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83

第83章 明代戏剧“三大传奇”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为明代戏剧的“三大传奇”,其中《宝剑记》名列第一,比另外两部传奇作品早20余年,是明代传奇中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代表作品。

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机,首先是魏良辅等人融合其他声腔之长,对昆山旧腔进行了成功改革,创造出了一种纡徐宛转、流丽悠远的昆山新腔,昆腔从此成为传奇“正声”,昆腔传奇也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并在城市剧坛雄据霸主地位近300年。其次,大批文人涉足剧坛,并在传奇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直面现实,更加具备战斗精神,力图借助传奇创作来表达时代感受,张扬主体精神。社会政治的腐败,边境敌寇的骚扰,这些内忧外患都促使作家们在剧作中发出了沉重的呐喊。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先后问世,这是明代中期传奇创作转变最为显著的表征,表明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对政治、历史和人生进行积极探索,有力地提高了戏曲的思想水准与审美品格,这三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预示着传奇创作高潮的即将到来。

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描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但作者对《水浒传》的情节改动较大,并重塑了林冲的性格。传奇与小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把林冲和高俅父子的冲突由社会冲突改变为政治冲突,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其次,《水浒》中的林冲是一个由逆来顺受走向坚决反抗的草莽英雄形象,而《宝剑记》中的林冲一开始就是一个忧国忧民、与奸党势不两立的人物,他的上山是主动进攻后的自觉选择,且终于为了忠孝两全而受诏招安,这样就把这个草莽英雄的性格士大夫化了,同时也突出了“主动反权奸,自觉上梁山”的主题。作品描写的是宋朝旧事,实则与嘉靖年间的黑暗朝政有关,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梁辰鱼的《浣沙记》通过范蠡、西施的悲欢离合演出吴越两国的兴亡,因此又名《吴越春秋》。剧本赞扬了二人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爱国行为和崇高精神,同时也渲染了西施在成为政治牺牲品时所感受到的深深悲哀;又以相当的篇幅批判了沉湎酒色、骄横腐化致使国败身亡的吴王夫差,表彰了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而终于复国的越国君臣,具有激发明朝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现实意义。此剧把男女爱情和家国兴亡融为一体,在明清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甚大;它又是首先用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谱曲并演唱的传奇戏,使昆腔新声得以风行于世;其曲辞典雅藻丽,俊语连珠,是明代文人传奇走向典雅化的一个显著标识。

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主要描写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被称为“双忠八义”的10位朝臣同他们展开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剧作着力把邪恶一方的骄奢淫逸、残害忠良揭露得淋漓尽致,把正义一方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表现得充分透彻,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描写当代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其鲜明的政治倾向、大胆的斗争精神以及干预时政的迅速及时,确实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在形式上突破了传奇以一生一旦为主角贯穿全剧的传统格局,而把重点放在忠义群像的刻画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明代中叶的三大戏剧中,《宝剑记》和《浣纱记》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作了曲折的反映,而《鸣凤记》则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现代戏。在《鸣凤记》为代表的反严系列戏之后,崇祯即位之初还出现过一次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表彰东林党人壮烈斗争的悲剧现代戏热潮,那正是《鸣凤记》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斗争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延伸阅读

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在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