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玛丽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32879300000003

第3章 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

我们接受对外界的印象并将其贮于大脑之中,但我们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所盛的水保持分离的状态一样。然而婴儿却有一个转化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成为其心理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至大学的成长过程有不同的阶段。

一般来说,儿童从出生至6岁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虽然这一时期与后一时期有着明显差别,但儿童智力在这一时期里却状态相同。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0至3岁和3至6岁。在头三年,儿童的心理很难被成人影响,成人不能够或者说难以对其施以任何直接的影响。实际上没有为这个阶段的儿童特设的学校。在第二阶段(3至6岁)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心理类型,但儿童开始能够接受成人的某些影响。这一时期儿童的个性变化很大。当我们把新生儿与6岁儿童进行比较时才能够发现到这一点。且不说那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但6岁的儿童已到了上学的年龄。

第二个时期是6至12岁。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无忧无虑、幸福快乐,拥有一种积定稳定的健康状态。在生理方面,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心理阶段比前一个阶段有着明显不同。儿童开始换牙就是其中的迹象之一。

第三个时期是从12岁至18岁,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之大可以与第一个时期相提并论。这个时期再次被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2岁至15岁,二是从15岁至18岁。在这一时期生理上也有很多变化,身体开始发育。到18岁时已达到完全成熟了,至此,身体上基本定型,只是年龄增长而已。

儿童的智力有别于成人的智力

以前没有人关心2至6岁的儿童,现在已有各种接收3至6岁儿童的学前机构。但是最受重视的依旧是大学,因为人们以为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头脑都是大学培养出的。但仍有好多人像我一样地认为,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大学阶段,而是3至6岁这个时期,即第一阶段,因为在这个时期里人的智力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如此,他的心理能力也在急速增长。此观点对那些洞察儿童心理生活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开始研究作为成人个性的创造者——新生儿和l岁儿童。

人为什么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婴儿期,而任何动物的幼年都不必经历这一艰难的阶段呢?小猫刚出生就能象大猫一样发出模模糊糊的喵咪声,刚出壳的小鸟和刚出生的牛犊能发出同它们发育成熟后一样的声音。婴儿却不会象成人那样说话,而只能通过哭声来表现自己。因此对人来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形成。不存在的东西只能从零开始,婴儿正是从无到有,但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道难解之谜。

儿童的智力开始于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但儿童是怎样认识的,他只是借助于我们现在知道的儿童所具有的那些特性中的一种,即一种特别敏感的感应能力。这种能力使儿童对他周围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并使他迅速地吸收对外界的印象语言可以作为一个明显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儿童怎样才能够学会讲话呢?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凭借听觉,通过听别人说话而获得说话的能力。即使这种说法成立,但依然有一些疑团没有解开,他周围的声音成千上万,为何他所听到或模仿的仅仅是人的声音而不是别的动物的声音呢?如果他确实是通过听觉,如果他学会的确实仅仅是人类的语言,那么声音必须比其他任何声音能给儿童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些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并能引起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所激起的热情非常强烈,能调动人体内某些纤维的运动,从而再现了儿童所听过的那些声音。

与之相类似,我们以音乐会的情景为例。观众内心深处的感情随着情景开始浮现出来,头和双手也开始跟着节奏摆动起来。除了对音乐的心理反应外,什么能引起这种现象呢?在儿童的无意识心理中肯定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声音对儿童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刻,相比起来我们对音乐的反应就大为逊色了。在儿童的发音过程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他舌部的摆动以及儿童声带和面颊的颤动。一切都在运动,默默地为模仿在其无意识心理中引起骚动的声音做准备。儿童又是如何学会语言的各个细节,并把它变为自己所有的呢?人们对这整个过程的细节并没有完全清楚的认识。

此时儿童学会的语言称为母语。这与他以后可能要学的所有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就像天生的牙齿与假牙不同一般。

这些咿咿呀呀的发声在刚开始时,只是一些无任何意义的音节,突然有一天,它被注了灵魂,有了意义。没有人明白这是为什么。儿童不仅吸收了词及其意义,实际上还吸收了句子及其句子结构。因为不理解句子结构就不可能理解语言。比如我们说:“那个玻璃杯在桌子上放着,”我们所给予的这些词的意义,其部分是从我们所说的句子顺序中派生出来的。要是我们说:“在玻璃杯上桌子放着那个”我们就无法理解句子的意义。我们根据词序来把握其意义,儿童也同样吸收了这个道理。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常说:“婴儿能记住事情,”但是要记住某一事情就必须有记忆力,然而儿童的记忆力系统并没有建构起来,或者说在一个人能懂得词序是如何影响其意义时,他必须能够推理。而儿童也不具备完善的推理能力。

由此可见,儿童有一种与我们大为不同的知识结构。发展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这是儿童所具有的而我们却馈乏的。他拥有一种与我们大为不同的智力。

儿童创造自己的“心理肌肉”

成人是通过运用心理来获得知识,然而儿童让知识直接进入心理。仅仅为了生存,婴儿学会讲母语。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化学在其内部起作用,而我们靠的是接收能力。我们接受印象并在大脑中将其存贮起来,但我们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容纳的水相分离一样。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成为其心理的一部分,并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认识周围的事物。我们将这种心理类型称之为“吸收的心理”。

