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聪明宝宝怎么教
32945700000014

第14章 宝宝1岁1~2个月

宝宝进入1岁以后,应放手让宝宝充分地活动。平时爸爸妈妈可陪宝宝进行抛球、装球、玩大积木等游戏,训练宝宝按照指令做动作,学会便前自己找便盆坐下,教他认识圆,以及让宝宝学说简单的话。

1岁1~2个月

早教专家说

训练宝宝拿起或拖物行走的能力

宝宝的平衡能力增强,走路也进步了,能够弯腰捡东西,然后站起来不摔倒。宝宝已经不满足在平地上蹒跚行走,也不满足于往桌子、椅子上爬,宝宝开始试探着往更高的地方、更危险的地方爬。宝宝运用手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能用单手完成动作。

宝宝可用手拿着东西独立行走,或拖拉着玩具独立行走,这种动作会改变宝宝的身体重心,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父母应该给宝宝创造一处可自由行走的安全空间,准备一些有趣的拖拉玩具,训练宝宝这方面的能力。如让宝宝拉着小车在地上绕圈,将毛绒熊从沙发上抱到床上等。

父母还可以让宝宝干点小“家务”,如让宝宝把毛巾给妈妈拎过来,把爸爸换下的鞋子提放到一边,给奶奶拿个苹果,或把垃圾袋拖过来等。

早教可以这样教

睡前故事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睡前故事一直以来是增强亲子关系的纽带,帮助宝宝更好睡眠的催化剂。最近的研究发现,父母给宝宝创造的优美、安静的故事情境可不知不觉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神经系统发育两方面来实现的。

睡前故事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第一次听故事几乎什么都没记住,但反复地听上几遍就会注意到故事中情节和次序,有时他们还会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预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些关于次序性、直觉性知识在宝宝今后数学、科学、写作等学习中会发挥巨大的潜力。父母讲故事时可以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猜后来会怎样”等。

选择内容平静、优美的故事

为了让宝宝安静入梦,最好挑选有安定感、情节变化平静的故事,宝宝才不会越听越兴奋,如《会飞的小蚂蚁》、《彩虹尾巴下面的青蛙》、《小白兔的种子》等;家长讲故事时,要把故事讲得有安宁的气氛,并不时针对宝宝的年龄和心智发育,稍微调整故事内容。

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

父母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可适当夸张自己的语言,让声音更加生动形象,多用一些宝宝喜欢的、容易理解的词语,如拟声词、重叠词等,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睡前故事就会更精彩。为宝宝讲床边故事,要用感情来表现气氛,而且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那么讲起来一定很自然生动。

如何教宝宝用词组表达意图

在这个阶段之前宝宝可能只会说单音节词汇,比如问宝宝叫什么啊,可能会说“宝”,问宝宝吃奶了没,可能会说“吃”或“奶”;但满1岁后,宝宝慢慢学会舌头拐弯,使用词组,如“吃奶”、“妈妈抱”之类的话,也就是说宝宝已经进入了短语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宝宝能够准确地使用简单词汇,通常是身边的事物名称,或经常发生的动作等,比如“鸭子”、“车子”或“爸爸喝”等。

这时期父母要在宝宝学会用一个字表达自己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宝宝用两个字以上的词组表达要求。例如,宝宝说“抱”时,可能是让妈妈抱他,也有可能是他想抱布娃娃。这时父母就可根据当时的情景引导他说出完整的词组,如,“妈妈抱”或“抱娃娃”。再如宝宝说“喝”时,父母就可问他“宝宝要喝水?”、“宝宝要喝奶?”然后教他说,“喝水”、“喝奶”。

父母在教宝宝使用词组时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多说

多说包括父母要多向宝宝说话,和多激励宝宝开口说话两方面。父母可不断地向宝宝介绍周围的人和物,详细地描述一些细节,让宝宝暴露在语言环境当中。同时还要适当地鼓励宝宝多使用口语词汇而不仅仅动动手指,比如在宝宝指着冰箱做出想要的动作时,父母可以鼓励他说出“果汁”、“牛奶”等词汇。

儿歌与阅读

儿歌和阅读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主要手段,多给宝宝唱儿歌,多给他讲故事,配合表情和动作,增加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丰富宝宝的语言词汇。同时,在押韵或重复字处放慢速度,给宝宝一定的时间模仿发音。

