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78

第78章 知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改

语录

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静心录之一·文录一》

“解读”

王阳明认为,许多错误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只要将这一念之差改过后,就可以得到本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才是最可贵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干什么的,难免会犯错误。错了怎么办,如果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当然值得令人尊敬。有时我们往往碍于面子,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还可能将错就错,产生更多的错误,这就更不值得了。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说: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而三国时期的周处,同样是犯了很大的错误,但他不像晋灵公那样言而无信,他闻过而改,最终成为对百姓有用的人。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厉害。有的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最终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做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看中‘哪怕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

《人生不止一步》讲述了二战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一个在人生路上走错了如此远的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替他感到绝望的人,一个大学时偷吸鸦片,“日上三竿”还迟迟不起床的懒汉和醉鬼,一个曾被名不见经传的两家小公司解雇的人,为什么竟能成为英国彪炳千秋,功勋卓绝的首相和一位举世瞩目的杰出伟人呢?关键是他没有因自己失误而让心灵绝望,反而改过自新,一切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