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32945700000013

第13章 宝宝12个月

满周岁了,越来越多的宝宝已经会叫“妈妈”,而有些宝宝仍没有开口的意思。有的宝宝开始会走路,而一些宝宝仍只会爬。不过也不用着急,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爸爸妈妈不必急于求成,只要耐心而全面地教养就可以了。

12个月

早教专家说

了解周岁宝宝的认知能力

12个月的宝宝认知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认知和记忆能力良好,将逐渐知道所有的东西不仅有名字,而且也有不同的用途。宝宝已经能认识四五处身体部位,可以通过口令让宝宝指自己或别人的身体部位;能听吩咐指出动物、水果、用品等五六张图片,听觉能力发展良好;能认识家庭主要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而且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家人喊宝宝乳名时,能够做出反应;能认识4种以上家庭日常用品,如灯、电视、碗、小匙等。此时宝宝仍然非常爱动,他将这种新的认知行为与游戏融合,产生一种新的迷恋,例如他不再将玩具电话作为一个敲打玩具,而会模仿父母打电话的动作。

这时期父母要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向他介绍更多的新物品,经常带他到外面认识更多的事物,同时可教他认识简单的图片汉字。

早教可以这样教

儿歌和童谣让宝宝更聪明

快1岁的宝宝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虽然会说的词语很少,但是对大人的许多日常用语已经能准确理解。这时期父母要多给宝宝朗诵儿歌和童谣,增加宝宝的语言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宝宝的语言词汇,为宝宝的说话打好基础,从而促进宝宝左脑语言智能发育。

在给宝宝选择和朗诵儿歌童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所选的儿歌童谣语句要简单,最好3~5字为一句,如:“小花猫,拔萝卜,拔不动,摔地上,小黄狗,来帮忙”等。

再次,要有音乐美。儿歌的节奏要鲜活明快,朗朗上口,而且最好押韵,这样宝宝就能比较容易地记住并模仿。

而且,儿歌的内容要有信息含量,这样在宝宝联系发音的同时,也能接受到许多信息,能认识更多事物。

还有,儿歌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形象一些,这样符合宝宝的思维习惯。宝宝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对于不满一岁的宝宝而言,接受形象的东西要比抽象的容易。

在给宝宝朗诵儿歌和童谣时要配合丰富、愉快的表情和动作,为宝宝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让宝宝身心愉悦,同时有利于宝宝的理解和记忆。

同一首歌谣可反复给宝宝唱,宝宝听得次数多了自然会模仿一些发音;歌谣是宝宝早教的一种好手段,父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坚持朗诵、吟唱,不能操之过急。

理解宝宝的大叫声

好多宝宝会大声尖叫,父母会担心,会手足无措;其实,只要掌握了宝宝大声叫的秘密后,父母可对症下药,应对宝宝的大叫。

首先父母应该明白,大叫也是宝宝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语言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为将来的语言表达做准备了,放声大叫只是宝宝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就如宝宝的手语和肢体语言一样。大叫可锻炼宝宝的发音系统,就像小鸟初试啼声一般,宝宝会觉得自己发出的声音很好玩,就会有意大声叫起来。

再次,大叫是宝宝在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是想让父母了解他的意愿,并予以相应地满足。因为大声尖叫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宝宝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发觉虽然自己的个头小,却能用最大的声音去吸引每个人的注意。于是在他们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尽全身力气去喊叫。如果他们的叫声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下一次他们的分贝会更高,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在宝宝大叫时父母应该先确定宝宝身体上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例如,是否是尿湿了、饿了、累了或想睡觉了;如果宝宝身体上没有不舒服处,而且也不饿不累,那么父母应该考虑宝宝是否是感觉到寂寞了。通常宝宝会尖叫来要求父母的关心和爱抚,这时父母应该想想是不是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有时候宝宝不想被长期的关在围栏或婴儿床里,而是想去外面串门子,也会发出抗议的大叫声。

如果宝宝只是兴趣来临,大叫几声,或看到什么好奇的东西大叫几声,父母可顺势模仿宝宝叫,引导宝宝训练发音系统;如果宝宝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而大叫,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具体情况,适当给予满足,尤其是生理上的需求。

此外,父母也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尤其是对宝宝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声叫喊。

培养宝宝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只要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的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

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力。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学习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宝宝一生受益匪浅。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

