝宝会慢慢自己用食指和拇指捏小东西。父母也可给宝宝一些豆子或珠子让宝宝捏,但要注意别让宝宝吞进嘴里。
拿出来,放进去
准备一个大口的空盒子,各种小体积玩具和物品,如:小彩球、积木块、小铃铛、奶嘴、手帕等。将大盒子和玩具堆在宝宝前面,在宝宝的注视下,将玩具一件件放进盒子里,然后在一件件拿出来,动作要缓慢。
演示完后,让宝宝自己将玩具一件件放进去,再拿出来,反复游戏。妈妈可在旁边指导、帮助宝宝。每当宝宝拿出来或放进去一件玩具时,要给予鼓励。
6个月大的宝宝学着用手指去拿捏小东西,父母应多给宝宝提供捏拿机会,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帮助宝宝提高手部的灵活性。
语言能力
儿歌认识身体
在宝宝精神状态好时,给宝宝唱一些有关身体部位名称的儿歌,帮助宝宝认识身体,丰富宝宝的语言信息,可边唱边指着相应的部位,如:
《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张大嘴巴(指嘴);两只眼睛长得大(指眼睛);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前腿短来后腿长(指腿);天里住来水上爬;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
《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拍拍(两手拍);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两手放腿上);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手方头顶上);这是眼睛,这是鼻子(指眼睛、鼻子);这是小嘴巴(指嘴巴)。”
认识父母
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和宝宝做游戏,准备一件能发声的玩具,如拨浪鼓。奶奶抱着宝宝玩,爸爸在门边摆弄一下拨浪鼓,让宝宝听见声响,奶奶告诉宝宝:“爸爸回来了。”让宝宝转过头去看爸爸。
然后妈妈在门口摆弄拨浪鼓,让声音传到宝宝耳朵里,奶奶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让宝宝转头看见妈妈。训练几次后,爸爸在门口弄出响声,奶奶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让宝宝回头看,观察宝宝看到爸爸时的表情。
这个游戏让宝宝将不同的人和相应的名称联系起来,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意思,从而提高了宝宝的语言理解、记忆能力。
数学能力
小猫咪抓老鼠
准备两对大小差异明显的玩具猫和玩具老鼠。妈妈将两只小老鼠摆在宝宝跟前,引起宝宝的注意,再拿起两个猫玩具,告诉宝宝:“猫咪抓老鼠了。”将大猫放在大老鼠旁边,跟宝宝说:“大”,小猫咪放在小老鼠旁边,跟宝宝说:“小”,告诉宝宝:“大猫咪吃大老鼠,小猫咪吃小老鼠哦。”
最后妈妈将大猫放在老鼠旁边,看能否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
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对“大”和“小”有一个模糊的理解。
三个小宝宝
在杂志或婴儿画报上剪下三个婴儿图像,贴在硬纸板上,妈妈拉着宝宝的小手指着纸板上的宝宝数:“一个宝宝”“两个宝宝”“三个宝宝”,反复数,宝宝对婴儿画像很感兴趣,会不住地挥着小手。妈妈要借着宝宝的兴致,多给宝宝贯穿数字概念。
还可以剪下一些鸭子或者小猫咪等图像来数,但每次最好不要超过三个,而且最好是同类的,以免宝宝将数字与动物种类混淆。
宝宝这时候还不知道一二三是什么意思,但经常给他做数数游戏,就会在他记忆中留下数字的概念,增加了宝宝对数字的敏感度。
知觉能力
左边爸爸、右边妈妈
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面,爸爸坐在宝宝的左边,妈妈坐在宝宝的右边;准备一个发音小玩具,如可捏响鸭子。
妈妈拿着鸭子捏响,吸引宝宝转头看妈妈和鸭子,妈妈告诉宝宝:“妈妈和小鸭子在这儿呢,在宝宝的右边。”爸爸躲过宝宝的视线将玩具拿过来,捏鸭子叫响,等宝宝转头向左边看时爸爸好奇地告诉宝宝:“鸭子在这儿呢,在宝宝的左边。”如果宝宝分不清声音的发出方向,仍然将头转向妈妈,妈妈就指着爸爸,告诉宝宝:“鸭子在那儿呢,在宝宝的左边哦。”爸爸也跟宝宝说:“宝宝看左边,鸭子在宝宝的左边。”
游戏中要不断向宝宝灌输方位知识,让宝宝在游戏中对空间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与感知,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捉迷藏
妈妈躲到屋子的一角,或到另一个房间里,让爸爸陪着宝宝。妈妈从远处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如猫咪或鸭子声,吸引宝宝的注意,宝宝可能会转动着脖子寻找,妈妈可继续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呢,小猫咪在哪里呢?”
