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76

第76章 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语录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传习录·丸川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做学问应该反身自问。假若光知道一味苛责别人,眼睛就会只盯着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能反过头来要求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哪里还有时间去责备别人呢?

我们喜欢议论别人,对别人能够明察秋毫,而对自己却不能有个清醒的认识。越是喜欢议论别人的人,他本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缺点,他们从不正视,不作自我批评。越是这样,缺点越是得不到改正,长此以往,缺点就会越来越多,到头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对他人来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律己,又何以要求别人呢?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看看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一个不善于反省自己过错的人,总是想把过错推给别人的,最后的结果只能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很大程度是他那种善于发现并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他曾问魏征:“人怎样才能不受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深以为然。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在唐太宗治国的日子里,魏征可谓是一位敢于进谏的功臣。一代雄主唐太宗曾这样评价魏征对自己的批评,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正是倚助魏征等忠臣的当面进谏,唐太宗改正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完善了治国之道,迎来了国家的空前繁荣。

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李世民能够这样,一般人更应该如此。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就是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勇敢地承担责任,不仅要从自己开始,更要从小孩教育抓起。有个故事是这样子的,中国妈妈看到自己的小孩走路撞到桌子,第一个动作就是跑过去打那个桌子。其实我们都知道是安慰小孩。但美国的妈妈就不一样,她第一个动作是把自己的小孩叫过来。对他说,通常一个人走路会撞到桌子有三个原因:第一,走路的速度太快你来不及刹车,而撞到桌子的。第二,你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而撞到桌子。第三,你走路一直低着头走而撞到桌子。然后就问他自己的小孩说,你是属于哪一种?来,再走一次给妈妈看,这次就没有撞到桌子了。中国妈妈这样子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影响孩子长大了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出了问题总是先找别人的错误,从来不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