过去一般家长都认为是在宝宝上幼儿园后,或上小学后才开始培养学习习惯,其实,现在有好多早教专家认为,宝宝的学习习惯在婴幼儿时期就该开始培养,即在宝宝上学前就应该养成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在培养宝宝学习习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即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保证充足睡眠,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收回原处等。这是因为许多学习习惯与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实质上是相通的,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在做游戏时,父母要通过玩具、动作、表情、声音等多种方法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投入到游戏中去,如果宝宝精神不集中,可暂停游戏,或选一个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再做。

再次,父母要根据宝宝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宝宝的读物,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好选择一些图画书,适当配有图释汉字,让宝宝翻看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无意中记忆图片的名字。父母可陪孩子一起看插图童话书,并给宝宝讲书中的故事,引起宝宝的兴趣。

此外,还要教宝宝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远等。

宝宝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形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

大动作能力

投球

用旧报纸捏几个直径4~5厘米左右的纸球;准备一个鞋盒,去掉盖子,构成一个开口纸盒子。

将纸盒子放在地板上,让宝宝站在离纸盒子70厘米左右处,妈妈先拿起一个纸球投进盒子里面,然后给宝宝一个纸球,告诉宝宝:“宝宝,投进去。”宝宝会模仿着妈妈往纸盒子里投球。妈妈可拿一个球给宝宝做示范,让宝宝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球、扔球。

在宝宝投进去后妈妈要给予鼓励,“哇,宝宝好棒哦!”如果宝宝准确率很低的话,可将盒子适当移近10~20厘米,以免宝宝老投不进去会失去兴趣。

这个游戏可锻炼宝宝的臂部肌肉,提高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踩影子

在风和日丽的时间,带着宝宝到户外散步。在宽敞的马路或儿童娱乐场所里,妈妈指着爸爸的影子向宝宝惊喜地喊道:“哇,大影子!”然后用脚去踩,爸爸慢慢走动,妈妈跟着边走边踩,并一边告诉宝宝:“宝宝,过来和妈妈一起踩爸爸的大影子。”

宝宝这时已经能独自走路了,他会摇摇晃晃地去踩爸爸的影子,踩到了影子爸爸和妈妈要惊喜地夸奖宝宝:“哇,宝宝好厉害,影子踩哭了,呜呜呜。”宝宝会更加兴奋地去踩,这时爸爸可适当走得稍微快一点点,但要保证能让宝宝跟上。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的独自行走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有利于宝宝的大动作能力发展。如果是夏天阳光很炙热的话,一定要给宝宝防晒,带个遮阳帽或选择在清晨或晌午阳光温和的时候去做游戏。

精细动作能力

翻书

拿一本专供婴儿阅读的大开本彩图,薄而耐用,让宝宝双腿伸直坐在床上,将书摊开在宝宝的双腿上,一页一页帮宝宝翻,一边指着书里面的彩色图片告诉宝宝这个是什么,在做什么等。如果是配插图故事书可边看边给宝宝指着图讲故事,引起宝宝翻书的欲望。

宝宝的小手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翻动,但可能是满手去抓,或者用手掌推书页,这时妈妈就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捏着书页,将书页轻轻提起来翻过去,而且要教宝宝顺着翻。

有时候宝宝可能会扯书页,妈妈不要指责,告诉宝宝:“扯书的宝宝就不乖了,妈妈就不给宝宝看了。”并做出不高兴或伤心的表情,让宝宝明白自己的行为会让妈妈不高兴。如果宝宝继续扯书的话,妈妈可给他找一本纸质比较厚的书。

空中画圈

用一根20厘米左右的粗线系住一个带环的棉绒小玩具,妈妈拿着粗线一头将玩具画圈旋转,在空中画圈,宝宝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将线递给宝宝,看宝宝怎样玩。如果宝宝攥不牢粗线,妈妈可先教他用手指和手掌练习捏粗线,然后再旋转;有些宝宝会拿着粗线前后晃动,甩不出圆形,妈妈可再次示范,并拉着宝宝的手臂甩出圆形,再放开手让宝宝自己甩。

妈妈要耐心教宝宝,不能急于求成,让宝宝练习手腕的快速圆形运动,先模仿妈妈,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学会。手腕的运动是手的精细技巧所必须的,为以后书写、绘画、弹奏等动作做准备。

语言能力

学童谣

小嘴巴:“小嘴巴,圆溜溜;娃娃哭,像喇叭;嘻嘻笑,像花朵。”

气球:“吹,大了;飞,高了;砰,炸了。”

小兔骑老虎:“娃娃属小兔,爸爸属老虎;娃娃骑爸爸,小兔骑老虎。”

