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18

第18章 旷世奇才张衡

东汉科学家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他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河南南阳县南)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著有《二京赋》、《南都赋》、《温泉赋》、《归田赋》、《思玄赋》、《四愁诗》等名篇。

张衡早年即善于为文。十六七岁,他便离家拜师访友。从他家向西北而行,过武关,经蓝田、南山,到达长安。他拜访了三辅、京兆、右扶风和左冯翊。此后,东去新丰,参观骊山温泉,作《温泉赋》,这是他的少作之一。

由新丰再向东,过函谷关,张衡就到了京师洛阳。这时候的洛阳,早一辈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已经不多见了。王充已年过七十,大将军窦宪幕府里几位著名的文人,随着窦宪的垮台,也都去世了。班固、崔骃都于和帝永元四年(92年)逝世。傅毅还死在他们的前头。只有贾逵还健在。和帝永元六年(94年),崔骃的儿子崔瑗来到京师,跟贾逵学会文、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等学问,为太学里诸儒生所钦佩。张衡大概在这时候认识了崔瑗,并和他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了《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好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时期,他的志趣大半还在文学——诗歌、辞赋、散文。在洛阳,张衡渐渐地有了名气,朋友也多起来了,他结交了马融、王符、窦章等人。

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很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班固的《两都赋》。

《西京赋》假托凭虚公子对长安繁盛富丽的称颂,叙长安地势之利,建都之必然,然后逐次描绘宫室的辉煌、官署宿卫的严整、后宫的侈糜,离宫苑囿,华美壮丽。纵猎上林苑,水戏昆明池,无不纵情杀戮以为快事。其间又穿插商贾、游侠、角抵百戏、嫔妃邀宠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繁荣富贵、穷奢极欲的京都景象。作品中所铺叙的品物之盛,人们对待物质享乐的态度,都在极度夸张的描写中见出其荒谬的一面。《东京赋》表现安处先生对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它对洛阳城市构筑、宫殿建设的描绘,对朝会、郊祀、祭庙、亲农、大射、田猎、大傩等上层统治者的盛典礼会的陈述,都可以看到东汉君主崇尚懿德,修饬礼教,奢未及侈,俭而不陋的礼治成就。

《南都赋》在张衡的赋中并非代表之作,但由于这是以其家乡南阳为咏写对象的作品,里面不仅包含了他的乡土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作为光武帝龙兴之地的南阳在东汉时代的特殊地位,所以还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张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辞赋、诗歌和散文等方面都有优秀的业绩,表现出了独创性。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张衡所作各体,大赋、骚体赋、咏物小赋、抒情小赋,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颇有影响。诗作不多,对五言诗的成长亦有贡献。散文则以上书言事的政论为主,而上书驳斥图谶的虚妄,则比“疾虚妄”的王充还彻底。

知识小百科

复原的地动仪

张衡的另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领域是地震学。他的代表作就是震烁古今的地动仪的发明。但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发明的,而是后人复原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就毁于战火了。在20世纪50年代,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复原了张衡的这项伟大发明,并且被认为是科学的,甚至被广泛纳入小学生的课本。不过,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多次在公开场合大出洋相,它要么不能动,要么就是跺脚也会被当成地震。但不管怎么说,王振铎先生在地动仪外型上的复原,还是卓有建树的。