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94

第94章 现实主义写作先驱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纷纭的人性。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皆享有很高的声誉。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3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6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3000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叶圣陶的母亲朱氏识字不多,却经常把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1912年,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鲁迅曾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叶圣陶喜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诗意盎然,富有听觉、视觉的美和冲击力,震撼力强,能给孩子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倪焕之》被誉为叶圣陶的“扛鼎”之作,它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与茅盾的《子夜》一道成为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成功塑造了“倪焕之”这一典型人物,深化了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心理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成为了许多作家竞相效仿的对象。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仅要依靠感知,还要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使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延伸阅读

叶圣陶的教子之道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刚进入一所省立中学时,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叶至善难过得哭了。叶至善的母亲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他知道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并不责备孩子,只是说,不要哭,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叶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习题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等。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兴趣了,也取得了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