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16

第16章 活出自己的本色

语录

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诚意只是遵循天理。虽然遵循天理,也不掺杂丝毫私欲。

什么叫遵循天理?在王阳明看来,遵循天理就是不刻意为善为恶,顺其自然。如果因某件事而动了心,这个动心则被认为掺杂私欲、被外物所扰,是刻意而为,不是遵循天理。诚意是什么,就是最本色、最真实、最朴素的,不掺杂任何私欲的。

孔子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焕发本真个性,活出自己。然而现实中由于被各种环境干扰,受各种名利所惑,许多人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把自己想象成模仿中的人物,过着模仿的生活。如果提高自己的修为,不保持自己的本色,而是一味模仿他人,这样下去迟早会干出像“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这样的荒唐事来。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同样的“邯郸学步”的故事更是可笑。

相传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现实中,我们去模仿别人的行为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许多人是别人的粉丝,或者把某个人当做自己的偶像。作为粉丝,我们常常会不经意去模仿自己崇拜的人,而不管这种模仿是不是适合自己,尤其是在时尚界更是如此,比如我们经常听说今年流行什么款式,什么色调等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是一个类型,那种模仿是一种机械式的模仿,没有一点品味,只给别人提供笑料罢了。其实,我们提倡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举“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就是要告诫大家如果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