语言游戏

多花些时间在游戏上,鼓励宝宝说出各种玩具的名字及颜色,大人说出玩具的名字让宝宝找,让宝宝玩过家家等等。在游戏中父母要多说,并且要刺激宝宝说。

鼓励

当宝宝无意中使用短语表达他的意愿时,父母应当积极鼓励并好好表扬一下,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引导他尽量多使用短语代替哭闹和手势。

每个宝宝的语言发育程度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言语发育缓慢,1岁时还不会说词组,父母也不用着急,多和宝宝“交谈”,激发宝宝说话,多和宝宝做语言游戏,加强锻炼。

音乐开发宝宝的右脑

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被称为“语言脑”。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音乐脑”。由于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而“语言脑”的利用率则特别的高,“音乐脑”的利用率则特别的低,从而造成左右脑的功能失调。

当我们越多地使用左脑时,右脑使用的机会就会越少,甚至会关闭。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但全世界的人一辈子开发的右脑不足4%,大部分的右脑在“睡大觉”,白白浪费了,这是令人吃惊和遗憾的。

由于“音乐脑”能使人产生创造力、联想力、直观力、想象力及灵感,所以如能够设法开发利用“音乐脑”,那将会提高人类的智能。研究者强调,“音乐脑”在幼儿时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音乐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始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音乐脑”的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儿期如能让宝宝经常学音乐、听音乐、就可以大大地开发“音乐脑”,提高孩子的智能,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

音乐是人的七情六欲的表达方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开发右脑的作用。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没有详细意义指向的;温馨柔美的;有艺术价值的;与宇宙生命同步的的音乐是比较适合的。

晚上睡着以后听不到音乐的音乐教育恰恰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段,1个小时得到的效果等于白天8个小时通过开发右脑,比如弹钢琴,拉小提琴,跳舞,散步,动眼去欣赏漂亮的大自然,动耳朵欣赏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得到的效果。

大动作能力

拉棍子练走

准备一根表面光滑的短木棍,带着宝宝到户外的宽敞处,妈妈两只手分别抓住木棍的两端,让宝宝双手抓住棍子的中间。妈妈慢慢地一步步后退,牵引着宝宝向前走动。妈妈可直线走,也可绕着圈子走,不断变换着路线,锻炼宝宝的行走能力。还可以父母每人单手拉着棍子的一头,一前一后行走。

等宝宝能够很容易拉着妈妈的棍子向前行走了,还可以训练宝宝退着走的能力,妈妈向前慢速移动,让宝宝向后慢慢退步,但要小心别推到宝宝。刚开始爸爸最好在宝宝后面保护着他,直至宝宝学会退着迈步。

妈妈要边走边鼓励宝宝:“宝宝走得好,宝宝加油走!”随着宝宝走路的快慢,妈妈可适当加快速度。

捡起来接着走

准备几件不易摔碎的东西,如手帕、纸片、气球等。妈妈有意将手帕掉到地板上,指着地上的手帕向宝宝说:“呀,怎么掉了呀,宝宝帮妈妈捡起来好吗?”宝宝很乐意为妈妈效劳,会挪动着脚步过去捡,等宝宝弯腰捡起手帕后,妈妈就鼓励他把手帕拿过来:“宝宝,给妈妈拿过来啊!宝宝真乖。”宝宝会接着往妈妈那儿走。当宝宝顺利将手帕交到妈妈手里时,一定要鼓励宝宝。

还可以训练宝宝弯腰用两只手捡起东西,如将一个大熊放到地上,让宝宝去捡起来,宝宝会双手抓起熊,抱着走向妈妈。

精细动作能力

地板上捡豆子

这时期的宝宝运动能力增强,活动量也增大了许多,游戏中,宝宝也不是很喜欢坐着玩,父母可适当变换游戏方法,使其更符合这个月宝宝的状况。

例如捡豆子,妈妈将小豆子散在地板上,面积要大一些,大概两平方米左右,然后给宝宝一只比较轻巧的小碗,告诉宝宝:“把地上的豆豆捡起来,放到这个小碗里,宝宝很乖,你看马上就去捡了。”宝宝会蹲下来捡豆子,可能捡几颗后会站起来挪动一下接着捡,或者把碗放在一旁,捡几颗后跑过去放进碗里再捡,这时妈妈要教宝宝一手端着碗,一手边捡边往里面放,并教宝宝蹲着身子往前挪动脚步。

有的宝宝可能会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捡,这时妈妈要教他蹲着捡,告诉他:“地上有虫虫,会咬宝宝的小屁股,不能坐在地板上。”妈妈要时刻鼓励宝宝:“哇,捡了这么多了呀,宝宝真厉害哦!”增加宝宝游戏的兴趣。

