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盛世基石:姚崇
32914900000019

第19章 姚崇一泣,免遭“五王”之祸(2)

韦后与武三思日夜诋毁张柬之等五人,还危言耸听地说他们“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武三思还为中宗出主意说:封敬晖等五人为王,给以尊宠的称号,罢免他们的政事,外不失为尊宠功臣,内则夺取了他们的大权,是两全其美之策。中宗采纳了他的奸计,于神龙元年(705年)五月颁下诏令,封侍中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玄暐为博陵王,皆罢知政事,赐给金帛鞍马,只令每期望日参加朝见。从此,武三思“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为五王所逐者复之,大权尽归三思矣”。武三思倒行逆施,欲使历史再倒退到武则天末年。

武三思为了进一步控制朝臣,对一些不屈服自己的骨鲠大臣,采用了又拉又打软硬兼施的手段。

魏元忠素以耿介忠直闻名,过去颇受武则天所器重,这时他任中书令,是满朝文武所推重的宰相,即使武三思也怕他三分。这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晏驾,在中宗守丧期间,魏元忠摄冢宰。武三思则假称太后遗诏,好言安慰魏元忠,并赐实封100户。魏元忠手捧制书,感激涕零。武三思企图用小恩小惠以收买这位以耿直著称的宰臣,使其以后不再论奏武氏之事。

素以谔谔之言闻名的宋璟,早已蜚声于则天朝。中宗嘉奖他的刚正,由吏部侍郎擢为黄门侍郎。武三思屡次请托,均遭其拒绝。宋璟还明言警告武三思说:“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安得尚干朝政,独不见(吕)产、(吕)禄事乎?”后来韦月将告发武三思淫乱宫掖,中宗又羞又恼,十分狼狈。武三思也恨之入骨,命马上处以极刑。宋璟以为不加追查即处斩,不合法令,始终不奉行中宗的诏令。武三思嫉恨宋璟,遂将他贬为检校贝州刺史。

在武三思排除异己、结党营私的时候,发生了王同皎欲谋刺他的事件。王同皎曾参与了五王政变,因功授任右千牛将军,封琅邪郡公。后又尚安定公主,拜驸马都尉,迁任光禄卿。神龙二年(706年)三月,他以武三思“专权任势,谋为逆乱”,遂暗中召集壮士,预定在武则天安葬之日,灵驾移动之时,劫持武三思而杀之。不料同谋人冉祖雍泄了密,武三思马上使人告发“同皎潜谋杀三思,将拥兵诣阏,废黜皇后”。中宗也不察闻,遂将王同皎斩于都亭驿前,籍没其家。同谋人也被诛杀。

政敌被处死了,狡黠的武三思还不肯就此歇手,他又借题发挥,大做文章。这时张柬之等五王虽已被贬到地方,怕他们东山再起,还是寝食不安,于是又唆使其亲信郑愔诬告张柬之等五人与王同皎通谋,中宗分别将他们贬为崖州,泷州、新州、窦州、白州司马。

张柬之等五人被贬为偏远的州司马后,武三思还怕死灰复燃,又使用卑劣的手法,暗中使人书写韦后的淫秽行为,并张贴于洛阳天津桥,请求废黜皇后。中宗得知,受如此奇耻大辱,不禁大怒,立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追究此事。李承嘉诬告是张柬之等人干的,并添油加醋地说:他们“虽云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武三思又使儿媳安乐公主在宫内活动,使郑愔在外廷相呼应,最后终于将张柬之、敬晖等五人都处以极刑。

就这样,韦武集团渐渐地控制了朝政大权。

韦武集团虽然控制了朝政,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皇帝宝座。这样。中宗自然成了韦武集团的众矢之的,其帝位也就岌岌可危了。皇太子是传统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李重俊也必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在韦武集团谋夺皇位的过程中,安乐公主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物。安乐公主是韦后所生儿女中最小的一个,是中宗皇帝被废为庐陵王、迁往房州的途中生下的。当她降生时,正值四月,气候温暖,中宗随即脱下衣服把她包起来,故名叫裹儿。安乐公主长得娇美俊俏,又能说会道,成为父母爱如心肝的娇女。长大后,下嫁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在勾通公公与母后的联系中起了媒介作用,也成为韦武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安乐公主深受父皇与母后的宠爱,因而骄横不法,卖官鬻爵,也无人敢于过问。更为荒唐的是她自作制敕,作成后又把敕文遮掩起来,即要父皇署名。中宗笑着答应了她的请求,最终也不看文本。至于制敕究竟是什么内容,连中宗本人也不得而知。

