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窦文涛的说话之道
32864000000036

第36章 高明的承接技巧让谈资源源不断

谈话就像是打乒乓球,如果不懂得如何接住对方打过来的球,就没办法让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接球不顺利,就会让双方很扫兴。同样,谈话时,不懂得如何承接对方的话题,就会让谈话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出现“卡壳”的情况。拥有高明的承接技巧,可以使谈资源源不断,使双方兴致高涨。

《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所以能够聊得天南海北,滔滔不绝,就是因为窦文涛拥有巧妙的承接技巧,能够接住嘉宾的话题,同时还能够巧妙地转移话题。在2013年10月16日的那期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梁文道:我跟你讲中国土豪团到外头第一大特征你知道是什么?不是这个镜头,也不是什么动作,而是去哪都一定要问当地人一个问题——这房子多少钱?

傅晓田:我当时问他为什么这个多少钱,因为在我的概念里面其实我是落后的,我觉得那个房子是他们的就玩的房子,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在陆地上自己有自己的家,然后可能度假的时候就携家带口的然后到那个海上水上去漂几天,结果不是,人家那家就安在那,它就是房子。

窦文涛:它是很好,它不光是在水上,你看过去当然美国也有。但是我发现加拿大也很多,就是那种车,房车,作为房子的车,真的就是跨州过省他就去旅行,而且人家加拿大提供的这个服务你到任何一个地方,他给你接上水,接上电,一接上这个车你就可以在这生活一个月,你真的可以走。

在这段对话中,傅晓田先是把话题从土豪买房承接到水上房屋上,然后窦文涛又承接傅晓田的话,把话题转移到了旅游上去。两人的承接技巧都不错,有了这样的承接技巧,聊天的话题自然就会源源不断,谈话的气氛自然也就非常热烈。

怎样才能做到巧妙地承接,让谈话高潮迭起呢?

第一,要做到恰当的“随声附和”,当对方提出某一话题时,你要表现出对此充满兴趣,能和对方愉快地交谈。

“附和”往往就是攻破他人心理防线的一项心理策略,毕竟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赞同。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场合中,一句赞同的“附和”往往不仅能够使得他人加强自信,而且也会为我们迎来更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比如,我们在被沟通者一句话说完之后,准备说下一句话的间隙,来一句随声附和,如“对,您刚才说的这些确实有您说的道理”,那么可能就会给对方留下极为深刻的亲近感。

一个懂得沟通的精明之人,他绝不会徘徊在别人的世界里;而一个会说话办事之人,在听别人说话时,绝对懂得如何用附和策略,对他人给予肯定,从而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社交场合中,懂得“附合”他人的人,往往都有着精妙的口才和技巧。“附和”往往不仅能化解现场的尴尬气氛,而且还能帮我们打造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当你想承接下一个话题时,务必与对方所讲的话题有连贯,要有一个过渡期,不要衔接得太牵强。如果插入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话题,会显得非常突兀。

如,某次家长会的时候,一位家长在交谈中炫耀自己的儿子:“我儿子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还是全校第一呢!你女儿怎么样?”这位被问到的家长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女儿数学成绩并不好,于是就接口道:“满分啊,你儿子可真是聪明啊!我想他的语文成绩一定也不错吧?”

这位家长承接得就很好,他从“你儿子数学成绩好”得出“一定非常聪明”,而后又从“非常聪明”得出“语文成绩好”的结论,承接话题自然和谐,没有给人一丝突兀的感觉。

第三,充分发挥联想能力。

当你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时,不妨展开联想的翅膀。比如,当对方提及某部影视作品时,你可以联想一下相关的演员、导演;当对方讲到某地风景优美时,你可以谈谈当地的美食、传说等。

撒贝宁大学时,被老师推荐到了央视刚筹办的《今日说法》栏目去面试。一开始的时候,撒贝宁非常紧张,结结巴巴地背了一段有关“企业破产”的毕业论文。编导急了:“停停,这是招主持人,不是让你背论文来了。”然后,递给他一张报纸,“随便找一段,谈谈自己的想法。”撒贝宁选的是“美国一男孩因黑客被抓”一事,结果说了几句话之后,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坐在镜头前面直冒冷汗。也许是急中生智,他突然联想到北大的一个“邮件事件”,于是围绕着这个事情说了一通,终于算是没有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