开盖、配盖

将用过的各种各样的盒子、瓶子等收集起来当玩具,这些盒子瓶子的盖,有的可拧开,有的可掰开等。爸爸拿出大小不同的3个瓶子放在小桌子上,最好是塑料的,或其他轻巧、不易摔碎的,棱角要光滑。

告诉宝宝:“爸爸要打开瓶盖了,宝宝看,开了!”当着宝宝的面一个个拧开或掰开,然后将盖子和瓶子混在一起,让宝宝摆弄着玩一小会,告诉宝宝:“宝宝,给瓶子盖上盖好吗?”并指导宝宝配盖子,教宝宝如何拧紧盖子,如何用力向下套。爸爸可边做示范边讲解,如:“你看,放在瓶口,用手压下去”“用手指捏住,然后向这边转动”等。

鼓励宝宝自己将盖子再打开,然后鼓励宝宝自己动手配盖子。反复游戏。刚开始不要给宝宝太多瓶子,3个就够了,随着宝宝的长大,可适当增加到4~5个。

宝宝在这种开开、盖上、配盖的简单游戏中,大大促进了精细动作发展。

语言能力

说词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或激励宝宝,让他从说一个单字向说词组发展。

当宝宝看着自己的玩具小汽车时,可能只会说出一个“车”字,这时父母就告诉他:“小汽车,宝宝的小汽车。”

当宝宝指着玩具青蛙做出想拿的动作或表情时,或只蹦出一个“拿”字时,父母可借机教他,“青蛙,宝宝的青蛙,宝宝想拿啊,宝宝要拿青蛙啊,拿青蛙。”

当宝宝哭闹着要妈妈带着出去玩时,妈妈可故意问他:“宝宝想干嘛啊?”宝宝可能只会说出一个“出”或“走”,这时妈妈就告诉他:“宝宝想出去玩了啊?宝宝出去玩,走,出去玩。”

父母也可以拿着一样东西问宝宝这是什么,并告诉宝宝完整的名字,或指着画册或电视节目里面的小动物、小朋友问:“他们在干什么呢?”并仔细地向宝宝做描述等等。

初次和古诗交朋友

给1岁的宝宝朗诵古诗,关键不是让他理解古诗,学习古诗,而是让宝宝通过古诗那优美的韵律感知语言,练习发音。因为古诗一般都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喜欢听,而且可模仿其中的押韵字。当然让宝宝早点接触古诗,也可提高宝宝的学习范围。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数学能力

拍手歌

1岁的宝宝,拍到5就可以了,太长了宝宝会厌烦,随着宝宝的长大,可将整首歌都唱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

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

左左右右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

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

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

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

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天,不上学,做个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慰问军属老大妈,

你扫地,我擦窗,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

尊敬老师有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

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知觉能力

浴缸中的触摸

给宝宝准备一个水盆,盆里放上宝宝喜欢的小鸭子、彩球、积木等不同质地的玩物,再给宝宝一个量杯,盛满水后让宝宝把小玩具放到量杯里,再拿出来,引导宝宝观察量杯里剩下水的高度,为他以后认识物体的体积奠定基础。

还可给宝宝两条毛巾,干毛巾和湿毛巾,让宝宝一手拿一条比较,可让宝宝初步了解重量的概念;或把不同质地的东西(塑料杯子、木块、金属球、玻璃球等)放进水中,让宝宝看其漂浮还是下沉等。

继续刺激味觉

准备一些味道特殊的食物,最好是宝宝之前很少尝过,或没有尝过的东西,沙拉酱、稍微带辣味的凉拌蔬菜,生大蒜(蒜瓣洗净切成薄皮)、醋腌萝卜条等。通过尝试不同的味道,有利于宝宝味知觉的发育。

将准备好的食物放在一个小碟子里面,不要彼此混在一起,用筷子头蘸一点沙拉酱,让宝宝舔一下,告诉宝宝:“这是沙拉酱,宝宝喜欢吗?”再用筷子分别夹一点辣菜、一个蒜片或一根醋腌萝卜条让宝宝舔一下,看宝宝会出现什么样的表情,告诉宝宝:“这是辣椒的味道,很辣”“这是大蒜的味道,也是辣的”“这是醋的味道,酸酸的”等。

