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30

第30章 进退都是修炼的好机会

语录

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

——《传习录·黄修易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一起一伏,一进一退,是做功夫过程中不可少的部分。

人生际遇有进有退,如同海上波浪一样,有起就必有伏。对于“进”我们不用做过多说明,谁都喜欢一帆风顺。这里我们更多是要谈论挫折和逆境。挫折其实也是磨练自己品格的好时机。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邓小平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对一般人而言,能够经受起“一起一落”考验就非常不错了,更何况要经受起“三起三落”,但邓小平做到了。曾经有人问他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两个字——“忍耐”。毛主席也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也只说了两个字:“等待”。忍耐和等待,多么朴实的语言,但很能说明邓小平对待逆境的态度,要有信念,战胜自己就是胜利。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如不能处之泰然,就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导致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时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必要时应做出适当的让步;或者暂时回避相关事情,等情绪稳定后再重新面对,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