中宗的纵容更助长了安乐公主的骄恣,使她更加为所欲为。史称:“中宗韦后爱宠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恃宠纵横,权倾天下,自王侯宰相已下,除拜多出其门。”安乐公主的欲壑像个无底洞,是永远也填不满的。她的权势已如此之大,尚不满足,还幻想有朝一日能像太子那样,登上皇帝宝座。神龙二年(706年)十二月,她向中宗提出了要做皇太女的请求。宰相魏元忠认为,皇太女会危及太子地位,皇太子是国家储君,今又无罪,岂能动摇?不可再立皇太女。安乐公主知道后十分不满,破口大骂道:“元忠,山东木强田舍汉,岂足与论国家权宜盛事、仪注好恶!阿武子尚自为天子,况儿是公主,做皇太女,有何不可!”阿武子系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在她看来,皇后尚能做天子,皇帝女儿又有何不可呢?

韦后一心要效颦于武则天,武三思对皇位也垂涎三尺,安乐公主也是梦寐以求地要做皇太女,于是皇太子李重俊与韦武集团的矛盾逐渐表面化了。史书记载说:

皇后以太子重俊非其所生,恶之;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忌太子。上官婕妤以三思故,每下制敕,推尊武氏。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常凌侮太子,或呼为奴。崇训又教公主言于上,请废太子,立己为皇太女。太子积不能平。

李重俊是中宗第三子,后宫人所生。曾封为卫王,任右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神龙二年(706年)七月,被立为皇太子。他虽然生得聪明果敢,但缺乏贤师良傅的辅佐,太子宾客杨璬、武崇训素无学术,只知道以狗马蹴鞠相戏嬉。因此,太子少法度,并非是一个很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太子李重俊对韦武集团的篡权活动不胜愤慨,他不能忍受安乐公主的凌辱,更不甘心坐失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他决定先发制人。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之、沙吒忠义等,矫诏调动羽林兵及千骑300余人,首先包围了武三思的住宅,杀死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又杀死其党羽十几人。然后又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分兵守卫宫城诸门,自己率兵直奔肃章门,斩关而入,敲着内宫门要父皇交出韦皇后、上官昭容及安乐公主。中宗与皇后、上官昭容、安乐公主急忙登上玄武门楼以避兵锋,并马上命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百余人在楼下守卫,宰相杨再思等人也率2000多人守卫在太极殿前。后由于千骑兵反戈,李多祚被杀。太子见难以取胜,遂率部分侍从逃到户县的树林里,被侍从杀死。成王李千里攻太极宫右延明门,欲杀宗楚客、纪处讷等人,没有攻克,反被乱军所杀。

这次兵变就这样失败了。

据史书记载,宰相魏元忠支持太子兵变,但态度不太坚定。魏元忠嫉恨武三思专权用事,及太子李重俊将要起兵时,他暗中参与了谋划。在太子率兵奔肃章门的途中,遇到了魏元忠的儿子魏昇,时任太仆少卿。随即加入了兵变的行列。到了玄武门楼下,由于李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结果魏昇被乱兵所杀,后来魏元忠也由此被贬而死。

有迹象表明,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参与了太子兵变。相王、太平公主曾参与了五王政变,在恢复李唐皇统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他俩对韦后及武三思的专权也极为不满,太子发动了针对韦武集团的兵变,他俩也是支持的。右台大夫苏珦审理这一兵变案时,有人就供认相王参与了此事,苏珦为相王辩护,竭力保全他,但安乐公主与宗楚客得知此事,如获至宝,多次要挟中宗,治罪相王,还指使侍御史冉祖雍上疏,说相王、太平公主二人“与重俊通谋”,请收留狱中审查。中宗命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审理此事,萧至忠恳切地劝解中宗说:“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则天,以天下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奈何以祖雍一言而疑之!”在大臣们的掩护下,相王与太平公主才算相安无事。