如果宝宝分辨不出声音的方向,爸爸可给予适当帮助,如:“听,猫咪在那儿。”并用手指着妈妈的方向,帮助宝宝转头寻找声源。妈妈可不断变换地方,从不同方向发出声音让宝宝寻找。
这时候宝宝已经能够听到远处的声音,因此要适量拉远声源,培训宝宝听远处声音的能力。妈妈可以改变方向和距离,让宝宝从各个方向寻声找妈妈,距离可以逐渐增大,声音高低也要变换着,从而锻炼宝宝的听觉分辨能力和方向感,促进宝宝的视觉和空间知觉发育。
思维能力
找玩具
用一根40~50厘米长的绳子将一个小玩具系住,让宝宝坐在床上。妈妈一手拉着绳子的一端,一手将玩具扔出去,告诉宝宝:“玩具跑了,妈妈给宝宝拉回来哦!”在宝宝的注视下将绳子轻轻一拉,玩具回到宝宝身边。
演练几次后,将绳子给宝宝,将玩具放到宝宝伸手够不到的地方,鼓励宝宝去拿玩具“宝宝看,那是宝宝的玩具,去拿呀!”观察宝宝的反应,宝宝可能会爬着去拿,这时妈妈可给予指导,握着宝宝的小手拉一下绳子,让玩具回来。慢慢地宝宝会发现绳子和玩具的关系,会自己会拉着绳子将玩具拖回来。
一定要耐心,慢慢让宝宝认识发现,不能急于求成。这个小游戏可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婴儿的脸庞
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或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拿着准备好的婴儿画报,指着画中可爱的婴儿让宝宝观察,边指边告诉宝宝:“这是哥哥,这是头,这是大眼睛,圆圆的,这是小鼻子,尖尖的,这是小手”等等,妈妈还可以边指着画册,边摸摸宝宝的相应部位。
用同样方法给宝宝介绍画册中婴儿身体的各部位,如腿、胳膊、脚等,最后翻着画册让宝宝观察更多宝宝,每看到一个宝宝,就告诉他,“这是宝宝,这也是宝宝”,让宝宝对婴儿产生整体印象。这种训练可促进宝宝形象思维能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
逗宝宝开心
在晚上睡觉前,给宝宝脱去衣服,父母每人拉着宝宝一只小腿,从脚到大腿轻轻地揉搓、捏按,同时哼着儿歌,如“左腿揉揉,右腿揉揉,捏捏左脚,捏捏右脚”等。
父母同时进行,还可以搔搔宝宝的膝盖窝,逗宝宝发笑;腿部按摩完毕后再拉着宝宝的小胳膊按摩,揉揉宝宝的小胳膊,摸摸宝宝的小手,在宝宝的手心、腋下用手指轻轻地搔痒,逗宝宝开心。
父母动作要轻,能让宝宝感觉到舒服开心,使宝宝更加依恋、信任父母,加深父母和宝宝之间的感情,增加宝宝对父母的喜爱和信任。
宝宝去做客
准备一个大熊玩具,放在另一个屋子的床上,打扮好宝宝,告诉他:“宝宝,咱们去做客了,去看熊弟弟,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咱们走吧。”
妈妈抱着宝宝去另一个屋子,进门时跟宝宝说:“宝宝,咱们到了,进去要给熊弟弟问好。”走到床前,妈妈将宝宝放在大熊旁边,拉着宝宝的手和熊玩具握手,教宝宝说:“弟弟好,我来看你了。”
做客中间妈妈要即兴加些内容,让宝宝充分理解做客的快乐。如果熊玩具可以发音更能吸引宝宝。让宝宝和大熊玩一会后,跟宝宝说:“宝宝,回家了,熊弟弟再见!”等等。
妈妈可以在宝宝烦躁或不耐烦时抱着宝宝去熊弟弟家做客,因为婴儿这时候已经对环境的改变有所认识,很喜欢到别人家“串门子”。这种游戏可提高宝宝的交往热情,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