小老鼠:“小老鼠,戴面具;啥面具?小花猫;吓吓你,吓吓他;照照镜子吓了谁?吓得自己叫哇哇。”

甜嘴巴:“我有一张甜嘴巴,懂礼貌来会说话,一天到晚忙不停,大家夸我好娃娃。”

手指头:“一个指头按按钮,两个指头捡豆豆,三个指头解扣扣,四个指头提网兜,五个指头握一起,攥个拳头有劲头。”

纠正宝宝的发音

平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宝宝的错误发音,并帮助宝宝纠正。如果父母将错就错模仿宝宝,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

宝宝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因此会有一些可笑的发音,如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将“吃”说成“七”等。

父母不要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相反,应该纠正宝宝,如当宝宝发出“苹朵”时,父母要张大嘴型发出“苹——果,果——”的音,并让宝宝模仿嘴型发音。

月亮和星星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妈妈可带宝宝来到户外,指引宝宝观察天上的月亮、星星,并指着月亮告诉宝宝:“那个圆圆的大大的圆盘子是月亮,月——亮——”指着星星告诉宝宝:“那些小小的、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是星星,星——星——,亮闪闪的星——星——”。

妈妈还可以边和宝宝观看夜空边唱着歌儿,如“大月亮,像银盘;小星星,亮闪闪。”

之后回到屋子里面,拿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再向宝宝描述一番月亮和星星,加强宝宝的记忆。训练一段时间后,在宝宝看图片的同时,可指着图片下面的汉字,让宝宝认识“月亮”、“星星”。

数学能力

小猫咪钓鱼

准备些硬纸片、细线、细木棍、剪刀和彩笔等,用彩笔在纸片上画5条大人手掌大小的鱼,裁剪下来,从1到5分别标上数字,数字要明显。

用细线分别将小鱼儿栓在5根细木棍上面,木棍大概30厘米左右长即可,做成5只吊着小鱼儿的鱼竿,分别按标号排列在茶几上。爸爸告诉宝宝:“小猫咪要钓鱼了!”然后拿起“1”号鱼竿,指着鱼竿上的小鱼儿高兴地说:“哇,钓到了,1号鱼啊!”

这时宝宝可能已经自己动手抓鱼竿了,如果他抓起的是“3”号鱼竿,爸爸可指着鱼儿喊:“哇,小猫钓到了鱼,是3号鱼啊!”宝宝每钓一条鱼,告诉宝宝鱼的编号,并夸奖宝宝。

不能让宝宝单独接触器具,父母要多注意,别让宝宝将丝线和杆子含进嘴里。

数学儿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床上,爸爸坐在宝宝的背后,爸爸拉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对拍,妈妈边拍手边唱以下数学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小蝴蝶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我家屋檐住巧燕。

你拍三,我拍三,小鸟展翅飞上天。

你拍四,我拍四,小花猫捉耗子。

你拍五,我拍五,动物园里看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兔采蘑菇。

你拍七,我拍七,小鸡唱歌叽叽叽。

你拍八,我拍八,蝌蚪长大变青蛙。

你拍九,我拍九,小鱼小鱼水中游。”

知觉能力

认识花

妈妈指着牡丹花可告诉宝宝:“这是牡丹花,红红的,圆圆的。”并拉着宝宝的小手摸一摸牡丹宽大的花瓣;在金黄色的菊花跟前告诉宝宝:“这是小菊花,金色的,小小的像星星一样。”拉着宝宝摸摸小菊花细而柔的花瓣,问宝宝:“菊花摸着舒服吗?”

用同样的方法,向宝宝描述其他的花儿,并让宝宝摸摸花瓣,还可让宝宝闻一闻带香味的花,如玫瑰、郁金香等。

妈妈和宝宝在欣赏花时,加深了宝宝对颜色、形状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宝宝的触觉信息。花儿是立体实物,仔细观察,可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促进宝宝的视知觉发育。

宝宝找呀找

准备一些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父母将这些玩具或物品藏在屋子里的某处,然后通过空间方位的叙述来提示宝宝去寻找。

妈妈拿着玩具鸭子,一边哼着歌儿一边藏起来,“小鸭子,嘎嘎嘎,藏起来,宝宝找呀找。”宝宝的目光会追随着妈妈,但可能记不住藏在哪儿了,妈妈就用方位描述来提醒他:“宝宝,你的鸭子在台灯的右边、故事书的上面,看到了吗?”然后指导宝宝去找,当宝宝拿到玩具时要给予夸奖。

