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32

第32章 与朋友相处也需要一点艺术

语录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传习录·陆澄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朋友间交往,务必谦抑自己、抬高对方,可双双获益。如果贬低对方、抬高自己,则双双受损。

孔子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提倡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所谓“不如己”,是指品德、修养不如己,而不是名利、权位、学问不如己。在孔子看来,交友不仅是一种人际活动,也是一种自修方法。他说:“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他交友的选择对象侧重于品行方面,老是跟品德、修养胜于自己的交往,就越来愈接近君子了;老是跟品德、修养不如自己的交往,就越来愈接近小人了。

孟子说:“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认为,应该平等交友,不能自持年龄大、学问多、职务高,不能自恃身份尊贵,不能自恃背景深厚,而成为纯粹的朋友。交朋友是跟他的品德相融,不能有所依恃。

荀子说:“故非我而当着,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荀子认为,能够很恰当地指出我的错误的人,能够帮助我改正缺点、完善人格、避免失误,可以做我的老师。能够很恰当地肯定我的优点的人,能够鼓舞我的信心,坚定我的志向,促进我的事业,可以做我的朋友。我好他说好,我不好他也叫好,一味地讨我的欢心的人,将使我对是非失去判断力,对危机缺乏警觉性,将让我变得自以为是、浮躁浅薄,对我有害无益,是偷盗我的品格,诈骗我的智慧,抢劫我的事业的人,所以是我的仇人。作为一个聪明人,当然应该亲近能够做自己老师、朋友的人,而回避跟仇人保持亲密关系。

王阳明认为:跟朋友打交道,互相谦抑自己、抬高对方,就能双双获益;互相贬低对方、抬高自己,就会双双受损。如何跟朋友“相下”而不“相上”呢?要点有三:一是要多向别人介绍朋友的长处;二是要正视双方的优点和缺点;三是切勿在小事上处处争胜。

我们一直讲,交友要用诚心。要以道交友,追求共同的人生目标,就可结伴而行,相互扶助。以礼交友,对任何人都要保持尊重、注意礼仪。对人轻率不恭,别人根本不愿走近,更谈不上成为真心朋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每个人都有可尊敬之处。不了解一个人而轻视他,是狂妄自负;了解一个人而轻视他,是愚昧无知。要以诚交友、以义交友、以信交友,更要以智交友。这不是说要用狡猾的手段骗取信任,而是要聪明地了解别人的个性,适应别人的个性。这样就能避免矛盾,保持友好的关系。我们与人相交,最好顺而不逆,人家比较小气,何必要求他慷慨呢?人家性子比较急,何必顶撞他呢?人家沉默寡言,何必逼他开口呢?一个懂得顺应他人个性的人,他在人群中必然如鱼得水,关系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