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77

第77章 不能仅停留在悔悟阶段

语录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悔悟好比是消除疾病的药物,但重要的是改正错误。如果仅仅停留在悔悟上,则又会因药不治病,却阻塞在身体内,反而使旧病复发。

什么是悔悟,说起来并不难,所谓悔悟,最普通的说法,由于认识的加深,对某个看法突然来了一百八十个大转弯,真正认识到了以前的错误。

路旁的合欢树一直对梧桐树耿耿于怀,因为他总是霸道地独自占有阳光,只把一片阴影留给合欢树。因为有阳光的照顾,梧桐树越长越高,个头远远超过了合欢树。于是,他更加强势地挡住了全部的阳光。也是因为高大,梧桐树总能得到行人的关注。路过的行人都说,瞧那棵梧桐树,真是高大威猛。瞧他那得意的样子,瞧他那高高在上的样子,合欢树越看越觉得不舒服。被行人冷落的感觉不好,合欢树一度沉默寡言。连负责照顾他们的绿化工人也对梧桐树偏心,给他修剪枝叶的时候总要更温柔一些。合欢树觉得自己被冷落,是因为她一直生活在梧桐树的阴影下,所以,合欢树恨透了梧桐树。可是夏天来了,猛烈的阳光照得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某一天,合欢树惊讶地发现,梧桐树竟然被太阳晒死了。枯死的梧桐树树干很快被绿化工人运走了。这时,合欢树才悔悟到,其实她不应该恨梧桐树,如果不是在他的阴影下乘凉,或许她也会被太阳晒干的。

我们一直讲,幡然悔悟很重要,因为这是认识错误的前提。悔悟了,如果出于大度,原谅你,也就算了。如果做了错事而又不承认,任何人都不会同意。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早有历史定论的。但是,日本右翼分子竟然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历史岂容歪曲!“日本无罪”么?否!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东三省。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杀光烧光抢光,野蛮到了极点,残酷到了极点,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中国30多万无辜百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搞细菌战,用活人实验……一桩桩,一件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你们还想抵赖吗?

二战的德国,他们不但肃清纳粹渣子,承认历史罪证,而且德国总理还在波兰下跪,相比之下日本做了什么,遮遮掩掩,有时甚至是狡辩,作为受害者,我们还不愤怒吗。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比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逆谋内溃,自子鲂发,诚非本朝之所乐闻。”晋代的葛洪《抱朴子·勤求》:“病者不愈,死丧相袭,破产竭财,一无奇异,终不悔悟。”悔悟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痛改前非。如果每天都在念叨痛改前非,而不采取实际行动,让悔悟成为心里的重担,最后也会把人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