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17

第17章 率性而为,活得自在

语录

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遵循自己天性去行动的是有“诚意的人”做的事,这就是《中庸》中的“自诚明,谓之性”的意思吧。

率性而为,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做到,因为心里有太多的牵挂,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仍然无法超脱。当然,不仅是我们,古代的名人也是如此。

诗人杜甫就放不下忧国忧民的牵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杜甫能够做到率性而为,自然不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说辞了。词人辛弃疾也是如此,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里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辛弃疾能够做到率性而为,也不会发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外还有如阮籍那样,如果不是因为出生在那个祸乱的年代,他也不会有“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癫狂神态。当然,现实中我们也见过像李白那样的人,率性而为,过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放荡不羁的生活。但很少见过像陶渊明那样依着自己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我们往往把“折腰”作为实现我们愿望的一种方式或者是手段,而这恰恰证明了现实中我们许多事情是身不由己,我们的内心如何超越,是选择像陶渊明那样的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还是忍气吞声坐在“宝马车里面哭”?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否对内心造成影响。如果你的选择让内心无法平静,这种选择就不是率性而为,因为你过于在意你的选择;如果你的选择对你的内心没有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这种选择就没有错。陶渊明的选择是因为他确实无法容忍“折腰”的生活,有诗句为证:“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出自《归园田居》),可见陶渊明经过三十年的反复试验,最后还是无法适应,被迫放弃。

人的本性像刚出生的婴儿,无所谓对与错,无所谓善与恶,如同一张白纸,毫不沾染任何颜色。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画上各种图案,涂上各种颜色,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问题的关键这是不是我需要的生活,如果是,就坚持,如果不是就放弃,这才是真正的率性而为的态度,我们不必在意世人的眼光,关键是内心是否平静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