太子李重俊因政变失败而死,为韦后篡夺皇位清除了一大障碍,给安乐公主谋做皇太女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韦后与安乐公主加快了篡权的步伐。

景龙二年(708年)二月,韦后声称衣箱裙子上飘起了五色云气,久而方散。其党羽中书令韦巨源立即随声附和,扬言是非常佳瑞,请中宗诏告天下。又令画工绘其形状,宣示百官,并特为此事而大赦天下。

接着,其党羽又利用中宗好符瑞及当时人们迷信谶语的心理制造舆论。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过去高祖未受命时,天下人歌唱《桃李子》曲;太宗未受命时,天下又歌唱《秦王破阵乐》,天后未受命时,天下又歌唱《武媚娘》曲,顺天皇后(韦后)未受命时,天下人又歌唱《桑条韦也》,《女时韦也》,这都是受命之符。“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合为国母,主蚕桑以安天下,后妃之德,于斯为盛。”他还把当时的民谣加以穿凿附会,把《桑条韦》说成是韦后当国母的符命,主持桑蚕之事是天意,为韦后的篡权活动而大造舆论。醉翁之意不在酒。昏庸的中宗对迦叶志忠的别有用心毫无警觉,反乐得心花怒放。

韦武集团的党羽更加活跃起来。在迦叶志忠上进《桑条歌》12篇后,太常少卿郑愔又加以引申,编成舞咏,大肆传播。宗楚客又劝补阙赵延禧上表陈述符命,把《桑条》解释为“十八代之符”,并请求颁示天下,编于史册。中宗又十分高兴,给以重赏。

韦武集团阴谋篡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景龙四年(710年)四月,定州人郎岌上奏,说:“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要挟中宗,把他活活打死。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又上奏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社稷。”中宗召来燕钦融当面诘问,他顿首陈词,侃侃而谈,毫无惧色。中宗似有所悟,默然不语。而宗楚客却矫称制令,不由分说,命武士当着中宗的面把燕钦融摔倒碰于殿庭石柱上,折断了颈椎,当即死于非命。宗楚客看了,高兴地拍手叫好。中宗见宗楚客如此肆无忌惮,目无君主,虽不追究此事,心中很是怏怏不乐,这使得韦后及其党羽忧惧不安。

六月二日,韦后、安乐公主与经常出入宫掖的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在糕饼中掺进了剧毒,中宗食后,药性发作,很快死于神龙殿。韦后先是严密封锁中宗身死的消息,自己总揽朝政。

第二天,韦后把诸宰相召入禁中,谋划自安之策。为了预防不测,她调来了5万府兵,镇守京师,分别由韦氏宗族子侄与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培、左千牛中郎将韦绮、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等统率,严密控制着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及飞骑、万骑;又令中书舍人韦元率兵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分道巡守,加强警备。

在皇宫里,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合谋草拟遗诏,立中宗最小的皇子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相王辅政是韦武集团的最大心病,宰臣宗楚客认为“相王辅政,于理非通”,以“叔嫂不通问”、听朝礼仪不便为由,率诸宰相上表,请皇后临朝称制,罢免了相王的政事,改任太子太师。

在这一切安排就绪后,才将梓宫迁至御太极殿,召集百官隆重发丧,韦皇后临朝摄政。

过了几天,年仅16岁的温王重茂即皇帝位,是为少帝。尊韦皇后为皇太后。

韦武集团的宫廷政变似乎进行得很顺利,韦皇后已临朝摄政,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于是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及韦氏宗族的人共同劝韦皇后遵照武则天故事。宗楚客还秘密上书,假称图谶,宣称韦氏宜革唐命,还欲谋害少帝。又与韦温、安乐公主合谋,除掉相王与太平公主。

正当韦武集团在一片紧锣密鼓声中加紧策划,匆匆做最后准备的时候,不料临淄王李隆基成功地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打破了韦武集团的黄粱美梦,姚崇也迎来了返朝辅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