辣味和酸味不能太刺激,以免伤到宝宝的味觉,或造成宝宝以后对这种味道的讨厌;千万不能让宝宝用喝的方式尝试醋,会伤到胃粘膜,后果很严重。日常生活中这种刺激性强烈的东西应该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找爸爸

父母和宝宝在客厅里,妈妈用手遮住宝宝的眼睛,告诉宝宝:“宝宝不许看,爸爸藏好了宝宝就再看。”等爸爸藏到厨房里后,妈妈放开宝宝的眼睛,问:“爸爸呢?咱们去找爸爸好吗?”然后带着宝宝去找,爸爸可制造出一些声音,给宝宝提供线索,如大喊一声:“宝宝,我在这儿呢!”或学着猫咪叫几声,妈妈边走边指导宝宝认识方向,如:“左转,向前走,再右转”等,爸爸的藏身之地可以不断变化,如客厅的沙发背后、洗手间、其他卧室等。

这个游戏可让宝宝熟悉方位,提高宝宝的空间方位感。

思维能力

手心里寻找糖果

爸爸拿一颗颜色鲜艳的水果糖放在手心,伸在宝宝面前,“宝宝,想吃糖吗?很甜的。”当宝宝伸手来拿时,爸爸将手攒起来,假装惊奇地问宝宝:“糖果不见了,猫咪抢走了!宝宝赶紧去追!”看宝宝的反应,宝宝可能会显得茫然或盯着爸爸的拳头看,趁宝宝思考时,爸爸将手展开,糖果又出现在宝宝眼前,“哇,糖果在这里呢!”将糖果给宝宝。

再拿一颗糖果握在右手里,将两只拳头都伸在宝宝面前,“宝宝,爸爸的哪只手里面有糖果?”然后将两只手都伸开,让宝宝看清楚糖果在右手里,而左手是空的,当宝宝伸手拿时,将两手都攥住,看宝宝会掰哪个手。当宝宝掰开拿糖的手时,要奖励宝宝。

盒子里取球

准备一个小球,一个方形的小盒子,上方正中开一个小口,在下方一个角上再开一个口。

爸爸抱着盒子蹲在地上,在宝宝的注视下,妈妈将小球从盒子上方的圆口投入,告诉宝宝:“球进去了”,爸爸摇动盒子使宝宝听到球在里面的滚动声,并鼓励去拿,“宝宝,听,球在里面呢,给爸爸妈妈拿出来。”在宝宝要伸手来拿时,爸爸将盒子倾斜,使球悄悄地从盒子低端的开口处滚出来,妈妈惊奇地捡起球,“哇,球怎么出来了呀?”

然后再放回盒子里,让宝宝自己拿着盒子玩,偶尔球会自己从低端开口处滚出来,慢慢宝宝可能会发现开口,从而有意识地将球从开口摇出来。

这个游戏通过将偶然的发现变成有意识的手段,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

学会认表情

当宝宝拿糖给父母吃时,父母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让宝宝知道自己做了件好事;当宝宝把饭菜扔在地上时,父母要一面制止,一面做出生气的表情,让宝宝知道父母生气了,自己做错了;当宝宝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时,父母要开心地点头赞许,并夸奖宝宝:“宝宝真乖,知道关心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通过不同的表情在宝宝面前表现自己的喜欢、快乐、赞扬、不高兴、忧伤、生气等情绪或态度,这样宝宝可学会通过表情了解别人的感受,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更为机敏,同时还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会让别人高兴,哪些行为会让别人生气,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认识和判断。

两只小鸟的故事

经常给宝宝讲一些有关小动物分享食品的故事,如:

“一颗树上有两只小鸟,很可爱,她们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很远的地方,两只小鸟晚上自己睡觉,白天两人一起唱歌跳舞,饿了时就由个头小的那只小鸟守着小窝,个头大的那只小鸟出去找虫子,等把虫子找回来后,它们两人每人一口,从来不争抢。

有一天,小鸟哥哥生病了,飞不动了,小鸟弟弟说:‘哥哥今天你在家里守着咱们的小窝,我去给咱们找吃的’,说完就飞走了。小鸟哥哥等了好久,才见弟弟飞回来,弟弟很累,口里叼着一只很小的虫子,放在哥哥的嘴边,说:‘哥哥你吃了吧,我不饿’,哥哥说:‘我们一起吃吧’。弟弟和哥哥都想让对方吃掉虫子,可最后谁也不想自己独自吃,它们就决定每人一小口。”这就是两只小鸟的故事。

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父母还可以给他两块糖果,让他把一块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宝宝做了,一定要夸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