这个游戏可帮助训练宝宝的方位感,提高宝宝的空间智能识别能力。

思维能力

寻找图片的另一块

准备一些旧画册或者彩色杂志等读物,在画册中找一些色彩鲜明、图案简单的图片剪下来,如宝宝画像、苹果图片、小猫咪图片,用大头针把这些图片钉在硬纸板上,让宝宝观察一会,并向宝宝介绍每个图片的名字。

然后将每个图片从中间对折剪成四小片,各取下其中一片混起来,让宝宝寻找。妈妈指着硬纸板上缺了一块的苹果图片问宝宝:“那块苹果哪里去了?”然后指着放在一起的三片碎图问宝宝:“苹果在这儿呢,宝宝找出来好吗?”并帮助宝宝找出苹果的残缺图,拼在纸板上,组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用同样的方法帮宝宝拼好其他两幅图。妈妈可先示范着拼几次,并边拼边告诉宝宝:“这个是苹果,放在这里”“这是猫咪,拼在这”等,宝宝会很块学会拼图。

这个游戏可提高宝宝的形象思维能力。

自己取草莓

准备一个装茶叶的纸盒,盖子不要太紧,以宝宝能掰开为宜。

妈妈拿来几颗洗干净的草莓,告诉宝宝吃一颗,当着宝宝的面将其他的草莓放进盒子里,然后将盒子盖上,告诉宝宝:“宝宝还想吃吗?甜甜的草莓。”并做出吃东西的样子。

宝宝会抱着盒子摇来摇去,但不会打开,这时妈妈拿过盒子,在宝宝的注视下,慢慢打开盖子,给宝宝再取出一颗草莓,然后再盖好盒子给宝宝自己摆弄,看他能否自己将盒子打开取出其中的草莓。多次尝试失败后,偶尔掰开盒子拿出草莓,宝宝可能会很开心,并且摸索着如何打开盒子了。让打开盒子从偶然变成宝宝的一种技能。

这个游戏教宝宝通过观察和模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把钥匙

在三个纸盒子上面分别钻三个形状各异的孔,如三角形孔、圆形孔、正方形孔,用硬纸片剪成与孔相吻合的三块图形做为“钥匙”。

当着宝宝的面将饼干、糖块和橘子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盖上盒盖。妈妈拿起三角形硬纸片投进三角形孔里面,惊喜地告诉宝宝:“哇,打开了!”然后取出一块饼干给宝宝吃,再盖上盖子。

鼓励宝宝“开锁”,宝宝可能会拿起一个圆形硬纸片往三角形孔里面塞,妈妈摇摇头,告诉宝宝:“不对”,指导宝宝选择正确的图形,当宝宝顺利将硬纸片投进盒子后,妈妈要奖励宝宝,打开盒子给他取出一些好吃的。

继续鼓励宝宝打开其他盒子,宝宝会很乐意玩这个游戏,迫不及待地想吃到盒子里面的食物。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

故事——冰孩儿

给宝宝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宝宝通过故事学会如何正确与人相处:

“炎热的夏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热得汗流满面,一个小女孩圆圆和大家一样也很热。

圆圆的舅舅是冰棍厂的厂长,见天气太热,就派小张叔叔送来许多根冰棍儿和许多盒冰淇淋。圆圆见是舅舅让人送来的就跳着脚大喊:‘冰棍儿,冰淇淋全是我的!谁也不许吃’。幼儿园的李阿姨劝说圆圆,可圆圆仍跳着脚大闹。李阿姨无可奈何地说:‘好吧,圆圆,这些冰棍儿全归你啦’。

圆圆从小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冰棍儿本来就是我的’。说着,坐在那儿一根一根地吃起来。她一口气吃了许多根,将剩的下冰棍儿朝脸盆里一扔,又接着吃冰淇淋,吃了好多盒,突然她的头发就结霜了,可她还是不肯让别人吃。

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她的嘴唇慢慢地变硬了,像两块冰块儿,上下一动就发出‘梆梆’的声音。她用手一摸脸蛋,唉呀,不好!腮帮子成了大冰球,她变成一个小冰人了!圆圆吓哭了,眼泪叭嗒、叭嗒直往下掉,可掉下来的不是眼泪,是一个一个小冰疙瘩。

圆圆哭着说:‘我再也不吃这么多冰棍雪糕了!不要把我变成冰人’。她把剩下的雪糕分给了小朋友,过了一会儿,圆圆发现自己慢慢又变回来了。从此以后,圆圆再也不敢这么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