对我们来说,幼儿的这种心理能力是很难想象的,但毋庸置疑它是不受一般法则所制约的。如果我们能够保留在儿童时代所具有的那种奇妙的能力该有多好啊!那时我们快乐地嬉戏玩耍,在游戏的同时完全学会了一种新的复杂的语言。如果所有的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仅仅是为了生存,就像吃喝和呼吸那样无需作任何努力该多好啊!起初我们注意不到有什么特殊变化。有朝一日我们所学的东西突然像闪耀的知识之星全部显现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开始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意识到这些信息已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我们的思想。

在意大利的某个时期里,农民们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故乡一步。意大利独立后,许多人因为结婚或工作离开了家乡。但后来他们常常染上一种奇怪的病,症状表现为脸色苍白,心情抑郁,身体虚弱,贫血。这些人多方求治,最后医生总是建议患者返回家乡,呼吸一下那里的空气。该建议几乎总是取得最佳效果;病人的气色和健康得到了恢复。这就是俗话说的“家乡的空气可治百病啊”,即使家乡的气候比我们离开的地方的气候恶劣百倍,我们还是觉得家乡更适宜自己。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幼年所生活过的朴素而幽静的环境在潜意识心理中形成的平静之感。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种吸收的心理更重要的了,这种心理塑造了成人并使其适应各种社会秩序、气候和区域。我们的整个研究必须以此为基础。任何声称“我爱我的故乡”的人并非是在说虚妄之词,而是显示了其本人或其生活的基本部分。这是上述事实的恰当反应。

假定我说在一个星球上,没有学校和老师,人们对学习一无所知,而居民除了生活和走路外无需干任何其他事情就能学会一切,并能将全部知识装入大脑,你一定会认为我是在痴人说梦。没错,这看似荒诞,甚至纯粹是虚构,然而这却是现实,这就是儿童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儿童经历的途径。他学会一切而不知自己是在学习。与此同时他逐步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欢乐和爱。

对我们来说,人的学习似乎是一件大事;要懂得知识;要形成人所具有的心理。但实际上,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一旦我们变得有意识,再要学习任何一点知识都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运动是儿童的又一个巨大收获。婴儿出生后要在摇床上生活几个月。然而不久就会看到他走路,在他的小天地里活动、做事。他忙忙碌碌却快活至极。就这样,每天一点一点地学会运动。渐渐地他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然而这还不止,他还能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学会很多其他东西。他吸收其周围的一切,将习惯、风俗、宗教铭刻于心。

儿童所做的各种运动并非是任意选择的,而是固定的。每一种运动都来自某一特定的发展时期。在婴儿开始运动之前,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已经在其身上起作用了;当他开始运动时,他有吸收能力的心理已经能够吸收来自其环境的信息了;当他进行初步运动时,这种心理发展就开始变为有意识的了。如果你观察一个3岁儿童,你会看到他总是在玩弄着什么。这就意味着他正在通过活动进行无意识吸收活动,形成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他逐步具备了完整的意识并开始向着成人心理转化。受一种神秘力量的指挥,儿童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通为先是游戏后是工作的经验,他的双手变得愈发灵巧,动作愈发敏捷。作为这些经验的结果,儿童的个性表现出了独特性。然而同时,他也开始受到形式的限制,因为知识领域总是比无意识或潜意识领域受到更多的限制。

就这样,儿童步入人生,开始其神秘的工作;逐渐形成适应国家及时代的神奇能力。他的心理逐渐构筑起来包括他具有了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就这样一直到6岁。然后,我们教育者突然发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具有理解力、有耐心听我们讲话的生命,而先前我们甚至根本无法接近他。他的生活还处在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阶段。

最重要的人生阶段

对儿童早期心理研究得出的结论,使所有希望理解儿童的人大为惊叹。研究结果表明,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而是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其心理的形成。如果我们能够明智地对待儿童,理解其最迫切的需要从而延长童年这个具有吸收能力的时期那该多好呀!如果我们人类可以不费丝毫气力地获得知识,如果人类真能像变魔术一样地获得丰富的知识那又该多好呀!不管这真实与否,天地万物的一切都是魔术般的奇迹。

儿童具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本领,这一发现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我们现在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为什么0——6岁这一性格形成时期是最为重要的了。正是在这个时期儿童最需要一种明智的帮助,因此,我们不能再把儿童视为一种娇弱的生物,而要赋予儿童一种巨大的创造能力,然而这种能力非常脆弱,需要爱和正确的保护。我们要帮助的是这些能力的形成,而不是儿童本身。当我们懂得这些能力属于一种无意识心理,而且只有通过活动及从世界上所获得的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有意识时,当我们意识到幼儿的心理是不同于我们的,我们不能够通过文字教学来达到目的,也不能直接干涉儿童所经历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时,那教育的概念将赋予全新的意义。教育的任务就变成了为儿童的生活、心理发展提供帮助,而不再是记忆词语或概念。

这是为教育所铺设的一条新路,它旨在帮助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形成,旨在帮助加强儿童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